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
這里有個經濟賬本。
做任何事情,都有成本的,所以分析問題,可以從這個原點出發(fā)。
做事喜歡盲動的人,
是不考慮代價的,看著別人做很簡單,以為自己這樣一下,那樣一下也可以。
無知,是最大的惡。
越是愚蠢,反而越認為自己厲害,那種自信還不是虛張聲勢,而是固執(zhí)。
事后諸葛,看起來都簡單。
實際上事情的演進過程,當事人的盲點,關鍵細節(jié),未來走向,都是模糊的。
后面的人看,
要么站在上帝視角,要么本能忽略核心點,再或者對事實缺乏了解。
看到一個訪問。
記者問谷愛凌:“你認為你自己是天賦型選手嗎?”
谷愛凌回答得很得體,
她說大家看到只是網上的信息,感覺每次都是好事,但她特別努力,特別辛苦,摔倒過,也會狀態(tài)不佳。
這是第一個信息盲點。
第二個信息盲點,她的家庭條件支持她滑雪,大部分人可能一輩子都接觸不到這項運動。
第三個信息盲點,熱愛滑雪運動。
以前以為熱愛是一件很虛的東西,后來慢慢覺得這不就是天賦嗎。
大部分人沒什么興趣愛好的。
不感覺累,不覺得煩,持續(xù)做一樣東西,源源不斷的動力,來自熱愛里面的情緒價值。
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啊。
我們想要的生活,未必是自己不努力的原因,也不是不學習上進,也可能有點運氣在。
成長的目標,
不在于完美的結果,而在完整的人生,盡量成長,讓自己精進而已。
成長的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
既要去接受這些東西,突破自己的舒服區(qū),逆流而上;也要學會放棄,不管好與不好,只是高興,讓自己心氣順暢。
有些事情,是講不清楚的。
在信息不足的情況下,對某件事不斷優(yōu)化,看似越來越好,但站在全局看卻得不償失。
什么意思呢?
就是我們做的事情,也在影響著我們,越是深入,越了解,在局部方面越有優(yōu)勢。
趨勢行業(yè)沒問題,
但下行的行業(yè),可能懂得越多,反而不好抽身,或者舍不得放棄。
也可能盲人摸象。
摸到耳朵,反復確認,以為獲得真相,其實一開始就是錯誤的。
楊絳說:
“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p>
單一方面的思考,行動,放在全局考慮,是很脆弱的,經不起風浪。
甚至要少做。
需要做的是花大量的時間,從不同的角度,去收集信息,不斷確認,在整體上進行優(yōu)化。
村前的山再高,高不過珠穆朗瑪峰。
不要迷信權威。
這個人講的,可以聽聽;那個人講的,也可以聽聽;其它地方的資訊,也要多翻翻。
攝入的信息量足夠的多的時候,
就不容易迷惑,各種的場景,都感覺莫名的熟悉,要么看過,要么聽過。
有一定基礎的情況下,
再去做什么,會順暢無比,如同預習后上課,接受起來很快。
今天是持續(xù)寫作的第 293/300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