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譯文
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暫且歇腳,舉目遠(yuǎn)眺,但見水面平漲,白云低垂,秀色無邊。幾只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筑新巢銜來春泥?
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剛遮沒馬蹄。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
注釋
1.錢塘湖:即杭州西湖。
2.孤山寺:南北朝時(shí)期陳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時(shí)改名廣華。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齊平,即春水初漲。初:在古漢語里用作副詞,常用來表示時(shí)間,是指不久。
4.云腳低: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說“云腳低”。
5.早鶯:初春時(shí)早來的黃鸝。
6.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
7.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
8.啄:銜取,燕子銜泥筑巢。
9.亂花:紛繁的花。
10.欲:副詞,將要,就要。
11.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
12.淺草:淺淺的青草。
13.沒(mò):遮沒,蓋沒。
14.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東北面。
15.行不足:百游不厭。足,滿足。
16.陰:同“蔭”,指樹蔭。
賞析
全詩以“行”字為線索,從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終.以“春”字為著眼點(diǎn),寫出了早春美景給游人帶來的喜悅之情。中間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寫出了自然美景給予人的感受。如不說綠草如茵,而說“淺草才能沒馬蹄”,非常生動(dòng)。
從結(jié)構(gòu)上看,從孤山寺到白沙堤,長長的距離,中間的轉(zhuǎn)換不露痕跡,銜接自然。
不但描繪了西湖旖旎駘蕩的春光,以及世間萬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機(jī),而且將詩人本身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中的心態(tài)和盤托出,使人在欣賞了西湖的醉人風(fēng)光的同時(shí),也在不知不覺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對(duì)春天、對(duì)生命的滿腔熱情所感染和打動(dòng)了。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痹姼璧牡谝痪涫堑攸c(diǎn),第二句是遠(yuǎn)景。從孤山北的賈公亭的西面眺望全湖,春水蕩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初平”所表達(dá)的是白居易對(duì)春日里西湖的一種特有的感受。由于西湖春天多雨,使得湖面看上去比冬天上升了不少,似快與岸齊平了。此刻,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云幕,上下銜接,構(gòu)成了一副寧靜的水墨湖景,而正當(dāng)詩人靜賞西湖那寧靜的神韻時(shí),清脆的鳥叫,打破了他的沉思。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從靜到動(dòng),從全景的寫意到細(xì)節(jié)的工筆。先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jī)。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鶯聲婉轉(zhuǎn),流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勤勞,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都寫出了初春的生機(jī)。
“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yīng)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tài)?!罢l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xiàn)出詩人細(xì)膩的心理活動(dòng),并使讀者由此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再寫俯察所見花草。因?yàn)槭窃绱?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jié),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tuán),西一簇,比較散,沒有規(guī)律,用一個(gè)“亂”字來形容。
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么長,所以用一個(gè)“淺”字來形容,準(zhǔn)確而生動(dòng)地“早”春的氣息狀寫的清新宜人。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再次總寫,寫感受而不寫實(shí)景,象讀后感,象觀后感。點(diǎn)出作者陶醉于其間,意猶未盡,那些未寫的部分,仍給人留下了非常多的回味與想象的余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