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子,我被在A市的一位學生家庭矛盾所困擾,每日都給以牽掛或長話勸慰……(他說很難為情告知親朋,只求助老師。) 他母親去世后接72歲的老父同住。為子他是盡孝的,為夫他是盡職的,為父他是盡責的。還不到十個月就矛盾四起——妻容不下這位有文化有修養(yǎng)的公爹。
為了緩和矛盾,其父到相距3千里的B市女兒家居住。不料在這里他相識了小他三歲的老太。也許這是他辛苦陪伴臥床五年的老伴離去后,那種空曠心靈的一次填補;也許是兩顆孤獨的心有了相依的渴望;也許是步履蹣跚的兩個人需要相互攙扶;似乎熄滅老去的情感在枯木逢春時節(jié)又一次燃起。很快兩個人相扶相助步入了愛河……
老父的做法掀起了軒然大波。其女兒表示母去世沒過一年,不同意老父在自己身邊再婚。于是我的學生接回了其父。
從此,老父失去了歡樂??拗鴮鹤诱f:“我就是太寂寞了?!蔽覄駥W生說:“想想一位父親為了想找個伴安度晚年,竟能在兒子面前掉下眼淚,那是多么傷心的事,那淚水是不能成就心愿的苦水;是付出辛勞養(yǎng)育你們成人的汗水。放行吧!成全他們?!彼邮芰宋业膭窀妗獪蕚湓谏磉呑夥砍扇涓冈倩???善迗詻Q反對。就在此時家庭矛盾升級了——由于妻排斥老父情緒日益加劇,影響到了孩子對祖父的情感。對祖父的話不予理睬不應答。這惹怒了我的學生,嚴厲批評他的兒子對祖父的不恭不敬。想以此樹立老父在家中的地位,想以此來挽回他為子為父的尊嚴。事與愿違,次日妻攜子搬出家中,撂下一句話:“離婚?!?/span>
家中只剩父子倆,他不敢告訴老父實情。父問:“你媳婦該下班了?”“她太忙,加班。”他回答。又問:“孫子怎不回來吃飯?”“高三學習太累,住校了。”他故意輕松地回答。無論怎樣掩蓋,老父還是明白緣由。
在他接回老父的這段日子里。兩位老人還是電話不斷,彼此訴說各自的思念......突然老父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買好火車票去B市找老太。他送父上了車。臨行老父一再囑咐:“這事不能告訴你姐姐,怕去攪合?!?/span>
此時我的心情極為復雜——我想應該為這對古稀老人牽手夕陽的勇敢行為鼓掌。同時又覺得有些失落與苦澀。如果能得到兒女的祝福,豈不是夕陽中又平添幾分絢麗。還有幾多凄楚與遺憾,有一句話“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為人雙重父母,應視另一半的父母為自己的父母,這是多么高尚的品格啊。
人生匆匆,晚年的日子難過,趁著父母健在多盡孝,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給老人多些歡樂,讓他們少一些艱難跋涉……
我得以安慰的是學生聽了我的勸告:
放行了父親,成就他們心愿——成了一個家。
不能離婚,擇日接妻兒回家——圓了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