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人海茫茫,相遇便注定緣分一場。請點擊右上角“關(guān)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導(dǎo)語:
很多人退休之后,都盼著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一家人其樂融融、享受天倫之樂;可現(xiàn)實中,往往是上了年紀(jì)的父母和子女別扭不斷。
單單關(guān)于養(yǎng)老的問題,父母和子女可能就會有分歧。年齡越大的人,越愿意和孩子們住在一起;而小輩們卻喜歡獨立和自由,不愿意同在一個屋檐下別別扭扭。
所以,有很多老人就會覺得:老了不中用了,誰都不待見,連自己的兒女也如此。
我覺得在這方面,除了有生活習(xí)慣和思維方式的差異,還有老人做事方式的差異。
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下劉奶奶,她從65歲開始,兒女們都爭著把她接到自己的家里贍養(yǎng),無論孫子還是外孫,對她都是好的沒話說。(為了方便敘述,全文采用對人稱
為什么她的子女,跟別人的子女不一樣呢?
01
我今年83歲多了,在三個孩子那里輪流住,到了時間,其它孩子就樂呵呵地去接我。
不管在哪個孩子那里住,我都給他們一定的經(jīng)濟(jì)補(bǔ)貼:3000塊錢的基本工資,2000的伙食補(bǔ)貼,還有500~2000塊錢的額外獎勵。
我之所以給他們錢,是表示我對他們付出勞動的尊重和認(rèn)可。再說了,他們本身也需要養(yǎng)家糊口。
而我退休之后,工資不低,因為我原來當(dāng)過兵、立過功,再加上我還有一部分積蓄,原來的錢我都自己攢著,所以我有足夠的經(jīng)濟(jì)保障。
年輕時,我不會過多幫扶孩子,他們應(yīng)該自己打拼,不讓他們養(yǎng)成啃老的習(xí)慣;而我年老的時候,也不會給他們帶來負(fù)擔(dān),誰照顧我,我會給誰相應(yīng)的報酬。
原本我想住養(yǎng)老院的,可孩子說:別人照顧他們不放心,住哪里都不如住家里舒服,并跟我說,你先住我們那里試試,只要你不高興、不舒服,隨時可以去養(yǎng)老院。
我一聽孩子說的也在理。于是先住在大兒家,他們對我特別好,凡事都顧慮到我,還有孫子孫女,一口一個奶奶、奶奶的叫著,把我的心都萌化了。其它孩子說也想盡孝心,于是他們商量一家輪換三個月。
就這樣,我在兒女之間輪換住,整天開開心心、笑口常開,周圍鄰居都羨慕我好福氣!
02
小夫妻之間的矛盾,我從來不插嘴。
住在孩子家里,難免會遇見兩口子吵架的時候,這是不可避免的。
有的家長喜歡插嘴,護(hù)著其中一個孩子,共同指責(zé)另外的孩子。我覺得沒必要,小兩口吵架,自有他們的解決方式。
家長不插嘴,他們的吵架就是小打小鬧,可能一會就好了;家長若插嘴,就變成了家庭矛盾,好幾天都不好。哪怕后來即使和好了,還會記著對方的“仇”。
我遇到子女吵架,就裝“眼瞎、耳聾”,當(dāng)什么事也沒有,絕對不多說一句話,該吃就吃、該喝就喝、該玩就玩、該樂就樂。
甚至,有時候我?guī)е⒆油妫o他們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吵架。其實,很多時候,他們兩口子吵完了、氣也就消了。
就因為我把自己置身事外,不偏向任何一個人,他們也愿意找我說說心里話。
這個時候,我再勸慰兩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03
我不管在哪個兒女家住下,從不插手他們的家庭事務(wù)。
有時候,孩子們?yōu)榱吮硎咀鹬啬?,向你征求意見,我就說一句我年齡大了、糊涂了、不懂事了,你們自己決定就行。
而有的老人就會趁機(jī)給他們出謀劃策,其實大可不必。不管你給他們出什么意見,說到他們心里還好,一旦說不到孩子們心里,他們表面上不說,心里便會覺得不爽。
孩子們按照你的來吧,他們不樂意;不按照你的來吧,怕你心里不好受,長此以往,彼此住在一個屋檐下,都會有拘束感。
家本來就是最舒服、最放松、最自在的地方,一旦女婿或兒媳因為老人不愿回家,就容易引發(fā)夫妻和家庭矛盾。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對于孩子們家庭的事情,我從來都不發(fā)表意見。你們自由,我也自在;你們高興,我也舒服。
小結(jié):
劉奶奶之所以有一個幸福的晚年,能與兒女共享天倫之樂,是因為她做到了以下幾點。
其一:有經(jīng)濟(jì)基礎(chǔ),可以給照顧自己的子女補(bǔ)貼可觀的費用。
有人說,跟自己的子女也談錢,太生分了。可我并不這么覺得,劉奶奶的做法恰恰是尊重孩子勞動的體現(xiàn)。
子女到了這個年齡階段,也需要養(yǎng)家糊口,有的子女為了家庭和孩子拼命工作,根本就沒有精力來照顧父母。
不是他們不孝順,而是力不從心。在生存和孝順之間,出于本能,他們選擇了謀生。
而老人出錢補(bǔ)貼了這一部分的費用,他們夫妻其中的一人,既能照顧老人又能養(yǎng)家,一舉兩得,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其二:對于孩子們夫妻之間的矛盾,“裝聾作啞”。
對于小夫妻之間的小矛盾,不偏袒任何一方,不發(fā)表任何意見。相信他們自有解決矛盾的方式。
老人不要把自己置身其中,跟著瞎生氣,這樣做不但沒用,還增加了額外的矛盾。作為長輩,最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置身事外,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解決和發(fā)泄。
他們痛痛快快發(fā)泄完了,也就沒什么事了。
其三:不做孩子家庭的決策,充分尊重孩子們的決定。
老年人要明白一個道理,甭管住在兒子家還是女兒家,那是孩子們的家,他們有自己當(dāng)家做主的權(quán)利,一定要擁護(hù)和尊重。
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在你的家里,是不是也不希望岳母或婆婆說了算?同樣的道理,他們心里也不希望。
千萬不要仗著自己是長輩,打著愛的名義,對他們的生活指指點點,沒有人愿意請個老人過來束縛自己。
所以,要想住在子女家里有一個好的晚年,除了子女本身的因素,老人的因素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