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萌說情
會說話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本事。會說話的人,讓人感到很舒服,聽得人心里美滋滋的,更愿意與你親近。會說話也是高情商的一種體現(xiàn),懂得說話的技巧和分寸。
然而,生活中我們總是能夠這樣的人,特別不會聊天,說話特別臭,專挑別人不喜歡聽的話講,還自以為自己說得有道理。
與人交往時,如果一個人總是常常說這三句話,就說明他不是一個會聊天的人,往往人緣特別差,大家都敬而遠之。
一、“你可真丑,你買的某某東西可真丑”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佚名
大多數(shù)人都不會當著人的面說“你可真丑”,這是非常不禮貌的一句話,也是對人的極度不尊重。
再說,美與丑的評判標準是不一樣的,你覺得長得丑,在別人眼里卻美得很,然而你覺得很 漂亮的人,別人卻不一定這樣認為。我們也不應該拿長相來評價一個人,內(nèi)涵更重要。
我有一個同事,就特別不會聊天。每次其他的同事買了件新衣服或包包等來到辦公室,大家都會湊上來詢問在哪里買的,真好看啊這類的話,然而這個同事就會跳出來說一些煞風景的話。
她總是會說,這件衣服真難看,你本來就黑還買這個顏色的衣服,越穿越黑。她的話弄得當事人非常地尷尬和不悅。她也許是出于嫉妒,也許是想彰顯自己的品味和審美水平很高。
這樣聊天的人,說話太傷人了,情商很低,沒有人愿意跟他們再聊天。
二、“雖然我的話不好聽,但我是為了你好”
“以力服人,不如以理服人,以理服人,不如以禮服人?!薄?/p>
很多人打著“我是為了你好”的名義,說一些很不能讓人接受的話。他們總是拿著自己的經(jīng)驗之談,告訴別人該如何做是對,你做的就是錯的。
也許你真的是出于好意,自己也明白自己說的話不好聽,但是說話聊天要講究方式方式,要讓別人能接受,又達到了自己規(guī)勸的目的,這才是有智慧,否則都是白談。
讓人聽著很反感的勸言,只是一句空話,他人是不會接受的。所以,沒人愿意跟總是講大道理的人聊天。
三、“為什么不”
“不尊重別人的人,別人也不會尊重他。”——席勒
與人交流的時候,一般反問句會讓人感到很不舒服,感到一種被質(zhì)疑和輕視。所以,這樣的表達方式會讓人失去了再交談下去的欲望。
人與人之間聊天,要相互尊重,是平等的關系,不要總是擺著一種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讓你感到很有一種壓迫感。
與人聊天的時候盡量避免使用反問句,否則沒人再愿意跟你聊天,聊天本來是一件放松的事情,誰愿意憋著一肚子聊天呢。
小結(jié):
聊天的時候,有些話太直接會很傷人,也非常的不禮貌和不尊重人;沒人愿意跟總是講大道理的人聊天,讓人聽著很反感的勸言,只是一句空話;盡量避免使用反問句,沒人愿意憋著一肚子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