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先確定一下所謂的“人性即天理”這個說法的出處,是宋代大儒程顥所提的“性即理”,這個性并非是指現(xiàn)代西方意義的人性,而是指人的本性,如同《三字經(jīng)》開篇所言“人之初,性本善”之性一般,所以其意思為“本性即天理”才對。
我們再說天理,先說有哪些?
這個問題比較復(fù)雜,道家有道家的天理,《莊子》上講“順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 法家也講天理,《韓非子》上講“不逆天理,不傷情性”。 當(dāng)然,程明道(程顥的號)所講的“天理”自然是儒家的天理,《五經(jīng)》里的《禮記》上講“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 那么,第二個問題來了,儒家的天理到底是什么? 此處之天理猶言天道,天地宇宙之根本大道。 所以,“性即理”,即為“人之本性即是天地大道”之意。 陽明悟行學(xué)宮原創(chuàng),歡迎分享;如需轉(zhuǎn)載需聯(lián)系作者授權(quán) 圖部分來自網(wǎng)絡(luò),圖文無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