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大道之源,群經(jīng)之首'的《易經(jīng)》,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它把宇宙人生所有的事情進行歸納概括,演變成64種代表情境,給你指引。
這部書對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至深,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點擊加載圖片
我們大多數(shù)人把《易經(jīng)》當(dāng)做人生的寶典,就是因為它不僅可以模擬人生的各種境遇,還能幫助我們做好規(guī)劃,預(yù)見問題,指出應(yīng)對的策略。
其實《易經(jīng)》64卦,384爻,不管講什么,最后都可以歸結(jié)為最重要的三句話。
如果我們按照這三句話去做,就會看透真正的人性現(xiàn)實,然后獲得好運。
第一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上天不會保佑任何人。因為如果上帝保佑某個人,它就不公正了——保佑了張三,李四怎么辦呢?一開始我們就把'自天佑之'解釋錯了,然后一直這樣以訛傳訛流傳了下來。老天只會幫助那些自己努力了的人。
孔子后來講得更清楚,'盡人事,聽天命'。
點擊加載圖片
不盡人事,就不要期待有什么天命。天命是計劃,人是執(zhí)行。沒有執(zhí)行,計劃也等于空。
我們一生都在追求大吉大利,要記住,重點在自己,不在別人。《易經(jīng)》一開始就告訴我們,要靠自己,不要寄希望于人家的幫助。
第二句:順天應(yīng)人
《易經(jīng)》上經(jīng)30卦講天道,下經(jīng)34卦講人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正是我們中國人常講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其實就是要求我們順天應(yīng)人——順乎天理而適應(yīng)人情。
人跟動物不同,在于人有情。
點擊加載圖片
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有名的有情文化。中國人不僅對人有情,對草木,對宇宙,都有情,不僅對活著的人有情,對死去的人也有情。
有天理良心的道德之人,就會獲得上天的保佑,這是《易經(jīng)》告訴我們的道理。
點擊加載圖片
第三句: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我們現(xiàn)在受西方的影響,喜歡說計劃確定以后,就要按照計劃去執(zhí)行,這其實是行不通的。因為計劃確定以后,照樣會起變化。
怎么辦?當(dāng)一切都在快速變化的時候,定數(shù)只有一個,就是道德修養(yǎng),也就是憑良心。
憑良心,會歪打正著,不憑良心,會正打歪著。
點擊加載圖片
面對知識爆炸,資訊日新月異的今天,要用是否合乎自然去檢驗。
所有看得見的錢財,看得見的寶貝,都是不可靠的。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在各種情境當(dāng)中提升自己的品德,并余蔭子孫后代。
所以,想成為那個被上天眷顧的幸運之人,那就按照《易經(jīng)》的道理自強不息,努力修德積福吧。
點擊加載圖片
人到中年,一定要多讀讀《易經(jīng)》,內(nèi)含乾坤。
《易經(jīng)》,內(nèi)含更多的道理等你去探尋,心靜生智,堅定你的信念,把握你的原則。每一道難關(guān)都是一個考驗,此書對你的幫助,既能解你眼前之憂,又能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用大智慧助你成功。
孔子、老子同生于春秋末期,共同的愛好就是讀《易經(jīng)》。
點擊加載圖片
然而,經(jīng)常聽到周圍的一些朋友說:易經(jīng)都是文言文看不懂,理解起來也很困難,根本不知道應(yīng)用到生活當(dāng)中等等。
如果大家想買,還是建議去讀一些帶有白話文譯文版的易經(jīng):《圖解易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