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
夏康達
我們常常用“有志者事竟成”來勉勵自己或激勵他人,然而,事實卻未必都如此。
電視劇《我的太陽》中有位女舞蹈演員,為了藝術上有所成就,不僅天天苦練,而且到了35歲還不愿生孩子,搞得婆媳關系十分緊張,她寧肯離婚也不讓步??墒撬趯I(yè)上成績平平,一共也沒有當過幾次主角。歌舞團決定調(diào)她到文化館工作,用團長的話說是“專業(yè)退休”。作出了這么大的犧牲,最后卻不得不怏怏離開舞臺。她選中了這個專業(yè),這個專業(yè)卻沒有選中她。
“有志者”,大致有兩個含義,一是志向遠大,一是勤奮超常。大凡事業(yè)上取得成功的,都應該是“有志者”,卻不能反過來說,凡“有志者”都能如愿以償?!坝兄尽敝皇侵饔^努力,事業(yè)的成功還需要許多客觀條件。有時候客觀條件和個人的主觀素質(zhì)不具備,那末,個人不、無論如何努力也難以獲得預想效果。倘若作一次抽樣調(diào)查的話,我估計,“有志者”中事未成的比例會大大超過事竟成者。
問題在于當“有志者”不僅“事未成”而且顯然已經(jīng)“事不成時,應該怎么辦?我們歷來宣傳百折不撓的精神,今后當然還應提倡;然而,是不是也應該講一點事實求是的“聰明的撤退”呢?在當前對“成才”的宣傳一再加溫的狀況下,似乎不無必要。
人,除了為社會進步而奮斗的共同目標,都有自己的具體志向。青年人的志向往往帶有幻想色彩,也是情理中事。當這個目標確已不可向往之時,最聰明的辦法莫過于改弦易轍,調(diào)整一下志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狀元”總是少數(shù);西方諺語也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有幾個士兵能當上將軍?我們可以當將軍“狀元”或“將軍”的志向,但若無更加充分的當一輩子普普通通勞動者或一般戰(zhàn)斗員思想準備,那末,這種“有志者”的人生大半會是一出悲劇。
魯迅留下了這么一條遺囑:“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這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一個偉大的哲人在這個最具體,最平常而又誰也躲不開的人生問題上,向我們昭示的一個通俗、實際而又是誰也不能不遵奉的選擇志向的規(guī)律。我們都聽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