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壯軀求痛戰(zhàn),百軍莫震嚇】
張飛,字翼德,三國時期蜀漢僅次于關羽的大將。他和關羽是最早跟隨劉備的。
張飛和關羽不論在史書上還是演義里,都是“萬人敵”,所以他的武力高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是不是像民間傳說那樣就是個“莽撞人”?像各類三國游戲里智力值很低的樣子?作為僅次于關羽的蜀漢大將,鎮(zhèn)守一方的太守,義釋嚴顏,擊敗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張飛的政治和軍事能力應該遠超常人。
關張二人隨劉備起兵,關系肯定是最鐵的,也肯定是最忠心的。但是“桃園結(jié)義”這事兒是民間傳說的,最早是見于宋末元初,后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給濃墨重彩的描寫成了經(jīng)典場景。
“當陽橋頭一聲吼,喝斷橋梁水倒流”。這段張飛“喝退百萬曹兵”高光時刻唱詞被廣為傳唱。是史實,但是是被夸大的史實?!度龂萘x》里,張飛一聲暴喝,把曹操身邊夏侯杰驚得肝膽碎裂而死。曹操也嚇得扭頭就跑,大軍不明原因也跟著跑,就成了潰逃。這種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在軍事史上并不少見:由于主將的后撤,引起不明真相的士兵們的動搖,最后引起潰敗。所以一般正面戰(zhàn)場上很少有“戰(zhàn)略性撤退”,稍有差池就會演變成大潰敗。乘勝追擊誰不會?“會撤退”的將軍才是優(yōu)秀的將軍。張飛的歌詞【壯軀求痛戰(zhàn),百軍莫震嚇】說的就是這段令人熱血沸騰的故事!真實歷史上,追擊劉備的是曹操的精銳騎兵——虎豹騎約五千人馬。不繼續(xù)追擊劉備等人,一是因為虎豹騎打仗厲害,但沒有輜重,無法搭橋追擊。二是因為曹操的戰(zhàn)略目標是資源豐富戰(zhàn)略地位重要的江陵,與其將精銳騎兵的時間耗費在搭橋追人上,不如直取江陵重鎮(zhèn)。
史書記人記事,卻很少記錄人的相貌。紙雖然是東漢蔡倫發(fā)明,但直到三國時期,書寫仍是以竹簡為主,笨重且能寫的字少,所以文字記錄的都是最重要的事。就好比20年前,現(xiàn)在的爸爸媽媽們也是當時的學生們一張1.44M的軟盤都如獲至寶,當時寫程序還是要盡量簡潔,節(jié)省字節(jié)空間。而今天就連手機游戲動不動就十幾二十個G,10000,000倍的差距,僅僅過了20年?于是我們現(xiàn)在印象中的張飛豹頭環(huán)眼,關羽的“美髯公”,劉備的“大耳賊”等等,并不是出自歷史書的記載,而是出自《三國演義》,根據(jù)人物性格想象出來的。
我也曾去涿州的“張飛故居”游覽過,民間傳說里的“小智慧”還是挺有意思的?!度龂萘x》里張飛的賣肉的出身,于是張飛故居里就有一口井,你猜是干嘛的?這口井不是用來打水的,而是在夏天儲藏肉的!我們知道由于土地導熱慢,所以地表雖然受天氣和季節(jié)影響較大,但是地下——尤其是井里幾乎不受影響。夏天井里溫度比地表低十幾度,把肉吊在里面,即能低溫保存更長時間不易腐敗變質(zhì),也可以防止小動物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