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我華夏,泱泱大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前有“雖遠必誅”的大漢,后有“萬國來朝”的大明,即使是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也能威震西歐,更別提富甲天下的大宋和君臨天下的大唐。
如此繁花似錦的歷史卷軸里,偏偏就有了那么一兩顆老鼠屎,敗壞了祖輩們千百年積攢下來的名聲。
這個讓無數(shù)國人蒙羞,卻被影視劇給妖魔美化的朝代,就是喪權(quán)辱國的滿清。
咱們?nèi)A夏人講究先禮后兵,數(shù)落清朝之前,先來說說清朝的優(yōu)點。
1、封建制度的巔峰
然后呢?對不起,沒有然后了。就這么引以為傲的一點,橫向?qū)Ρ纫幌铝袕娽绕鸬臍W洲,人家早就文藝復興,工業(yè)革命了。
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清朝,可能就是“一無是處”吧。
2
一談起清朝,有一個人一定是繞不開的,那就是“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
就是這個人,以一己之力,改變了世界的格局
吳三桂,字長伯,明朝遼東人,祖籍江南高郵也就是如今的江蘇省高郵市。從小就是明朝頂級的“官二代”,其父吳襄官至錦州總兵,后明末的時候升至遼東總兵,吳襄的“領(lǐng)軍才能”在史書里只有一個記載,那就是崇禎四年發(fā)生了大凌河之戰(zhàn),吳襄奉命趕赴救援,結(jié)果一戰(zhàn)之后全軍覆沒,直接被打入大牢。
而吳三桂的舅舅,就是明末清初的名人祖大壽。這個祖大壽也是毀譽參半的人物,既有寧遠大捷,幫助風雨飄搖的明朝保留了殘破不堪的國祚,也有兩次降清的叛徒行徑。滿清知道祖大壽的軍事才能,也知道物盡其用,直接給了祖大壽正黃旗總兵的職務,祖大壽也是投桃報李,三番五次的勸降自己的外甥,也就是當時統(tǒng)領(lǐng)所有關(guān)外明軍的吳三桂。
說回吳三桂,明朝的衰敗使得國內(nèi)起義不斷,恰逢滿人南下,這時候的“闖王”李自成已然做大,百萬大軍攻無不克,很快就打到了京城。這時候的崇禎詔征天下,卻已無兵可用,不得已,只能寄希望于握有明朝最后兵力的吳三桂,將其封為平西伯,命其火速馳援京師。古代通訊落后的事我們從歷史課文上都有耳聞,更何況這種戰(zhàn)亂時期,三月五日加封吳三桂的命令剛出,三月十九日的吳三桂就已抵達山海關(guān),如此兵貴神速,三月二十二日的吳三桂卻還是聽聞了噩耗,京師陷落、崇禎自縊身亡的消息已經(jīng)傳遍大明的每個角落。都說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這京師丟了也就丟了,但象征著明朝最后希望的崇禎帝卻親手毀掉了這最后的希望。
此時的吳三桂一時間也是進退維谷,連悲傷的機會都沒有,他就面臨著兩個選擇。一是干脆降清,反正那邊也有親戚熟人,自己又不是第一個帶頭的,槍打出頭鳥也打不到他這,這時候過去,那就是雪中送炭?。欢褪菤w順李自成的大順,雖說上一任的老板就是因他而死,但再怎么說,李自成也是自己人,況且自己手握重兵,還把持著關(guān)外門戶,這時候投靠,那絕對妥妥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風頭比總兵大的多了去了。你還別說,這時候的吳三桂周旋于各方勢力之間,他就是打破各方平衡的重要砝碼。待價而沽的吳三桂漸漸有了投靠順軍的意思,但猶豫再三的吳三桂再一次聽聞噩耗,自己極為喜愛的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的部下?lián)镒?。(這里是不是真的,歷史爭議不斷,但就當是順軍的整體素質(zhì)來講,真大于假)
本來都打算投降了,結(jié)果碼頭還沒拜,新老板就把自己的家人全都抓走當人質(zhì)了,吳三桂的心思又起了變化,商人本性開始漸漸體現(xiàn)。兩面三刀的吳三桂不信李自成,但受制于人,所以就向李自成義和,轉(zhuǎn)過頭,生怕自己被順勢吞并的吳三桂又和滿清實際的掌權(quán)者多爾袞談起了生意,以黃河南北分治為條件,讓多爾袞帶兵為自己壯膽助威。要知道,這時候的吳三桂非常尷尬,兵強馬壯但誰也打不過,地盤更是沒有,那也別提消耗,真要耗下去,他絕對第一個玩完,所以他也到了真正做出選擇的時候了。
按理說,李自成號稱百萬雄師,也已經(jīng)打出國號了,這種議和談判的事情,交給下屬去辦不就行了,但咱們的闖王偏不,非要親自會談。你要身先士卒炫耀一下也并非不可,但一路順風順水慣了的李自成他飄了,明明擁兵百萬,卻偏偏只帶了六萬人馬。這是被一連串的勝利沖昏了頭,還是“小農(nóng)”思想節(jié)省慣了?一國之君連對方是敵是友還不清楚,關(guān)外還有外族虎視眈眈的情況下,居然只帶六萬人就親自下場談判,這么好的天賜良機,陰險狡詐的多爾袞能放過嗎?答案是,不能。
李自成率軍東征的消息被吳三桂透露給了多爾袞,關(guān)外的多爾袞聽后欣喜若狂,二話不說,真奔山海關(guān)。這時候的吳三桂其實還沒決定真正要跟的老板,如果能夠引得雙方兩敗俱傷,自己趁機做大做強那是最好,否則退而求其次,自己得到喘息的空間,夾縫里求生存,今后也能得到更大的價碼。但偏偏一個狂妄自大,一個老奸巨猾,這邊吳三桂還再為自己的小算盤沾沾自喜,那邊多爾袞只用了一個晝夜,就抵達了山海關(guān)十五里之外。
被吳三桂三番五次拖延的李自成幡然醒悟,自覺被耍,于是直接翻臉開打,哪怕只有六萬人,但這六萬人可是大順精銳中的精銳,李自成還沒自大到帶六萬個酒囊飯桶,很快,吳三桂一方瀕臨崩潰。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在一旁洞悉一切的多爾袞一邊養(yǎng)兵蓄銳,一邊利用吳三桂漸入危機的局面逼迫他徹底投靠清朝。四月二十二日,吳三桂一方開始戰(zhàn)敗,慌忙求助于清兵。
四月二十二日上午,改變歷史的一天正式到來。自覺無望的吳三桂宣布投降滿清,打開堅守了幾百年的關(guān)門,使得清軍從南水門、北水門、關(guān)中門三路進關(guān)。已經(jīng)和吳三桂鏖戰(zhàn)了一天一夜的順軍哪里還是休整了許久的清軍對手,哪怕李自成身先士卒,但依然難敵以逸待勞的清軍八旗騎兵。在清兵的鐵騎下,順軍傷亡數(shù)萬,大將劉宗敏身負重傷,李自成大軍很快潰敗,眼見敗局已經(jīng),李自成只能下令撤退。
當天,多爾袞封吳三桂為平西王。
咱們的平西王直接化身向?qū)В瑤ьI(lǐng)清軍一路追殺,直撲京城。我們都知道內(nèi)賊遠比外敵可怕,就是因為內(nèi)賊知道你的命門。本來中原抵抗外族侵擾的最大資本就是又高又厚的城墻,現(xiàn)在唯一的優(yōu)勢沒了,步兵無論是從機動性還是整體實力上來看,遠遠比不上騎兵。引狼入室的吳三桂或許怎么也沒想到,明明自己才是大明的最后希望,為什么會成為改朝換代的罪人呢?
人一旦賣主求榮當了叛徒,那對昔日的故人一定是狠下死手。徹底倒向清朝的吳三桂為表忠心,對大順農(nóng)民軍殘部進行殘酷的鎮(zhèn)壓,動不動就屠城,哪里有朱明后裔起兵反抗,哪里就有他吳三桂的屠刀,很快,西北地區(qū)的起義軍就被吳三桂剿殺殆盡。
后來,清朝逐漸走向平穩(wěn),擁兵自重的吳三桂自然成了清朝皇帝的眼中釘,眼看清朝清算的刀口對準了自己,吳三桂索性掀桌喊反,而在清朝有意的縱容下,各地潛藏勢力揭竿而起,清朝也進入到了三藩之亂。
吳三桂自稱“周王”,起初,形勢一片大好,兩戰(zhàn)兩勝,重創(chuàng)清軍,一戰(zhàn)就擊斃了清軍都統(tǒng)和護軍都統(tǒng),搶下了清軍河外營地,致使清軍被迫退回廣東,給清朝悶頭一棍,帶來了極大的軍事打擊。這里也足以證明,清軍的戰(zhàn)力從一開始就顯得脆弱不堪,但凡李自成別那么狂,吳三桂別那么貪,崇禎別那么喪,也輪不到塞外韃子染指中原。
不過,吳三桂本就年事已高,再加上老妻病死,吳三桂的精力大不如前,可即使是這樣,吳三桂親自部署的兩場大戰(zhàn),也均取得了成功。兩廣皆入?yún)鞘?,并將清軍擋在湘湖門外,清軍幾次渡江,均宣告失敗。這里再次吐槽一句,清軍的戰(zhàn)力是真弱,引以為傲的騎兵,其實不過數(shù)萬而已,這個清朝,真就是中了大運才撿來的。
但是,屢戰(zhàn)屢勝的周軍逐漸開始各懷鬼胎,而吳三桂逐漸被病魔纏繞,八月十八日深夜,吳三桂在衡陽駕崩,六十七歲的他,做了五個月的皇帝,卻讓華夏民族蒙了一百多年的羞!
3
不可否認吳三桂的軍事才能,不然也不會讓吳三桂統(tǒng)領(lǐng)關(guān)外,鎮(zhèn)守國門,并將清軍死死擋在關(guān)外。但聰明反被聰明誤,吳三桂的“商人思想”讓他太過自負,認為天下人都能被自己玩弄鼓掌,結(jié)果直接造成了清軍入關(guān),入主中原的惡果,以至于中國的近代史直接成了奇恥大辱。
這里本來想直接說說清朝的不是,但吳三桂這個人太過特殊,以至于篇幅太長,索性作為上集,咱們下集,開門見山,直接看看這個百年清朝,是如何于民為恥,讓國蒙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