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魚對于現在的老百姓來說,可以說是一味極其常見的餐桌美食。但是在古代,相較于現代人的食用為主,古人在食用的基礎之上還總能給魚賦予不一樣的含義。
道家便與魚有著諸多的聯(lián)系,比如道家太極圖上有陰陽雙魚,而且道家的論談中也有很多關于魚的內容。
作為道家的代表人物——莊子,也極其喜歡魚,并將魚作為他表述觀點的載體。在記載他思想的《莊子》一書中,他更是用兩條魚的故事,道盡了人生的真諦。
莊子其人
莊子是戰(zhàn)國中期人,他也是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莊子原本是楚國的公族,是楚莊王的后裔,出身名門,但是由于受到楚國的戰(zhàn)亂影響,莊子不得不舉家搬遷到宋國。
莊子在宋國的時候曾經做過漆園吏,所謂的漆園吏就是管理漆園的小官。只不過在當時人眼中漆園吏這個官職已經是很多人難以企及的,但是莊子卻并不將這個官看在眼中,以莊子淵博的知識獲得更高的官位如同探囊取物一樣,但是他根本就無意仕途,所以他很快就辭官了。
由于莊子學識淵博,游覽過很多國家,所以對當時各地的文化、各學派都有所研究,當楚威王得知莊子有大才的時候就急忙派遣使者前往莊子的家中,邀請莊子做楚國的相國,但是莊子并不喜歡高官厚祿,只向往自由快樂,所以就拒絕了。
莊子雖然不做官,但是他的才學不可小視,甚至后來隱居著書,專心研究道家學問,成為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而莊子最有名的當屬生與死的論調,這就牽出了一個故事,叫做《送妻升遐》。
莊子的妻子病逝,好朋友惠子前來吊唁,但是惠子剛進門就看見莊子盤腿坐在地上一邊敲著盆一邊唱著歌。惠子一看責備莊子說:“你們好歹是夫妻一場,她為你生兒育女、操持家務,如今去世了你不說哭一場反而還在唱著歌,這是不是有點太不近人情了?”莊子回答說:“不不不,她剛走的時候,我心里也很難受,但是思來想去我才發(fā)現自己僅僅是一個凡夫俗子,還沒能看破天地的奧義,不明白死生的道理,而且生命原本就沒有開始,自然也就沒有結束,而我的妻子雖然已經去世了,但是她的靈魂還存在在這茫茫天地之中,所以我就又不悲傷了?!?/p>
莊子雖然沒有哭泣,那是因為他理解了生命的奧義。就這樣莊子在道家文化的學習上又更進一步,而他也成為了道家學說的代表性人物。
而關于生命的奧義,莊子的“兩條魚”更是彰顯無疑。
濠梁之辯
“濠梁之辯”出自于《莊子 秋水》篇中,主要說的是莊子和好朋友惠子一起在橋上游玩,然后莊子看到橋下的魚兒游來游去,于是就感嘆說:“你看,這魚兒在水里自由自在的多快樂?。 彼暮门笥鸦葑泳吞Ц苷f:“你又不是魚兒,你怎么知道魚兒在水中快不快樂呢?”然后莊子開始反駁道:“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兒快不快樂呢?”于是惠子又反駁道:“正因為我不是你,所以我不了解你的想法,而你也不是魚,自然也就不知道魚的想法?!?/p>
惠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而且在古代的名家都是以善辯聞名于世,所以惠子也有一副好口舌。
但是在這個故事中實際看起來是惠子占上風,但是在這個辯論中惠子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同理心的重要性,而同理心也是人類道德的起源和基礎,由此可見莊子將同理心運用到水中的魚兒身上,來證明魚兒是否快樂。
任公子釣大魚
除了上面的“濠梁之辯”出現了魚,在《莊子 外物》篇中也出現了魚,那就是“任公子釣大魚”,而這則故事中,莊子再次展現了他的經世濟民的胸襟和智慧。
從前有個任公子,他為了釣到大魚,于是特意制作了一個大魚鉤,并且用了粗大的黑繩當魚線,為了能夠釣上魚來,他用了五頭牛做魚餌,在東海天天釣魚,等著大魚上鉤,就這樣等了一年多,后來終于釣到了一條巨大無比的魚,任公子將這條大魚做成魚干,天下就沒有不飽吃這條魚的。
后來那些見識淺薄的人都為這件事感嘆,他們也開始拿著魚竿釣魚,只不過他們拿的魚竿都是小竿,釣魚的地方也都是小溝渠,所以釣的魚也都是鯽魚這類的小魚。
而莊子在這則故事里面通過任公子和那些釣魚的人想比較,就得出了成功的四大要素,首先要下定目標,只要大魚不要小魚;第二,要舍得下本錢,大魚鉤、粗魚繩、釣餌;第三,不怕回報時間長,哪怕一年也要等;第四,要學會分享。
總結
《莊子》中有很多都是拿魚舉的例子,而通過對整篇故事的描寫莊子能夠輕松的讓人們知道關于他對道家的理解以及讀者也能夠更加清晰的明白道家中的哲學含義。
而對于濠梁之辯和任公子釣大魚這兩則故事,則更是告訴我們生命的真諦不只是隨心隨緣,隨遇而安;更是求真、求實,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