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講述的是心智的成熟,自然免不了要涉及同一枚硬幣的反面:阻礙心智成熟的障礙。最大的障礙就是懶惰,只要克服懶惰,其他阻力都能迎刃而解;如果無法克服懶惰,不論其他條件如何完善,我們都無法取得成功。... 我已經(jīng)說過,我們總是逃避必要的痛苦,慣于選擇平坦的道路,這是我們的惰性使然。談到愛的時候我也強調(diào)過,不少人的愛是虛假的愛,因為他們不想承受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的痛苦。懶惰是愛的對立面。 ... 是的,我們身上確有一種原罪:懶惰。人人都有這種原罪,包括嬰兒、兒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者,包括聰明的人和愚蠢的人,包括健康人和殘疾人。也許有些人不算過分懶惰,但在本質(zhì)上,所有人都是懶惰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不管我們精力多么旺盛,野心多么熾烈,智慧多么過人,只要深入反省,就會發(fā)現(xiàn)自身懶惰的一面,它是我們內(nèi)心中熵的力量。在心靈進化的過程中,它始終與我們對抗,阻止我們的心智走向成熟。 ...懶惰與你花多少時間工作,如何對別人盡職盡責沒有多少關系。懶惰的一個主要特征就是恐懼感。... 并非所有恐懼都等于懶惰,但大部分恐懼確與懶惰有關。我曾指出,人們總是覺得新的信息是有威脅的,因為如果新信息屬實,他們就需要做大量的辛苦工作,修改關于現(xiàn)實的地圖。他們會本能地避免這種情形的發(fā)生,寧可同新的信息較量,也不想吸收它們。他們抗拒現(xiàn)實的動機,固然源于恐懼,但恐懼的基礎卻是懶惰。他們懶得去做大量的辛苦工作。 我們的心中都有一個病態(tài)的自己和一個健康的自己。即便內(nèi)心充滿恐懼,性情無比固執(zhí),我們的身體仍有一部分神奇的力量——也許這力量并不強大,但它是積極的,它推動著我們心智的成熟。它喜歡改變和進步,向往新的、未知的領域。它愿意做好屬于自己的工作,甘愿冒心智成熟帶來的一切風險。與此同時,不管我們表面看上去多么健康,心靈進化到了怎樣的程度,我們的身體里也始終有另一部分力量——它可能同樣不算強大,它不想讓我們付出任何辛苦。它堅守熟悉的、陳舊的過去,害怕任何改變和努力。它只想不惜代價地享受舒適,逃避痛苦,寧愿為此付出“無效”、“停滯”乃至“退化”的代價。...需要指出的是,監(jiān)看夠的力量必須時刻提防懶惰的病態(tài)的力量。...在每一個人的身體中,都擁有向往神性的本能,都有達到完美境界的欲望,同時也都有懶惰的原罪。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