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王武丁,姓子,名昭,號武丁,又稱殷武。中華遠古王族分封時代商王朝二十三任王。子昭的祖父是商王朝十七任王祖丁,父親是二十二任王小乙。子昭生于小辛十年(庚寅,前1291),從小聰明好學,有良好的品德,深得父親小乙的喜愛。小乙即位后不久便把他立為太子。
父親小乙對子昭管束極嚴,為了把他培養(yǎng)成為一位有作為的帝王,父親故意把他派往西河(今山西與陜西之間、北南流向的黃河南段),讓他在那里考查和體驗民間的生活,使他接近貧苦的百姓,適應各種環(huán)境的生活,以磨煉他的意志。此時子昭已經(jīng)三十六歲。
子昭在山西考查時結識了一位頗有才華的先生,名叫甘盤(又作甘般),此人不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精通文武之道。子昭十分敬佩這位老先生,便拜他為師,跟他一起習文練武。子昭雖然自幼學武,但武功一直平平,經(jīng)過甘盤的指點以后,進步很快,沒多久就練出了一身好功夫。
后來他告別老師,離開西河,一路東游來到太行山以東的邢邑(今河北邢臺市)。邢邑是商王朝的故都,是他的祖父和父親出生之地,那里有許多父輩的宗族世交,他想到那里好好地游覽一番。
他到達邢邑不久,結識了一位名子叫婦好的巾幗英雄。當時婦好只有十六歲,力氣頗大,手使一對三十六斤重的青銅鉞,身手敏捷,武藝高強。二人彼此切磋武功,相互敬慕,后來便結為夫妻。
子昭在外巡游三年,經(jīng)歷了許多不平凡的事情,結交了許多不同身份的朋友,親眼目睹了民間的種種苦難,深刻地認識到國君治國為民的重要。
商王小乙去世后,子昭份繼承了王位,號武丁。以辛未年(前1250)為武丁元年。
子昭為王后,任用老師甘盤為相,委以國政。而就在這時,武丁突然得了一種怪病,不會說話。當時的醫(yī)生稱此病叫“諒陰”,俗稱“不言癥”,現(xiàn)代醫(yī)學稱作“失語癥”。武丁以不能說話無法處理國政為由,將朝政大事全權委托給他的老師甘盤,自己隱居于太廟為父親守喪,不準任何人打攪。
據(jù)說他守喪三年期滿后,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夢見有一個叫“說”(讀shuì)的人來到他身邊,與他談論治國之道。他醒來后立刻精神煥發(fā),于是馬上臨朝,說天神派了一個叫“說”的圣人來輔佐朝政,必須要馬上找到這個人。他讓滿朝官員陸續(xù)上朝讓他辨認,但是看過了所有的官員都沒有他要找的人,心中十分著急。他讓畫工按自己的描述畫出了“說”的肖像,然后復制成數(shù)十份,派官差拿著畫像分別到全國各地去尋找。
過了些日子,有兩位官差在傅巖(今山西運城市平鹿縣)找到了一位跟畫像十分相似的人,但他是個服刑的囚徒,正在士兵的監(jiān)督下和數(shù)百名囚徒一起修筑城墻。因為商王武丁有令,不管此人出身如何,只要和畫像相似,就必須帶回宮中。兩位差官立刻把這名囚徒押回都城,送進宮中去見大王。商王武丁一見到這位囚徒,立刻滿臉喜悅,激動地說:“就是他,就是他,他就是我夢中所見到的圣人!”于是,當場赦免了“說”的一切罪過。因他曾在傅巖服過刑,便賜姓為傅,稱他為傅說。
其實這一切都是武丁精心導演的一出戲,因為早在五年前他就在傅巖結識了“說”,并和他多次交談,武丁發(fā)現(xiàn)此人不僅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而且有定國安邦之術,是天下少有的奇人,從此他便把“說”深深地記在了心里。他即位后一直想把“說”請到朝中做官,但是當時的國家制度等級森嚴,奴隸不僅不能當官,連進入朝廷的資格都沒有,如果強行把他調(diào)入朝中,既違反了祖宗的制度,也會遭到全體貴族的反對,對自己和國家都十分不利。他心中煩惱,苦無良策,便假裝有病躲到太廟去每日向祖宗祈禱,尋求解決問題的靈感和智慧。他苦苦思索才想出重用傅說的計謀,假借神的旨意來完成自己的心愿。他向朝中百官宣布,傅說是天神派下來的圣人,任何人都不得小看他,否則以大不敬論罪??梢娝麨榱说玫揭晃恢螄娜瞬?,真是煞費苦心。
一年后,商王武丁任命老師甘盤為右相,傅說為左相。
武丁六年(丙子,前1245),商王朝的右相甘盤去世,商王武丁任命傅說為相,撤銷了左右相的官銜,二者合而為一。傅說果然不負重望,在他為相期間,興利除弊,懲惡揚善,嬴得了朝中上下的好評。傅說曾著有《說命》三篇,是專門寫給帝王看的書,收錄在《尚書·商書》中。
武丁十二年(壬午,前1239),武丁在祖廟為先祖上甲微設祭,上甲微是先商第十任諸侯,他在位時先滅有易國(今河北保定市易縣),又滅皮氏國(今河南安陽市),在皮氏國舊城建都殷邑,使商的勢力逐漸強大起來。
武丁十七年(丁亥,前1234),武丁的少妃婦好婚后十八年終于生下一子,武丁高興極了,這一年他已經(jīng)五十八歲。他給兒子取名載。
武丁二十五年(乙未,前1226),商王武丁的長子孝己死于郊野。子孝己又名祖己,字子漁,是武丁的元妃韋氏所生。子孝己十幾歲時母親就死了。繼母姜氏對他表面很好,暗中卻想方設法害他。
子孝己是位孝子,從小疼愛父母,深得父王武丁的寵愛,曾一度想立他為太子。但是武丁的次妃姜氏想立自己的兒子子曜為太子,便對武丁說:“孝己聰慧賢孝,將來王位非他莫屬,如今趁他年輕,應該讓他到鄉(xiāng)下去熟悉一下各地的情況,這對他將來稱王治國大有好處?!蔽涠÷犃?,覺得姜氏說得非常在理,自己當初不是也曾在外闖蕩多年嗎!于是便仿照當初父王的做法,派他往西河了解民情,體驗生活??墒撬f萬沒有想到,子孝己剛剛從都城出發(fā),姜氏便派人跟蹤,設計把子孝己害死于途中。數(shù)日后,有人入朝向武丁報告:大王子孝己在趕往西河途中突發(fā)急病而死。武丁初時還不信,及至見到了兒子的尸體,才信以為真,忍不住掩面大哭,后悔不該讓他獨自遠行。武丁也沒有追查兒子孝己到底因何病而死,便命人以厚禮將他葬于商王宗廟區(qū)東南,以示哀念。
武丁曾經(jīng)在民間呆了三年,對百姓的生活了解甚多。他知道許多民眾的日子過得很苦,他們吃不飽穿不暖每天卻還要辛勤勞作,而那些貴族穿金戴銀窮奢極欲,卻終日游手好閑醉生夢死。如此下去,社會矛盾必將激化,國家就不會安定,商王朝的統(tǒng)治就很難維持。因此他即位后,在甘盤和傅說的輔佐下,積極倡導節(jié)儉,限制貴族向平民橫征暴斂的行為,他自己也以身作則,不貪圖安逸,不荒廢政事,不搞大規(guī)模的宮廷建筑,因為他治國有方,受到了國人的擁護,大家都稱他為賢德之君。
在對外關系上,武丁施行的是軍事大國的對外征伐政策。他依仗自己兵強將勇財多糧廣,曾多次出兵討伐那些國內(nèi)叛亂的諸侯和與商王朝為敵的夷族方國。他的少妃婦好是位智勇雙全的巾幗英雄,不僅多次隨他出征,斬將殺敵,屢立戰(zhàn)功,還曾數(shù)次獨自領兵出征,討伐叛亂的諸侯和夷族方國,使敵軍聞風喪膽。她先后西征平定羌方(古族名、國名,居于黃河中上游地區(qū)),南征收復巴方(古族名、國名和地名,居今湖北東部),征服大小數(shù)十個方國。婦好的威名震懾海內(nèi)外,一些夷族方國只要一聽說是婦好領兵,就會嚇得不戰(zhàn)自退。
我國的考古工作者和甲骨文研究的學者,曾在殷墟卜辭中發(fā)現(xiàn)許多婦好領兵出征的記載,其中有較大的幾次,如征討卜方(今淮水以南)、土方(夏后氏遺民,今山西陽泉市一帶)等。
武丁三十二年(壬寅,前1219),西部的鬼方(古族名,國名,主要活動于陜北和內(nèi)蒙北部地區(qū),也就是后來的匈奴)向商王朝挑釁,近來不斷侵擾商王朝北部邊境居民。武丁與朝中大臣商議,決定出兵討伐。當時主管軍隊的大司馬就是他的妃子婦好。婦好奉命率精壯士卒三萬人西征鬼方,當時戰(zhàn)爭打得很艱苦,歷時三年才平定鬼方,三萬士卒活著回來的不足五千,其余皆戰(zhàn)死。
武丁四十三年(癸丑,前1208),諸侯大彭(即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叛亂,武丁命婦好率軍隊去鎮(zhèn)壓。婦好很快率軍攻破彭城,誅殺了彭侯及部分首腦人物,并滅其族,將族中男女收為奴隸。
武丁五十年(庚申,前1201),韋國(即豕韋,彭姓諸侯國,與大彭國君皆為彭祖之后,其地在今河南安陽市滑縣東南)起兵叛商,欲為大彭報仇。武丁再次命婦好領兵鎮(zhèn)壓,但這一次打得很不順利,韋國經(jīng)過多年準備,不僅召攬了許多能征善戰(zhàn)的將士,還有一位足智多謀的指揮官。兩軍對戰(zhàn),一向英勇無敵的婦好此次竟然連吃敗仗,損失了許多軍隊。這位六十多歲高齡的女英雄十分惱怒,她調(diào)集國內(nèi)強大的兵力猛攻韋國都城,最后終于在年底攻破韋城,誅殺了所有參與叛亂的人。不幸的是在入城作戰(zhàn)時,她被暗箭射中,因流血過多,加上傷口感染,經(jīng)多方救治無效,于翌年(辛酉,前1200)春在宮中去世,終年六十八歲。
婦好之死是商王朝的一個重大損失,她使武丁失去了一條有力的臂膀。
商王武丁十分悲痛,親自為婦好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1976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陽小屯村發(fā)現(xiàn)了婦好墓,墓長5.6米,深8米。在婦好墓中共出土文物一千六百多件,有青銅器、玉器、石器、象牙杯等。其中有兩把大銅鉞,每把重9公斤,上面還刻有婦好的名子,據(jù)說當年婦好就是用這兩把銅鉞,南征北戰(zhàn)東討西殺,為商王朝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另外墓中卜辭還載有婦好的死、葬和祭祀的相關資料。武丁時期的卜辭中,有許多為婦好占卜生育和健康的卜辭,可見武丁對婦好的關心和重視。
武丁時期的對外戰(zhàn)爭中,產(chǎn)生了一些新的功臣,這些人后來都被封為侯。比如止伯,就是因其在伐羌戰(zhàn)爭中功勞卓著,武丁任命他為侯伯,封于止(今山西西北部),成為新的貴族,這些新貴族是商王朝的新鮮血液,是武丁政權的核心力量。
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征戰(zhàn),商王朝的版圖逐漸擴大,直接控制的疆域西至陜西西部,東至山東西部,北至河北北部,南至漢水以南的長江流域,成為當時亞洲地區(qū)最大的一個文明國家。
應該說武丁是一位思想比較開放的帝王,在奴隸制時代,能夠重用奴隸和婦女為國家高層領導人是極為罕見的,沒有足夠的勇氣和膽略恐怕也很難辦到。而武丁卻辦到了,他不僅辦到了,也確實給商王朝創(chuàng)造了利益,這便是武丁的可敬之處。
但武丁畢竟是奴隸主貴族的總代表,他的王國是建立在對奴隸的壓迫和剝削的基礎上,他占有的土地越多,所得到的利益也就越大。他為了占領更多的土地和奴隸,連年發(fā)動戰(zhàn)爭,使成千上萬無辜的平民死在戰(zhàn)場上,又使成千上萬戰(zhàn)敗國的平民淪落為他們名下的奴隸。他占據(jù)的遼闊地域完全是用奴隸們的鮮血和白骨鋪就?!妒酚洝ひ蟊炯o》說:“武丁修正行德,天下咸歡,殷道復興。”這只是司馬遷站在統(tǒng)治階級的立場上為商王武丁唱的頌歌,而武丁真正帶給勞動人民的卻是無數(shù)個家庭的家破人亡。
武丁五十九年(己巳,前1192),西華發(fā)生蝗蟲災害,武丁從商都率群臣前往西華捕滅蝗災并體察民情,因積勞成疾病逝于西華。
子昭四十一歲即王位,在位執(zhí)政虛記六十年(《竹書紀年》),于武丁五十九年(己巳,前1192)病逝于西華,享年百歲。死后葬在西華(今河南省西華縣縣城東北15公里田口鄉(xiāng)陵西村),尊號商王武丁,謚號商高宗,廟號“武丁”。
殷墟卜辭中,武丁被列為直系先王祭祀。
(武丁陵墓前原有廟宇陵園,陵后兩側分置高宗最器重的得力重臣丞相傅說和甘盤陵墓。因歷史上無數(shù)次黃河泛濫淤積和人為損壞,廟宇毀廢,僅留高宗主陵墓頂和散落古御祭碑刻數(shù)通被收藏?,F(xiàn)存高宗主陵高約六米,長寬各百余米。商王高宗陵屬全國現(xiàn)存為數(shù)極少、較為完整的奴隸制度時代帝王陵寢。)
更多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