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爭議:新冠病毒能否通過氣溶膠傳播?
pixabay.com

撰文 | 湯佩蘭
責編 | 陳曉雪

●     ●     ●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是否有氣溶膠傳播?近日來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對于這一問題,專家們說法不一。

2月9日晚,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第19場新聞發(fā)布會上,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副院長徐順清介紹,目前沒有直接證據(jù)證明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1] 在當天在國務院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新聞發(fā)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馮錄召表示,氣溶膠傳播和糞口傳播的途徑還有待進一步明確,多數(shù)病例可以追蹤到與確診的病例有過密切接觸史 [2]。

而在前一天,即2月8日下午,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fā)布會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群轉(zhuǎn)述衛(wèi)生防疫專家看法: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主要途徑。直接傳播是指患者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的氣體近距離直接吸入導致的感染;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后導致感染;接觸傳播是指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污染手后,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導致感染[3]。

2020年1月底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編著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明確指出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傳播途徑有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

0
1

新冠肺炎氣溶膠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2月2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通報一新增新冠肺炎病例,稱其住在確診病例樓上,同時 “無本市外出史,未接觸過發(fā)熱病人,未到過農(nóng)貿(mào)市場,無野生動物接觸史” [4],由此引發(fā)網(wǎng)友對新冠肺炎能否通過氣溶膠傳播的討論。

氣溶膠(Aerosol),又稱氣溶膠、煙霧質(zhì),是指固體或液體微粒穩(wěn)定地懸浮于氣體介質(zhì)中形成的分散體系,其中顆粒物質(zhì)則被稱作懸浮粒子,其粒徑大小多在0.01-10微米之間,根據(jù)其生成原因可分為自然形成及人為形成兩種。常見自然形成的氣溶膠包括霧、靄、火山灰、灰塵等;人為形成的氣溶膠常見成分有硫酸鹽、黑碳、煙等 [5]。

“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zhì)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漂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 ” 在9日的新聞發(fā)布會上,馮錄召解釋道,“在某些特殊的條件下也可能發(fā)生氣溶膠傳播,例如進行臨床氣管插管等專業(yè)醫(yī)療操作時?!?他還提到,多數(shù)病例可以追蹤到與確診的病例有過密切接觸史。

確實,2月3日達拉特旗通報回應表示,經(jīng)疾控部門組織流行病學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該新增確診病例與首例確診病例一家有接觸史 [6]。也就是說,這一案例并非是氣溶膠傳播的例證。

而中國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日前發(fā)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對于病毒傳播途徑的描述,除 “經(jīng)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 外,新補充了“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在8日發(fā)布的《試行第五版 修訂版》中,該表述并無變化 [7]。

雖然這一表述提示氣溶膠傳播途徑尚待明確,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感染內(nèi)科主任李太生2月5日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稱,該條意在提醒臨床醫(yī)務人員在進行如氣管插管等操作時注意采取空氣隔離措施,如佩戴醫(y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提醒實驗室檢測及研究人員在進行樣本操作時應該更加注意實驗室的生物安全和自身防護 [8]。

那么,在病房或?qū)Σ∪诉M行插管操作時,可能產(chǎn)生的氣溶膠,算是氣溶膠傳播嗎?

一名感染科主任醫(yī)師在接受《知識分子》采訪時表示,傳播途徑到底有沒有氣溶膠傳播,還要進一步研究明確,目前已明確的傳播途徑,我們給它切斷,阻止疾病傳播,目前不要糾結臨床操作的時候它可不可以形成氣溶膠,因為都有防護措施的。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huán)境研究所研究院、國際氣溶膠學會秘書長曹軍驥在接受《三聯(lián)生活周刊》的采訪時也表示,毒氣氣溶膠的傳播主要在封閉空間和半封閉空間,而在大街等開放空間一般沒問題,原因在于毒氣氣溶膠在空氣中會“失活”和容易稀釋,毒氣濃度降到安全限度以內(nèi) [9]。

0
2

氣溶膠傳播與風向、病原的特點等條件有關

南方科技大學力學與航空航天工程系教授鄧巍巍在涉及氣溶膠時空傳播途徑的撰文中提到,澳大利亞昆士蘭地區(qū)發(fā)生的馬流感傳播事件。沒有馬與馬的近距離直接接觸,但仍發(fā)現(xiàn)很多馬被感染,該案例提示感染區(qū)域與風向也密切相關 [10]。

2019年12月26日,甘肅省衛(wèi)健委發(fā)布通報發(fā)生的一起布魯氏菌抗體陽性事件,也與氣溶膠在風向作用下傳播有關。生物藥廠在獸用布魯士菌疫苗生產(chǎn)過程中使用過期消毒劑,含菌發(fā)酵液的廢氣排放形成含菌氣溶膠,經(jīng)風向傳播,人體吸入或粘膜接觸產(chǎn)生抗體陽性,蘭州獸研所出現(xiàn)累計181例布魯士菌抗體陽性的學生和職工 [11]。

對于風向傳播的情況,上文提到的感染科主任醫(yī)師分析,要使氣溶膠影響到周圍空氣,使人通過呼吸就可以感染的情況,是與氣溶膠中病毒的量以及病毒的生存能力,氣溶膠的范圍,沉降程度等等多種因素相關的。流行病學專家寧毅也撰文提到 [14],長距離的空氣傳播(氣溶膠)要具備的條件基礎包括:臨近有數(shù)百例發(fā)病者的聚集,呈聚集性污染傳播;風向、溫度、濕度等因素有利于這樣的傳播。

2月9日,上海第一批援鄂醫(yī)療隊專家組組長、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呼吸科主任周新說, “不能脫離具體環(huán)境和稟賦濃度來談病毒傳播和致病的問題”。他表示,氣溶膠的有效傳播對濃度和環(huán)境的要求十分 “苛刻”,正常情況下,不需要對這種傳播方式有任何恐慌 [12]。

同為冠狀病毒的SARS病毒是否存在氣溶膠傳播自然也得了關注。

2003年,香港淘大花園SARS暴發(fā)導致321人感染和42人死亡?!缎掠⒏裉m醫(yī)學雜志》針對此案例的研究顯示了SARS通過空氣傳播的可能性:含有病毒的氣溶膠擴散使得很多家庭感染 [13]。

另外,2003年《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上發(fā)表的一篇論文對某綜合性醫(yī)院3~4月收治和醫(yī)院感染的SARS案例,進行個案調(diào)查和流行病學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近距離空氣傳播和密切接觸是主要傳播途徑,但同時存在氣溶膠經(jīng)病房排風系統(tǒng)垂直長距離傳播的可能 [14]。

而哈佛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的 Chad Roy 和 Donald Milton 在2004年的一篇文章提議 [15],在對SARS病毒的傳播途徑進行評估時,根據(jù)病原通過氣溶膠傳播并導致疾病的能力進行分類可能更為實用。他們將氣溶膠傳播分為了三類:一類是以結核菌為代表的,僅依靠空氣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專一性傳播(obligate),一類是病原的自然感染有多重途徑,但以氣溶膠傳播為主的偏好型傳播(preferential),還有一類是病原在特殊條件下、可能通過氣溶膠傳播的機會型傳播(opportunistic)。該文章指出,對于淘大花園案例的當前分析顯示,SARS至少存在機會型的空氣傳播。

美國疾控中心(CDC)認為,這一概念框架可以解釋為何主要通過其他途徑傳播的病原,也偶爾存在空氣傳播的情況 [16]。

對于未知或可能的傳播途徑的擔憂,尤其是在發(fā)生了嚴重的疾病卻沒有很好的治療策略時,往往會導致極端的預防策略。因此,美國CDC指出,推薦的預防措施可以隨著流行病學定義的變化和有爭議的問題的解決而更新。

0
3

如何預防是關鍵

上文提到的感染病主治醫(yī)師表示,“目前感染的途徑來講,還是呼吸道的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要把這兩點切斷掉了,我們先把病毒防控了,至于很多細節(jié)的問題可能都是后面的,有一些實驗跟進才能夠解釋?!?/section>

2月8日晚,世界衛(wèi)生組織官方微博表示 [17],“最佳證據(jù)表明,病毒經(jīng)飛沫傳播。而飛沫較重,難以在空氣中漂浮。但此飛沫是一種新病毒,我們將繼續(xù)監(jiān)控讓任何可能的傳播方式。”

雖然很多專家表示,氣溶膠傳播需要考慮特殊條件,是否為密閉空間、氣溶膠中病毒的含量等,但公眾依然很關注空氣中是否含有冠狀病毒,能否開窗通風等問題。

在9日的會議上,馮錄召介紹,新冠病毒通過咳嗽、打噴嚏、講話等途徑,傳播距離短,一般是一到兩米,不會在空氣中長期漂浮,因此在正常的通風條件下,空氣中不會含有新型冠狀病毒。他建議每天至少開窗通風兩次,這是降低感染風險的有效措施。

他同時強調(diào),咳嗽、打噴嚏時候用手絹或紙巾、手肘遮住口鼻,防止飛沫噴濺更遠的距離,另外與他人保持一米的安全距離。從這個角度講,一般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下,防護措施采用正確的佩戴口罩,足以保護公眾不被感染。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接受《健康報》采訪時表示 [18],在公共場所,尤其是密閉環(huán)境中佩戴口罩,勤洗手,是最有效的防護措施。李太生在采訪中表示,普通民眾不必過于擔心,主要注意飛沫和接觸傳播,所以去公眾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等一定要記得佩戴口罩、勤洗手。

1月31日,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疾控局發(fā)布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強調(diào),口罩不僅可以防止病人噴射飛沫,降低飛沫量和噴射速度,還可以阻擋含病毒的飛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 [19]。

而對于醫(yī)務人員進行可能產(chǎn)生氣溶膠的操作,《醫(yī)療機構內(nèi)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建議寫道:(1)采取空氣隔離措施;(2)佩戴醫(yī)用防護口罩,并進行密閉性能檢測;(3)眼部防護(如護目鏡或面罩);(4)穿防體液滲入的長袖隔離衣,戴手套;(5)操作應當在通風良好的房間內(nèi)進行;(6)房間中人數(shù)限制在患者所需護理和支持的最低數(shù)量 [20]。
 參考資料:

[1]https://m.weibo.cn/2803301701/4470165922530376

[2]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879587

[3]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354469704163983618?_wb_client_=1&_wb_client_=1

[4]http://wjw.nmg.gov.cn/doc/2020/02/02/286100.shtml

[5]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0%94%E6%BA%B6%E8%83%B6#%E6%B0%94%E6%BA%B6%E8%83%B6%E7%9A%84%E7%A7%8D%E7%B1%BB

[6]http://www.dlt.gov.cn/dltzc2015b_80397/xwzx/jrdlt_80488/202002/t20200203_2580890.html

[7]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02/d4b895337e19445f8d728fcaf1e3e13a.shtml

[8]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2/435426.shtm

[9]https://mp.weixin.qq.com/s/NXZvl93u61K3ID15RH7JMA

[10]https://mp.weixin.qq.com/s/AkfsH3N8S5KG8i8d8D1-Fg

[11]http://wsjk.gansu.gov.cn/single/10910/80993.html

[12]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208896

[13]Yu, ITS, Li, Y, Wong, TW, Tam, W, Chan, AT, & Lee, JHW等. (2004). Evidence of airborne transmission of 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0(17), 1731-9.

[14]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acab0435fb957cd5318947a18e7f9386.html

[15]Roy, C. J. , & Milton, D. K. . (2004). Airborne transmission of communicable infection — the elusive pathwa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0(17), 1710-1712.

[16]https://www.cdc.gov/infectioncontrol/guidelines/isolation/scientific-review.html

[17]https://m.weibo.cn/5078700027/4469647938184097

[18]https://mp.weixin.qq.com/s/jYK50ePb8hymGBoNb9CGgQ

[19]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31/content_5473401.htm

[20]http://www.nhc.gov.cn/xcs/yqfkdt/202001/b91fdab7c304431eb082d67847d27e14.shtml


制版編輯 | 皮皮魚

童朝暉:來自一線的臨床筆記(一)
為何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后還能康復?

氣溶膠:新冠病毒的超長時空傳播途徑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定了,“新冠肺炎”名稱!傳播途徑當心這3種!口罩勒耳朵有神器!
這樣戴口罩才正確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最新證實!新冠肺炎病毒還可通過這種方式傳播,一定要警惕!
新冠肺炎如何傳播?還能開窗通風嗎?戴口罩能否有效防止氣溶膠傳播?【新型冠狀病毒科普知識】(109)
氣溶膠傳播新冠病毒尚未明確,“預防姿勢”包括不用腳踩痰等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