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開無田
崇禎元年(1628年),干旱、蝗災、水災肆虐整個中國。而偌大的中國北方,干癟的尸體,飛過的蝗蟲,毒辣的太陽,讓人間的語言似乎無法描繪出那副景象以及建立在道德至上的秩序的混亂。
《諸城縣志》:如今殺活人來吃,父子之間……人為食用。呂維祺在《中原生靈疏》說:野無青草,十室九空……黃葉赤地,鄉(xiāng)鄉(xiāng)幾斷人煙,白骨青磷,夜夜常聞鬼哭。觸耳有風鶴之聲,滿目皆荒慘之色。
……
面對此情此景,崇禎帝面臨的是西南地區(qū)的奢安叛亂,遼東的皇太極后金之患,袁崇煥的百萬軍餉;東林黨清流們的取消工商稅;魏忠賢的“專權(quán)”。如之奈何?最為簡單的方法開源節(jié)流。于是他下令裁撤驛站,加征賦稅。
而身為普羅大眾的李自成、張獻忠們則面臨的如何吃飽。生存才是他們最大的基本需求。歷史的宿命意味也讓官民之間的矛盾終于在各種誘因之下點燃。
既然不想死亡,那便反抗。驛站裁撤下崗,老婆出軌,生無所求,只好殺了私通的妻子,投軍,然后參加起義軍。李自成就這樣在這個羈縻亂世,茍且求生。一樣是陜西人,一樣吃不飽,一樣的不安分,張獻忠也想生存下去,他也選擇了參軍。最終兩人都在1628陜西大旱中,加入農(nóng)民起義軍。
崇禎帝則派遣楊鶴任職三邊總督,剿滅張獻忠、李自成各路農(nóng)民軍。
而此時的大明王朝剛剛經(jīng)過了一場浩劫,皇太極竟然率領十萬鐵騎,繞過固若金湯的關寧防線,經(jīng)由蒙古諸部,過喜峰口,直取北京。崇禎帝勃然大怒,下令舉國勤王,終于1630年六月將皇太極大軍逐出。薊遼督師袁崇煥 也即將被凌遲。
陜北之地,農(nóng)民起義軍成燎原之勢。楊鶴又無精兵,只得選擇招撫為主,而絕大數(shù)農(nóng)民軍都接受了招撫,但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本就身無長物,自然便成為了堅定的反抗勢力。陜北的羈縻,也在崇禎帝的“招撫”之下,左右不定,日漸勢大。
而在崇禎帝啟用洪承疇之后,洪承疇也體現(xiàn)出了自己的狠厲果決一面,堅持剿滅之政策。1631年,李自成的第一人首領不沾泥投降,而李自成則選擇了投靠高迎祥。但是面對左良玉與曹文詔的打擊,李自成幾無還手之力,連戰(zhàn)連敗。
但最后還是皇太極救了李自成,曹文詔被調(diào)遣到了大同抵御皇太極。
1634年,崇禎帝終于下定決心,決定全面剿匪。任命陳奇瑜為五省總督。李自成不敵,投降。而任命陳奇瑜竟信以為真,殺了陳總督派來的監(jiān)軍,又復叛。
于此同時張獻忠的日子,則壓力要小的多,一路燒殺淫掠,無惡不作,日子過的美哉美哉。但李自成的復叛也讓崇禎帝勃然大怒,拿出了自己的王牌——洪承疇。
面對來勢洶洶又幾無敗績,對待農(nóng)民軍堅持絞殺的洪承疇,1635年,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羅汝才等十三家農(nóng)民軍在滎陽開會商議對策。
而也正是藉由此,張獻忠、李自成等人也實現(xiàn)了松散的聯(lián)盟合作。他們分兵迎敵,使得明軍不能全盤顧及。但在進攻安徽白水之時,張獻忠率先破城,進城劫掠奸淫。而作為同盟軍,李自成卻被阻隔在城外。
李自成也勃然大怒,但是礙于牛金星阻止,便沒有發(fā)作。而二人作為亂世梟雄,也算是頗有英雄相惜的意思。張獻忠更是對李自成很佩服,認為他乃是英雄也,自己卻只知大碗喝酒,又喜愛美色,自愧不如。
可是又是何種原因?qū)е略旧心苈?lián)盟的2大農(nóng)民起義軍領袖,由聯(lián)合到兵戎相見,反目成仇的呢?原因十分可笑,竟然是十二個太監(jiān)。
原來,在攻打鳳陽城之時,張獻忠繳獲了一只鼓樂隊。鳳陽城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龍興之地,更是朱元璋的祖墳所在地,實則守衛(wèi)森嚴,但正月十五鬧元宵的日子,張獻忠卻派遣兵士化妝大搖大擺的進城,其輕而易舉的就拿下了鳳陽城。如此老朱家的祖墳也被燒毀,而皇陵的這十二個當鼓樂手的小宦官又生得俊俏,便被張獻忠留作自用。
宴飲取樂,吹吹打打,好不自在。但是這也讓李自成很是不爽,便多次索要。
張獻忠不予,李自成則直接派兵索取。張獻忠則勃然大怒,又是在無奈,便將樂器砸毀,將十二個小宦官糟蹋之后再送給李自成。而李自成看著一個個捂著后面的太監(jiān),又一個個連個樂器都沒有,勃然大怒之下將十二個小宦官全部殺死。
而如此之下,李自成與張獻忠徹底撕破臉。雖然日后,李自成率軍攻破陜西,建立大順政權(quán),攻滅明朝;張獻忠攻破四川,建立大西政權(quán);但當吳三桂反叛,多爾袞引軍直下,多鐸、豪格各個擊破之時,其實勝利之數(shù),誰才是弄潮兒?早已明了。從十二個小宦官的被殺看,時代便已經(jīng)不會選擇李自成、張獻忠了。
參考資料:《明史》2《明季北略》3《諸城縣志》4《中原生靈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