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未見剛者。”或?qū)υ唬?/span>“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
申棖,棖,音chéng,姓申名棖,字周,孔子的學(xué)生。春秋時魯國人,精通六藝,孔門七十二賢之一。
孔子說:“我還沒有見過剛毅不屈的人。”有人說:“申棖就很剛強(qiáng)啊?!笨鬃诱f:“申棖這個人欲望太多,怎么能稱得上剛毅不屈呢?”
朱熹對于“剛”是這樣注釋的,“剛,堅強(qiáng)不屈之意,最人所難能者,故夫子嘆其未見。”就是說意志上的堅強(qiáng)不屈是很難做到的,孔子感嘆他還沒有見到過這樣的人。朱熹還引用了程頤的話“人有欲則無剛,剛則不屈于欲。”意思就是人只要有欲望,就無法做至剛毅不屈;剛毅不屈的人能做到不屈服于自己的欲望。
孔子之所以說申棖算不上剛強(qiáng),就是因?yàn)樯陾栍嗔?,至于申棖還有哪方面的欲望就不得而知了?!盁o欲則剛”說起來容易,但要真正做到是非常難的。明末洪承疇被俘之初也是非常堅定的,決不投降,甚至絕食以明志。清臣范文程去勸降未果,但是回去復(fù)命時卻告訴皇太極洪承疇一定不會死,會投降的。皇太極就很奇怪問他為什么,范文程告訴皇太極他在與洪承疇談話時觀察到一個細(xì)節(jié),房梁上一塊泥土掉到了洪承疇人衣服上,把衣服搞臟了,洪承疇一連拍打了好幾次,才將衣服撣干凈。這就說明這個人還在在意自己的衣服,還有欲求,一定會屈服的。最后果然如范文程所料,洪承疇投降了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