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他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國家,也就是夏朝,仙逝之后大禹陵在今天的浙江紹興,今天我們要說的便是這紹興會稽山上的大禹陵。
對于大禹陵,我們要簡單介紹一下它的地理位置,其處在紹興城東南稽山門外會稽山麓,距城3公里。這座流傳千古的大禹陵,又稱禹穴,即大禹的葬地。大禹陵背靠會稽山,前臨禹池,十分得天時地利。
關于大禹,眾所周知大禹是一位治水的英雄,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開國之君,他的地位在歷史上極其重要,后來到了明太祖洪武年間,大禹陵被欽定為全國該祭的36座王陵之一。
大禹陵為何會在紹興,想必有人思考過這個問題,其實,紹興和大禹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關于大禹和紹興的不解之緣,得從大禹治水說起。
由于大禹的父輩們治水都無功而返,到了大禹手上,倍感責任重大。于是乎大禹便從冀州開始,踏遍九州進行實地考察,最后決定采用因勢疏導洪水的辦法。當時的紹興也受到洪水的禍害,還被稱為“荒服之地”。大禹到了這塊荒蠻之地,鑿山疏流,將水引入東海,使這片淺海沼澤之地重新成為平原,人民得以從事墾殖為生。為了治水,竟然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精神至今廣為傳頌。
大禹葬在紹興會稽山是有史料記載的,在《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地傳》稱:'禹因病亡死,葬會稽。'據(jù)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確定,禹在位10年葬于會稽時為公元前2062年,距今已有四千多年?,F(xiàn)在在大禹陵附近的禹陵村住戶多為姒姓,也就是禹的后代,如今已傳至144世,這樣一來,紹興便成了人們祭祀和瞻仰大禹的圣地。
大禹和紹興的不解之緣,史書上記載,大禹有很多件大事都發(fā)生在紹興。比如說禹禪會稽。紹興前人慣稱會稽,會稽之名出自大禹,其首義不是會計,而是會祭?!妒酚洝し舛U書》記載,“禹封泰山,禪會稽。”這是會稽山得以成名且列為中華九山之首的重要事件。
不僅如此,大禹還在會稽山會諸侯,祭諸神,明君位,示一體,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王朝。當然對于大禹本人很重要的便是在此處娶了涂山氏為妻,死后也就葬在會稽山了。
到如今,每年4月左右都會在紹興會稽山舉行祭祀大禹活動,以紀念這位豐功偉績的帝王,這也是紹興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文/云冗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