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著名書法家湯臨初《書指》云:“書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边@句話闡述了學書的過程,體現(xiàn)了他對中國書法藝術(shù)中“生”與“熟”的思考。
湯臨初對書法藝術(shù)的闡述既在藝術(shù)領(lǐng)域給我們帶來啟發(fā),也在其他社會生活領(lǐng)域給我們以啟示。請寫一篇文章,談?wù)勀銓Υ说乃伎寂c感悟。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生:生疏、生硬、生澀。
熟:熟練、熟悉、熟習、熟諳、熟識、精熟、純熟、嫻熟
生:①推陳出新、別開生面、熟能生巧、創(chuàng)造發(fā)展、跳出窠臼、超越前人、突破自我、打破瓶頸、顛覆傳統(tǒng)、匠心獨運、別出心裁、獨辟蹊徑、獨樹一幟、別具一格、出奇出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登堂入室、豁然開朗、自成一家、自有高格、胸有成竹、目無全牛、出神入化、臻于至境;②大巧若拙,返樸歸真,洗盡鉛華,古樸率真的意趣,去除雕飾后的自然本真。
由生到熟:注重基礎(chǔ),腳踏實地,穩(wěn)打穩(wěn)扎,狠下苦功,筑牢根基,勤學苦練,千錘百煉,反復實踐。
由熟到生:擺脫束縛,打破桎梏,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大膽創(chuàng)造突破,敢于求新求變;不要故步自封、墨守成規(guī)、安于現(xiàn)狀、裹足不前。
由生到熟再到生:由熟練工到能工巧匠,由匠氣到匠心,由匠人到大家,書法的進階之道,循序漸進的人生,量變到質(zhì)變的突破,由技而道的升華、飛躍。
總結(jié):湯臨初的這句話啟示我們?yōu)槿俗鍪录纫趯W不怠,腳踏實地,反復實踐,技成于熟,業(yè)成于精,又要擺脫束縛桎梏,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另辟蹊徑,取得突破。
如下圖所示:
擬題示例
修煉成“熟”,再獲新“生”(50)
在生與熟間精進
熟以精進,生以創(chuàng)造
生熟相依,方有大成
生熟相替,書寫華章(52)
生澀到純熟,純熟生匠心
生熟有道,相輔相成(52)
由生而熟,熟能出新
生熟相濟,穩(wěn)步提升
熟至而新生
人生的進階之道
生熟之道,人生至理
于生處求精,于熟處出新(51)
“生”“熟”有門道
生熟往復,筆走龍蛇(53)
生之門,熟之道
成功的三部曲
領(lǐng)悟生熟之道,升華精彩人生
千劍長摩終識器(52)
千曲后曉聲,千劍終識器
苦練創(chuàng)新,人生法門
生熟之道,人生正道
循生熟之道,登人生之頂(52)
生熟之辨
生熟相依,出神入化
生熟有道,爐火純青
生時沉潛,熟后求新
生熟之理,觀照人生(54)
生熟相濟,勉力前行(51)
生熟有道,久久為功(52)
生熟有序,矯若游龍
標題升格
思考:如何升格?
以生領(lǐng)航,以熟求新(升格:以生伊始,以熟求新)
云深不知處
從無到有,由有及無
學而熟,習而生
生熟之間,先后之爭(升格:生熟之間,先后之辯)
生兮,熟之所倚,熟兮,生之所賴(47)(升格:生熟倚伏,登堂入室)
生熟間奏,境界人生(55分)(升格:生熟交替,人生出彩)
生熟有道,行不逾矩(50分)(升格:生熟有道,逾矩出新)
作文開篇
言簡意賅入題,適當修飾文采,努力突出亮點,避免無效表達。部分來自高分作文,部分為教師示范。
示例一:先“生”后“熟”,再有新“生”,始于“生”,歸于“生”,但又非簡單重復、機械循環(huán),而蘊含了書法的進階之理。
示例二:書法家湯臨初論書法,一句“書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可謂切中肯綮。自古書之道猶人之道,確實給人啟示良多。
示例三:書法家湯臨初有關(guān)“生”與“熟”的思考,直擊書法本質(zhì)。由此做點衍生延展,不也可窺見人在諸多領(lǐng)域循序漸進的門道?
示例四:王國維有膾炙人口的“人生三境界”,佛家論禪有“看山”“看水”的三層次,而湯臨初的“書法三部曲”,也堪稱書法界的絕妙心得。
示例五:藝術(shù)之樹花繁葉茂,而藝術(shù)大家亦多有苦心孤詣,他們的從業(yè)心得,往往可以放之諸行而皆準。湯臨初所說的“書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既是如此。
示例六:清代禪僧石濤法師有云:“墨海中立定精神,筆鋒中決定生活?!睍ㄋ囆g(shù)給予我們?nèi)松鷨⒌希鴾R初《書指》所說的“書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就是其中的金玉良言。(湖南師大附中2020班 周雨彤)
示例七:古人學藝,追求“由技而道”的境界。就拿書法來說,所謂“技”,就是從生疏到熟練的磨礪過程,而所謂“道”,也就是從熟練到把握規(guī)律、有所生發(fā)、有所創(chuàng)造的飛躍。
示例八:《文心雕龍》有言:“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正是因為有了“觀千劍”“操千曲”的刻苦訓練,我們才能由生疏到熟練,而達到“識器”“曉聲”的境界,不就是由熟再到生的飛躍和突破?
典型素材
曾鞏《墨池記》
王羲之的《蘭亭序》模仿者眾,但缺的恐怕就是王羲之的那份“熟而后生”的“生”。
蘇軾:將75萬字《漢書》抄寫三遍
齊白石畫蝦,徐悲鴻畫馬
賣油翁:我亦無他,惟手熟爾
讀書由薄變厚,由厚變?。▋蓚€“薄”為何意?)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獎③摹段男牡颀垺?/p>
王國維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保淌猓┐说谝痪辰缫?。“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保溃┐说诙辰缫病!氨娎飳にО俣?,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保ㄐ翖壖玻┐说谌辰缫?。
本手、妙手、俗手;拙與巧、寧拙勿巧
分論點
從生到熟,是小火慢燉的人生第一境。
從熟到生,是爐火純青的人生第二境。
從生到熟,是“萬丈高樓平地起”,是穩(wěn)固根基。
從熟到生,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升華飛躍。
從生疏到熟練,是成就一番大事業(yè)的基礎(chǔ)。
從熟練到創(chuàng)造,是破繭蛻變成蝶的新境界。
從生疏到熟練,需要千錘百煉,千淘萬漉。
從熟練到創(chuàng)造,需要打破桎梏,破繭成蝶。
考場佳作
千劍終識器,千曲后曉聲
湖南師大附中2020班 蕭博韋
《文心雕龍》有言:“觀千劍終識器,操千曲后曉聲?!?/p>
《書指》有言:“書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
萬事萬物,凡不是經(jīng)過淬煉而成器,莫不是在淬煉中涅槃,練就曠世之才。
佛曰,看山是山為第一重境界。也正是如書法領(lǐng)域“先生后熟”中生之境,是潛意識的自發(fā)狀態(tài)。
佛曰,看山不是山為第二重境界,是反復捻弦的歲月之繭,是歷經(jīng)千萬吟唱的余音繞梁,是沖破黑暗風中搖曳的輕盈新芽。
是故達芬奇畫幾萬個雞蛋方得扎實基本,揮就巨作;是故“一句三年得”方能”一吟雙淚流“;是故幾十年幾十萬字的文字量,默默無聞處積蓄力量,方得陳忠實巨著《白鹿原》。
棋藝中有“本手”故曰此道,莫不是苦練那一定式一局譜方能如魚得水;書法中“先生后熟”不正是于方寸間臨摹那一筆一畫之妙,方能落筆行云流水、力透紙背。
佛曰,看山是山為第三重境界。是劃破指尖的世間絕弦,是靈活灑脫的世間絕唱,是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向陽而新。
齊白石曾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币晃稄娬{(diào)模仿,便會落入陳規(guī)定式;一味埋頭苦練,便易落入俗套窠臼。
此時“先熟后生”便是潛意識的自覺階段,是超凡脫俗的”天然去雕飾“,也正是六祖慧能之言,“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真正的禪意不在嘴邊反復吟誦,植根心間,方能永生;真正的書法不在于一筆一畫的走勢,而在于靈活運用,懂得變通,以神似打通其“任督二脈”。
是故他人畫蝦必著八足,而齊白石“六足蝦”獨有神韻;是故熟稔于“春風十里揚州路”之意,方能因勢而異揮筆而作“春風十里,盡蕎麥青春”的蒼涼失落;是故顏真卿在筆架結(jié)構(gòu)中反復琢磨,當草書與行書發(fā)展處于巔峰之后,善于另擇蹊徑,獨創(chuàng)“顏體”。
歲月如流,星燧貿(mào)遷。沒有千遍擊弦劃破指尖是難以彈出流水般的音韻;若無“量變”作基礎(chǔ),是難以達成“質(zhì)”的飛躍。跳出原地循環(huán)式的固步自封,達成螺旋式上升的“看山依舊是山”。
我們唯有苦練“千曲”,方能奏響人間至音;唯有苦識“千劍”,苦練“千錘萬鑿”方能挑時代重任,成時代棟梁!
聲明 本文內(nèi)容由湘語文原創(chuàng),語文好(dayuwen8)制作。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授權(quán)。如有其它任何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會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