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德不孤,必有鄰?!?/strong>
“鄰”,朱熹注釋為“鄰,猶親也”,在這里是指志向相同的人與之親近。
本章的譯文是,孔子說:“有德行的人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會有與之志向相同的人親近他?!?/p>
朱熹對于本章的注釋是這樣的,“德不孤立,必以類應(yīng)。故有德者必有其類從之,如居之有鄰也?!币馑季褪怯械滦械娜耍囟〞信c他志同道合之人,就好象住在一起的鄰居一樣。朝代更迭或大混亂的時期,有德行的人也有孤單寂寞的情況。但不論是太平盛世,還是身處亂世,志于道的人都會承擔(dān)起文化傳承的責(zé)任,故而儒家歷經(jīng)兩千余年,依然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我們繼承下來了??邕^時間和空間的距離,有德行的人依然共同體會著追求真理的美好,正體現(xiàn)了“必有鄰”。
另外,還有一種理解,認為本章“德不孤,必有鄰”是對君主說的,這是在告訴君主要以仁德治國,才能讓百姓歸心,賢臣良將才會為其所用。否則就會眾眾叛親離,成為孤家寡人一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