在一些北方的農村,經常會出現(xiàn)一些有意思的俗語,是關于一些古老的農業(yè)活動的俗語。這些俗語有的可以指導我們生活,有的可以表現(xiàn)農村的生活特色,其中就有這么一句話,叫做:“春不撿雞,冬不撿兔”。這句話是怎么來的呢?主要還是因為一些北方的農村,到了冬天的氣候就非常的冷,如果下雪了,經常會有一些野兔子凍死在外面,有些人如果想把這些兔子帶回家去吃,很容易吃出問題來。
那么如果農村人在野外遇到了被凍死的兔子,該怎么處理呢?小編的建議就是不要食用,要知道,兔子是有皮毛的,一般情況下很難被凍死。只有自身不夠健康,或者攜帶一些病毒的兔子才會因為比較衰弱,而被凍死在野外。這樣的兔子身體里面就會含有一些病毒,如果不加檢查就盲目食用的話,只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傷害。如果遇到這樣的兔子,最好的辦法還是把這樣的兔子給埋了,不要貪圖一時的口腹之欲,免得釀成大錯。
如今的農村,野兔也是越來越少了,在以前,這樣的野兔還是非常多的。當時的農村山里面不僅有野兔,還有很多山雞,野鴨子等等。甚至在深山老林里面還有一些比較兇猛的野豬和狼等猛獸。在那個年代,很多山里的農戶自己家里都有槍,是那種老式的獵槍。用燒火藥打鋼珠的簡易獵槍,有的地方也叫它火銃。
火銃有著比較簡易的原理,一把鋼珠放進去之后,打出去威力很大,射程比較近。就像天女散花一樣,這樣的武器對那些野雞和野兔的傷害都非常大。那個時候的獵戶還是比較多的,在大雪過后,很多住在當?shù)氐霓r戶都開始去打獵,捕捉獵物,好用來過冬。
在野外也會經常遇見那些凍死的野兔子,當時就有老人教育我們,說路上遇到這樣的野兔子,不要貪圖便宜去撿。因為很多兔子是不會被凍死的,凡是凍死的兔子都是有毛病的,吃了很不衛(wèi)生,容易生病。另外,還說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春不撿雞”為什么說春不撿雞呢?難道也是因為雞是生病死的嗎?
其實不然,春不撿雞的意思就是說,很多農民為了防止四害,會放一些老鼠藥去毒老鼠,結果會不小心讓雞吃了。最后那個雞就是被毒死的,所以為了以防萬一,這樣中毒死的雞是不能吃的。還有一些不好的人,會給雞下藥,去毒野雞,然后去那些野雞的毛。所以一般看到野雞死在路邊,也不要貪圖那點小便宜,因為這樣的野雞一般都是中毒死的,人吃了肯定會有影響的。
不過這些事情離現(xiàn)在已經很遙遠了,現(xiàn)如今野兔也是一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了。槍支也遭到了限制,那種自由的狩獵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不過話說回來,現(xiàn)在社會在發(fā)展,很多東西都可以在超市里面買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也沒必要進行這種原始的狩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