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裝
目前我國*常見的人工光照設備是白熾燈及其控制裝置。雖然*投資較少,但發(fā)光效率很低,大約是日光燈的20%.在消耗的電能相同的情況下,使用日光燈比使用白熾燈光照效果好很多。一般雞舍內(nèi)適宜的光照強度為5勒克斯~10勒克斯。
1、無罩白熾燈
情況一:如果安裝15瓦的無罩白熾燈,應安裝在離雞體0.7米~1.1米的垂直高度或直線距離處;
情況二:如果是25瓦,0.9米~1.5米;40瓦,1.4米~1.6米;60瓦,1.6米~2.3米;100瓦,2.1米~2.9米。
燈和燈之間的距離應為燈離雞距離的1.5倍,燈離墻的水平距離應為燈間距的1/2.各個燈的安裝位置應交錯排列,均勻分布。
2、白熾燈
如果是日光燈,燈與雞的距離和同功率的白熾燈相同時,光照強度要比白熾燈大4倍~5倍。所以,要使光照強度相同,就要安裝功率較小的白光燈。
一棟雞舍內(nèi)應安裝燈泡的數(shù)量可以根據(jù)上述規(guī)定的燈間距和燈與墻的距離來確定,也可根據(jù)雞舍的有效面積和一只燈泡的功率大小計算出所需燈泡數(shù),再排列安裝。
一般平養(yǎng)雞舍每平方米約需2.7瓦;多層籠養(yǎng)雞舍,因受雞籠、籠架、食槽、水槽等影響,一般每平方米3.3瓦~3.5瓦。全舍所需的總瓦數(shù)除以一只燈泡的功率就是應安裝燈泡的總只數(shù)。
3、日光燈
日光燈的發(fā)光率一般是白熾燈的5倍,平養(yǎng)雞舍每平方米需安裝日光燈的功率數(shù)為0.5瓦,多層籠養(yǎng)雞舍每平方米為0.6瓦~0.7瓦。
在多層籠養(yǎng)雞舍,燈的安裝位置*好應在雞籠的上方,或在二排雞籠的中間,但離雞的距離應能保證頂層的或中間一層的光照強度為10勒克斯,底層的能達到5勒克斯,這樣各層都能得到適宜的光強度。為了省電,保持適宜的光照強度,*好設置燈罩,并保持燈泡、燈管、燈罩光亮清潔。光照設備要固定安裝,以防刮風時來回擺動,驚擾雞只。
二、使用
1、白天的自然光照時間充足時,無需人工光照
當白天的自然光照時間不足時,夜晚用人工光照補充。可采用天黑后補充、天亮前補充、天黑后天亮前兩次補充這三種方式。產(chǎn)蛋雞可采用天黑后天亮前兩次補充光照的方法。
2、具體做法
每天早上5點開燈,至天亮關燈,天黑開燈至晚上9點關燈,每天保持16個小時光照。開關燈時間不變,容易掌握。比較好的方式是天亮前補充光照,符合雞的生理特點,還能使雞每天的產(chǎn)蛋時間提前。
當然人工光照并不是隨意的,而是有一定要求的,養(yǎng)雞戶都知道光照可以促進雞的健康生長發(fā)育,所以多數(shù)養(yǎng)雞場都安裝有光照設備,但是對雞舍采取人工光照的要求非常嚴格,在人工光照過程中需要注意很多事項。工作人員應該認真對待,否則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反而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下面我們就給大家介紹雞舍人工光照的注意事項,希望可以引起廣大養(yǎng)雞戶的重視。
1、光照總時數(shù)
每天光照的總時數(shù)(含自然光照),育成期一般不低于8小時,但不超過10小時,產(chǎn)蛋期以16小時為宜。
2、逐漸增減光照時間
無論是增加或減少光照時數(shù),切忌突然大幅度地增減。每次增加不應超過1小時。育成期光照時間只能縮短,不能延長;產(chǎn)蛋期則相反,只能延長,不能縮短。
3、增加光照的適宜時間
一般飼養(yǎng)指南規(guī)定,在育成母雞18周齡即可開始增加光照促其性發(fā)育,但按體重是否達到要求來確定開始增加光照刺激更為合理。切記,不能對體重低于1000克的小母雞采用光照刺激催生過早開產(chǎn),其結果猶如拔苗助長。
4、光照程序要固定
光照程序一旦確定后,要嚴格遵守,不能隨意更改。
5、延長光照與增加飼喂量
同步理論與生產(chǎn)實踐都證實,為保證母雞在開產(chǎn)前有足夠的營養(yǎng)貯備,育成母雞的體重略高于標準更有利于生產(chǎn)。因此,在逐漸延長光照的同時,也應逐漸增加飼喂量。
6、控制光照時間
開放式飼養(yǎng)的雞群,當雞群體質(zhì)或營養(yǎng)狀況欠佳及氣溫特別低時(冬季),應適當控制光照時數(shù)。如采用14小時左右的光照,以降低母雞體能的消耗,使它們有短暫的休息,第二年天暖時,產(chǎn)蛋率回升更快,峰值也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