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有關清朝的影視作品里面可以注意到,清朝的士兵軍服上的字不同,有卒、兵、勇。這幾個字乍一看,都是士兵,但是區(qū)別可大了!
清朝的卒,就是在州縣里長期固定駐扎的士兵,相當于城防軍,受當?shù)氐胤介L官管轄,一般不輕易調(diào)動。
兵,也就是清朝的正規(guī)軍,包括八旗兵和綠營兵。清朝的兵,每個月都是能領到國家的銀子;
八旗兵:分別為正黃旗、正藍旗、正白旗、正紅旗、鑲黃旗、鑲藍旗、鑲紅旗和鑲白旗八旗,規(guī)定三百人為一牛錄,五牛錄為一甲喇,五甲喇為一旗,算下來一旗有7500人,八旗加一塊也就是6萬人。
八旗軍分為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這些都是大清的正規(guī)軍,直接隸屬皇帝,八旗兵為世兵制,也就是在16歲以上的八旗男性子弟中挑選。
綠營軍:綠營軍的建立是為了彌補八旗的兵力不足而建立的,都是由漢人組成。
八旗軍和綠營兵都是朝廷的正規(guī)軍隊,主要任務都是負責保家衛(wèi)國,但他們的主次不同。
按朝廷的定制,八旗兵的大部分都是駐扎在京師附近,負責京師安全,相當于皇帝的護衛(wèi)隊,是精銳部隊。
綠營兵則全國各地都有,像我們在影視作品里看到皇上去邊疆征討,大部分都是綠營兵。
勇即鄉(xiāng)勇,遇到戰(zhàn)事的時候,若八旗兵和綠營兵不足,就會在當?shù)?,臨時招募兵勇,組成軍隊,打仗的時候讓他們先上。打仗完事時就地解散,有時候連工資都拿不到。鄉(xiāng)勇制度,相當于強制性的,不是說自愿的,跟抓壯丁差不多吧!
到了清朝后期,社會矛盾不斷加劇,官場腐敗之風在軍隊中蔓延。八旗兵久無戰(zhàn)事,昔日的尚武精神蕩然無存,軍紀渙散,軍備廢弛,竟然達到了射箭箭虛發(fā),馳馬人墜地境地。
八旗的子弟更是頹廢,不是賭博就是養(yǎng)鳥斗雞,打仗關鍵時候還得靠鄉(xiāng)勇,慢慢的勇字兵在軍中的地位慢慢提高,逐漸取代了八旗和綠營兵,成為了軍隊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