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如樹,李白似云。杜甫給李白的詩,現(xiàn)在流傳下來的有十五首,篇篇都是佳作,而李白寫給杜甫的,連存疑的都算上,也才四首。這是因為李白和杜甫的性格不同。李白是仙,是飄在云中的,每天除了能看到神仙,就是能看到自己了,所以,他或者思慕神仙,或者張揚自己。杜甫是圣,圣人也是人,所以他有普通人的情懷,但是比普通人還要深沉,還要博大。所以我們會感覺杜甫對誰都深情款款。李白更瀟灑些,杜甫則更多情些,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因而也會留下風(fēng)格各異的詩篇。
一、主題唐詩
春日憶李白
【唐】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二、注釋
▲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輩。這句說明上句,思不群故詩無敵。
▲庾開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馬、司徒、司空),世稱庾開府。
▲俊逸:一作“豪邁”。鮑參軍:指鮑照。南朝宋時任荊州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長安(今陜西西安)一帶,當(dāng)時杜甫在此地。
▲江東:指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帶,當(dāng)時李白在此地。
▲論文:即論詩。六朝以來,通稱詩為文。
三、應(yīng)用詩詞
贈孟浩然
【唐】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古時對男子的尊稱。
▲風(fēng)流:古人以風(fēng)流贊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詞章,風(fēng)度瀟灑,不鉆營茍且等。
▲紅顏:指孟浩然少壯時期。
▲白首:白頭,指孟浩然晚年的時候。
▲臥松云:隱居。
▲迷花:迷戀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唐】杜甫?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云滿后塵。
乞歸優(yōu)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dāng)時法,誰將此義陳。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狂客:指賀知章。賀知章是唐越州永興人,晚年自號四明狂客。
▲謫仙:被貶謫的神仙。賀知章第一次讀李白詩時,如是贊道。
▲汩(gǔ)沒:埋沒。
▲承殊渥(wò):受到特別的恩惠。這里指唐玄宗召李白為供奉翰林。
▲禰(mí)衡:東漢時人,少有才辯。孔融稱贊他“淑質(zhì)貞亮,英才卓躒”。
▲原憲:春秋時人,孔子弟子,家里十分貧窮。
▲三危:山名,在今甘肅敦煌縣南,乃帝舜竄三苗之處。
▲鵩(fú)鳥:古代認為是不祥之鳥。
▲楚筵(yán)辭醴(lǐ):漢代穆生仕楚元王劉交為中大夫。穆生不喜歡飲酒,元王置酒,常為穆生設(shè)醴。元王死,子戊嗣位,初常設(shè)醴以待。后忘設(shè)醴。穆生說:“醴酒不設(shè),王之意怠?!彼旆Q病謝去。這里是指李白在永王璘邀請他參加幕府時辭官不受賞之事。
▲槎(chá):木筏。
夢李白二首·其二
【唐】杜甫?
浮云終日行, 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 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 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fēng)波, 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 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 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wǎng)恢恢, 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 寂寞身后事。
▲浮云:喻游子飄游不定。
▲游子:此指李白。
▲告歸:辭別。
▲局促:不安、不舍的樣子。
▲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時的習(xí)慣舉動。
▲冠蓋:指代達官。
▲斯人:此人,指李白。
▲孰云:誰說。
天末懷李白
【唐代】杜甫?
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yīng)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天末:天的盡頭。秦州地處邊塞,如在天之盡頭。當(dāng)時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還至湖南。
▲君子:指李白。
▲鴻雁:喻指書信。古代有鴻雁傳書的說法。
▲江湖:喻指充滿風(fēng)波的路途。這是為李白的行程擔(dān)憂之語。
▲命:命運,時運。文章:這里泛指文學(xué)。這句意思是:有文才的人總是薄命遭忌。
▲魑(chī)魅:鬼怪,這里指壞人或邪惡勢力。過:過錯,過失。這句指魑魅喜歡幸災(zāi)樂禍,說明李白被貶是被誣陷的。
▲冤魂:指屈原。屈原被放逐,投汨羅江而死。杜甫深知李白從永王李璘實出于愛國,卻蒙冤放逐,正和屈原一樣。所以說,應(yīng)和屈原一起訴說冤屈。
▲汨(mì)羅:汨羅江,在湖南湘陰縣東北。
不見
【唐】杜甫?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李生,指李白。杜甫與李白天寶四載(745年)在山東兗州分手后,一直未能見面,至此已有十六年。
▲佯(yáng)狂:故作顛狂。李白常佯狂縱酒,來表示對污濁世俗的不滿。
▲憐才:愛才。
▲匡山:指四川彰明縣(今江油縣)境內(nèi)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讀書于此。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唐】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fēng)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蓬萊:此指東漢時藏書之東觀?!逗鬂h書》卷二三《竇融列傳》附竇章傳:“是時學(xué)者稱東觀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
▲建安骨:漢末建安(漢獻帝年號,196—220)年間,“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詩風(fēng)骨遒上,后人稱之為“建安風(fēng)骨”
▲小謝:指謝朓,字玄暉,南朝齊詩人。后人將他和謝靈運并舉,稱為大謝、小謝。這里用以自喻
▲清發(fā)(fā):指清新秀發(fā)的詩風(fēng)。發(fā),秀發(fā),詩文俊逸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唐】李白
金陵夜寂涼風(fēng)發(fā),獨上高樓望吳越。
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
▲靜如練:指江水安靜得像一條帶子一樣
▲長憶:經(jīng)常回憶
論詩絕句
【清】王士禎
青蓮才筆九州橫,六代淫哇總度聲。
纻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謝宣城。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閨中:內(nèi)室,這里指妾。
▲解:懂得。
▲清輝:月光。
▲雙照:互相照見。
▲憐:愛。
▲未解:尚不懂得。
▲虛幌:透明的窗帷。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秋高:秋深。怒號(háo):大聲吼叫。
▲三重(chóng)茅:幾層茅草。三,泛指多。
▲掛罥(juàn):掛著,掛住。罥,掛。長(cháng):高。
▲塘坳(ào):低洼積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邊低地。
▲忍能對面為盜賊:竟忍心這樣當(dāng)面做“賊”。忍能,忍心如此。對面,當(dāng)面。為,做。
▲入竹去:進入竹林。
▲呼不得:喝止不住。
▲俄頃(qǐng):不久,一會兒,頃刻之間。
▲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了下來。
▲布衾(qīn):布質(zhì)的被子。衾,被子。
▲喪(sāng)亂:戰(zhàn)亂,指安史之亂。
▲沾濕:潮濕不干。徹,徹曉。
▲安得:如何能得到。廣廈(shà):寬敞的大屋。
▲大庇(bì):全部遮蓋、掩護起來。庇,遮蓋,掩護。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處是泛指貧寒的士人們。俱:都。歡顏:喜笑顏開。
▲嗚呼:書面感嘆詞,表示嘆息,相當(dāng)于“唉”。
▲突兀(wù):高聳的樣子,這里用來形容廣廈。見(xiàn):通“現(xiàn)”,出現(xiàn)。
▲廬:茅屋。亦:一作“意”。足: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