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炎
辨治心得
慢性腎炎屬于水腫,腰痛,石水,虛勞等范疇?;静C多脾腎虧虛,濕熱毒瘀等內留。正是因為脾腎虧虛,正氣不足,故易感外邪或反復發(fā)作。而濕熱毒瘀等邪深伏于腎,久居不去,則損傷腎功,加重虛證。日久正虛更甚,邪盛亦更甚,病情逐漸加重,甚至最終危及生命。此病在治療時,需扶正祛邪,標本兼顧。病情穩(wěn)定期,重補脾腎;邪實明顯或復感外邪時,以祛邪為急。總之,根據標本動態(tài)變化而對癥施治。
患病早期,腎損隱匿而脾虛濕盛明顯。隨病情進展,脾腎氣虛及陽,從而水濕內停,表現(xiàn)為浮腫。水濕上冒或虛陽上浮則表現(xiàn)為血壓偏高。腎主藏精泄?jié)幔I虛藏精失職則精微下注,表現(xiàn)為蛋白尿及血尿;泄?jié)崾殑t濁毒內盛,表現(xiàn)為肌酐,尿素氮增高等。精微下注日久,陰精受損,或用激素控制病情,可導致陰虛,濕熱久居亦可傷陰,故陰虛見證亦較常見。氣虛不運,水濕停滯,邪熱熏蒸等均可導致瘀血內停,而瘀血更進一步傷腎??梢姶瞬∩鯙閺碗s。
浮腫為此病最常見癥狀之一。早期脾虛證顯見,諸濕腫滿,皆屬于脾,故治當補脾。黃芪,白術善健脾運濕,長于治本,但若為追求見效速度,我首推蒼術,大量蒼術的消腫效果不次于利尿藥,但卻沒有利尿藥的停藥易反復的缺點,更主要的是,其健脾之功乃治本之法,是我治療浮腫的主要用藥。若失于及時治療,隨病情進展,腎虛證將逐漸顯見,水腫加重。此時的水腫轉為以腎虛氣化失司為主因。水為至陰,非陽不化,可選附子,淫羊藿等溫助腎陽以消除水腫。陰虛見浮腫多與濕熱夾瘀有關,清利濕熱與活血祛瘀往往可以獲顯效,如石韋,益母草等。另外,此法也有利于免疫復合物的清除。
尿血,蛋白尿亦為常見癥狀之一。血尿發(fā)生原因常見有二:1,陰虛火旺,迫血妄行,養(yǎng)陰涼血可獲效;2,脾腎不足,固攝失職,治當補益固攝。但不論哪種,血余炭,琥珀不可少。蛋白尿多屬腎虛不固,精微下注,一般補脾腎的基礎上加五味子,桑螵蛸之類即可解決。需要注意的是,長期蛋白尿病人由于陰精流失過多,急需補腎填精來彌補。何首烏,女貞子,龜板補而不膩,又善填精,當為首選。它們還可以調節(jié)免疫,控制感染,改善病人機體狀態(tài)。
部分病人有血壓偏高,脈證屬陽虛者,這多與水濕內盛,三焦不暢有關。故只要水濕消除,則血壓不治自降。在溫陽利水的同時,酌加龍骨,牡蠣,益母草等潛降之品以鎮(zhèn)降虛陽,并使上冒之水濕下行,血壓多可恢復正常。
辨證分型
1,脾虛濕盛:顏面四肢浮腫,乏力倦怠,食少腹脹,易感冒,舌淡脈弱。用藥可選蒼術,白術,黃芪等。
2,脾腎陽虛:全身浮腫,面白畏寒,神疲乏力,腰腿沉重,舌淡胖,脈沉遲無力。用藥可選附子,蒼術,淫羊藿等。
3,陰虛濕熱:頭暈耳鳴,口干咽燥,五心煩熱,肢體困重,腰酸浮腫,舌紅苔少或黃膩,脈沉細數(shù)。用藥可選何首烏,女貞子,旱蓮草等。
4,瘀血內停:身腫肢青,心悸少寐,口唇色暗,腰痛,舌紫暗,脈細澀。用藥可選土鱉蟲,益母草,琥珀等。
日常保養(yǎng)
1,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受潮。一來屬于積極預防感冒,二來可以避免腎動脈痙攣及細菌感染等原因導致的疾病復發(fā)。
2,飲食控制鈉,蛋白質的攝入量,清淡衛(wèi)生的飲食為主。
3,適當鍛煉身體,以增強體質,前提是不能過累。積極治療機體的各種感染性疾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