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襲”現(xiàn)在被用作指代逆境之中取得成功。而在元朝末年,同樣有無數(shù)人在那種人為草芥的動蕩年月,逆襲成功。朱元璋如是,湯和、徐達、常遇春如是,而沐英亦是如此。
1344年,沐英出生在濠州一家貧苦農(nóng)家。父親早逝,而母親也在和他躲避元朝與紅巾軍之間的戰(zhàn)亂之時,也去世了。那年他也不過7歲。無依無靠,人為草芥的戰(zhàn)亂年代,大人都尚不能自保,更不用說一個孩子,于是他便開始四處流浪,乞討為生。
而也就在同年,至正十一年(1351年),對于大元王朝而言,也是風雨飄搖,韓山童、劉福通以“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用迷信的說法聚眾揭竿而起,也點燃了元亡的導(dǎo)火索,徐壽輝、郭子興等人也相繼而起,一時間南中國,農(nóng)民起義軍,成燎原之勢。
1352年時,沐英流落到了濠州城。此時的朱元璋,也剛剛通過好友湯和的介紹,加入了濠州城的起義軍郭子興,并站穩(wěn)了腳跟。入伍之后的朱元璋,頗受郭子興重視,因為作戰(zhàn)勇敢,又粗知文墨,被視為心腹,還將義女馬氏許配與他。
而也正是在這種機緣巧合之下,朱元璋發(fā)現(xiàn)了淪為乞丐的沐英。膝下無子,又有著一樣悲慘的童年,讓朱元璋決定收養(yǎng)可憐的沐英。
被收養(yǎng)之后的沐英,終于不用顛沛流離,而馬皇后本又心地善良,更是待之視為己出,教他讀書識字。而朱元璋也更是教他用兵之道。
而即便是后來,朱元璋因為郭子興的排擠,被迫回鄉(xiāng)募兵,另立山頭,沐英也一直陪侍左右。從小沒娘沒爹的孩子,更加要強。沐英便是這樣一個,朱元璋攻打集慶之時,12歲的沐英便已經(jīng)隨軍出征。18歲之時,他便已經(jīng)成為朱元璋的帳前都尉,后來又在鎮(zhèn)守鎮(zhèn)江的戰(zhàn)爭之中立功卓著,被提拔為指揮使。逆襲之旅一步步的開啟。
1367年,23歲的沐英接朱元璋的命令領(lǐng)兵進攻分水關(guān),大破陳友定部馮谷保,隨后鎮(zhèn)守建寧。在1368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遣徐達、常遇春大破元大都,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勛。沐英因功被授予鎮(zhèn)國將軍,后又擔任大都督府同知。在任上處事果決,深受朱元璋倚重。
1377年,沐英與鄧愈平叛吐蕃,又因功封為西平侯,世襲罔替。1378年,與藍玉又征伐西番,大破西番,俘虜十八族首領(lǐng)。拓地千里,俘獲無數(shù)。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藍玉、沐英討伐奉元朝為正朔的云南梁王。面對列陣以待的梁王,沐英以幾十人偷渡過河,虛實之間大破梁王軍隊,進而又將原割據(jù)大理的段氏打敗,迅速平定云南。
1383年,朱元璋下詔沐英鎮(zhèn)守云南。而在云南期間,沐英接連又平定了曲靖酋長叛亂,浪穹蠻族,麓川叛亂,在經(jīng)濟之上,他又大力發(fā)展屯田,興修水利,最為有意思的是還注重商業(yè)發(fā)展,在文化上修建儒學(xué)縣學(xué),因材施教。
能夠做到如此成就,與朱元璋的培養(yǎng)以及自我的個人成就、品行都是密不可分的。1392年太子朱標去世,他備受打擊,二個月后便因悲傷過度而病逝,年僅48歲。死后朱元璋追封他為黔寧王,配享太廟,子孫世襲罔替。
西平侯歷經(jīng)二世三代,后在沐英之子沐春死后,異母弟沐晟繼爵位,沐晟在明成祖朱棣時助力攻破安南,被擢升為黔國公,歷經(jīng)十世十三代。
沐王府一脈,共傳承十六世,家門貴盛,即中山猶嗛焉(邵廷采語)。而沐氏一門多有君子之輩,聲望高企,在云南也是甚得民心。
但是王朝更替,世家興亡本也是歷史周期律下的正常現(xiàn)象。在明朝末年,李自成、張獻忠等農(nóng)民起義,外又有皇太極的大清虎視環(huán)伺,最終1644年,明朝滅亡。
而多爾袞則在吳三桂投誠之后,迅速入主中原。而朱氏王室后嗣則相繼建立起南明弘光政權(quán)、魯王監(jiān)國、隆武、邵武政權(quán)、永歷政權(quán),早已是腐朽至極又有投靠滿清的三順王吳三桂、孔有德、尚可喜為馬前卒,洪承疇為引,南明的滇黔防線也迅速被攻破,永歷帝朱由榔被迫逃亡緬甸。而作為明朝世代功勛的沐家最后一代黔國公沐天波一同前往。但是落架的鳳凰不如雞,在永歷帝進入緬甸之后,軍力盡失,人心不振,而原來作為大明藩屬國的緬甸,如今也成了勢大的一方。
一場設(shè)計好的緬甸版的“鴻門宴”——咒水之難,沐天波等42名明朝臣屬全部被殺。而后,朱由榔的隨從也盡皆被殺。隨后被緬王送給清軍。次年,心急的吳三桂便將永歷帝弒殺。沐氏一族享300余年,即便“流離異域,不屈以死,亦能夠見危授命之義”令人欽佩。
參考資料:1《明史·沐英列傳》
2《殊域周咨錄》卷五南蠻
3《明史紀事本末》卷十
4《讀史方輿紀要》卷一百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