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略釋》共有兩篇序言。
第一篇是白話文的,算是給業(yè)余愛好者看的。第二篇是文言版的,給專業(yè)研究《道德經(jīng)》的人看的。
業(yè)余愛好者和專業(yè)研究者差別在哪里? 沒有實質性差異。也就是說沒有一個標志能區(qū)分業(yè)余和專業(yè)。
這篇半白半文的序言,如果你能看進去,我相信對你研究或者學習《道德經(jīng)》,會有啟示。
原文如下:
經(jīng)者,天下之通則,別而無為;道者,萬世之共理,化而不變。
圣人不以言傳道,則失道;以言傳道,則失于道。故老子曰:道可道, 非常道。
老子之道,同《易》之理;五千奇文,自成一家。
過去兩千年,解老之 作品已然汗牛充棟;未來兩千年,解老之作品亦將層出不窮。故老子曰:為 學日益。
然細觀之,解老者言自己之心者多,言圣人之心者少;人云亦云者多, 一以貫之者少。故老子曰:知我者希。
末學不才,結緣老子。遍覽古今百家解老之言,半年研習五百余遍。睡 前一念,醒后一念;念念不忘,終有回響。某一日自覺融會貫通,豁然開 朗。往日困吾心之圣人遺教多一一明了:如“朝聞道夕死可以矣”、“為道日 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則無不為”、“凡所有相,皆為虛妄”。
圣人之道既明,斷然不敢獨享。然自知識有余而德行不足,才學亦不 足,是以不敢著書立說,恐惑人心智,貽笑大方。
又經(jīng)五年,埋首俗務之 隙,涵泳《老子》五百余遍。厚德未積,才學少長。雖仍不能知行合一,竊以為可拋磚引玉。于是奮筆疾書,月余乃就。
以愚之見,解老之難,難在無為;解老之失,失在有我。
解老有四失, 學者必知之:或失之玄,或失之然,或失之窄,或失之寬。解老之失眾人皆 不能免,我亦不能免,或多或少而已。
建言有之:以道觀物,則物無所謂物;以物觀物,則自貴而相賤。故拙 作解老之得失當由同人指正,吾自當洗耳恭聽,感激不盡。
世界并不是豐富多彩的,但我們用豐富多彩的眼睛去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