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劉備東征孫吳,以將軍吳班、馮習為先鋒,首先打敗吳軍李異、劉阿部于巫縣,進兵秭歸。隨后,劉備不聽黃權(quán)勸阻,親率大軍從大江南岸沿山勢繼續(xù)東進。
公元222年2月,蜀軍進至猇亭,立營安寨。此時,吳將陸遜考慮到蜀軍來勢兇猛,數(shù)量又多,不可強攻硬打,于是采取先讓一步、后發(fā)制人的作戰(zhàn)方針。
劉備對于陸遜這樣的對手,根本不放在心上,從夷陵東西一線,猛攻陸遜大營,陸遜拒不出戰(zhàn),雙方在狹亭對峙達六、七個月之久。蜀軍終因一直找不到作戰(zhàn)機會,軍晌給養(yǎng)困難,天氣又熱,斗志、士氣日漸低落。
大圖模式 這時,劉備又放棄了“水陸并進”的有利條件,舍舟楫行而扎營山林之中。陸遜見反攻時機成熟,于是率領(lǐng)大軍全線出擊,連破蜀軍四十余營。劉備率殘兵敗將逃歸白帝城。
《三國演義》第84回“諸葛亮“‘巧布八陣圖”故事,說諸葛亮入川之時,在奉節(jié)魚腹浦驅(qū)兵排列石陣,專門用來抵御吳軍,并預言這個石陣亦即八陣圖以后一定會速困東吳大將。
劉備夷陵大敗退逃,陸遜率軍乘勝追擊,他們追到夔門關(guān)附近,只見前面臨江邊一陣殺氣沖天而起。陸遜擔心有蜀軍埋伏,不敢輕進。急忙命人探看,且退軍布陣御敵。
大圖模式 過不多時,哨兵回報前面并無蜀軍,只魚腹浦一帶有亂石八九十堆。
陸遜頗感奇怪,親自帶幾十名親兵到前面山坡上觀看,想看個究竟。只見亂石堆四面八方,皆有門戶,可以通行。
陸遜不解,說:“石陣能嚇退我嗎?”于是領(lǐng)數(shù)騎人馬拍馬進入石陣觀察??戳艘魂嚕矝]有覺得有什么異樣,部將勸他:“天色已晚,請都督還是早些回營吧!”
陸遜未及出陣,忽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鋪天蓋地而來,似覺怪石嵯峨如劍,沙橫土立如出,江濤怒吼、濁浪奔騰如千軍萬馬殺來。陸跡大驚失色,絕望地哀號:“我中了諸葛亮的計了!”
大圖模式 正當陸遜橫豎出不了陣之時,諸葛亮并的岳飛黃承彥前來指點迷津,陸遜這才出了困陣,方知此陣即“八陣圖”,陸遜遂拜謝黃承彥,下令班師。
那么,陸遜是否真的曾被諸葛亮的“八陣圖”困住過呢?
據(jù)《三國志》劉備、陸遜本傳記載:劉備逃回白帝城后,孫吳軍將徐盛、潘璋、宋謙等都競言追擊,擒拿劉備。但陸遜僅以李異、劉阿小部軍隊追了一程,屯駐南山,陸遜大隊人馬為防備魏國入寇而很快退了兵。陸遜既然沒有領(lǐng)兵追擊劉備,又怎么可能被諸葛亮的“八陣圖”迷困呢?
大圖模式 早在元代的《三國志平話》中即已有了諸葛亮用八堆石頭打敗陸遜的簡單故事。元代還有《諸葛亮石伏陸遜》雜劇,劇情也極簡單,只是把八陣圖描述得神乎其神。
考“魚腹”為西漢置縣,屬巴郡。公孫述據(jù)蜀,改名白帝城,劉備又改為永安。故城在今四川奉節(jié)縣的白帝山上,所謂迷困陸遜的“八陣圖”,在城西的漁腹浦,世稱為“水八陣”。
劉備退兵“水八陣”以東的白帝城,史有其事,但陸遜倘若追蜀軍,必先經(jīng)過白帝城才能到達 “水八陣’。而在當時,陸遜要做到越過白帝城而先到“水八陣”,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諸葛亮巧布“八陣圖”迷困陸遜,只能是一個歷史的傳說而已。由于羅貫中的杜撰,幾百年來,當?shù)厝嗣駥Υ诵乓詾檎?,留下了不少美妙動人的傳說故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