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風的法則
“情緒是風,來了就會走的。”這句話不記得是那本書上看到的了,但一直留在我的心里了。無數(shù)次的實踐發(fā)現(xiàn),描述情緒再也沒有比這句話更到位的了。
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無可避免的都要面對小人們的各種快樂、興奮、憤怒、悲傷、。。。等等,正面的情緒我們都還比較容易去欣賞接納,可面對小人們的一些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會怎么辦?哄?壓?嚇?怒?在面對小人那些不知從何而來的壞脾氣的時候,我們都慌了手腳,心里只想“快點哭完吧!”“怎么這么不聽話啊!煩死了!”開始還能控制你自己的情緒,到后來事情沒有像你想象一樣發(fā)展下去,孩子還在哭、周圍亂成一團、大家都在對你行注目禮,家人在身邊開始說“算了算了。。”,你終于崩潰了,或者開始對孩子大吼,也許還會動手打幾下,或者一走了之“我不管了!”然后自己生悶氣,自責。傷心又傷身。
其實如果你知道“風的法則”,事情根本不會演變成這個樣子的,這可是個非常非常有力量的工具哦~呵呵
為什么我們會崩潰?因為我們企圖用一扇本身就不是很堅固的木門,正面抵擋很猛烈的臺風(孩子越大,風力越強哦~),結(jié)果呢?兩敗俱傷。
試想,如果我們不做擋風的門,做一塊空曠的原野,讓孩子的情緒自然的表露,自然的來、自然的走,會怎么樣呢?風很快就過去了。
有幾個實踐中的例子,跟大家分享一下:(有時候真覺得我家小人就像小白老鼠,整天被我當自己認可的理念的試驗品,咳咳。。。)
1、 去超市,小人拿了兩包糖要放到籃子里,我說:“家里有很多糖哦,不能買了。”小人變臉,開始癟嘴。我繼續(xù)勸誘:“這里的糖果沒有家里的好,而且糖吃多了會有小蟲蟲來吃小牙齒的哦。”“等家里的吃完了,如果你真的還想吃這個糖,媽媽一定帶你來買。”小人小聲哭,媽媽抱抱小人說:“有點不舍得,是嗎?”“恩,沒事的,哭就哭吧!”輕輕地撫摸小人的背。小人哭了兩聲之后,自己走過去把糖放回貨架,高高興興跟著媽媽繼續(xù)購物。
2、 有一次,小人在姥姥家的臺階上摔倒了,下巴磕了一個深深的口子,肉都翻起來了,全家人都慌了手腳,趕緊開車去醫(yī)院。小人好像嚇傻了,整個身子繃得緊緊的,也不喊疼,就說“我不去醫(yī)院,回去啊,我要回姥姥家玩!”我抱著小人一直說:“沒事、沒事。”可小人還是喊著要回家。我想是不是小人不知道怎么面對、怎么表達恐懼害怕的情緒,卡在那里了,覺得回去事情發(fā)生的地方就可以當做沒有事發(fā)生過了。于是我讓小人在我懷里坐起來,跟她面對面,看著她的眼睛對她說:“寶寶,你在姥姥家受傷了,我們現(xiàn)在要去醫(yī)院治一下。媽媽知道你很害怕,我也很害怕,但我會在你身邊一直陪著你的。”當我說出我很害怕的時候,我自己也差點流眼淚了,小人就在我說完的一剎納,哇哇大哭起來,隨著大哭,我感覺到她的恐懼釋放出來了,整個身子就軟了,不再說什么,只是哭。到了醫(yī)院,小人的表現(xiàn)真是讓人很吃驚,雖然在流淚在哭,但她很配合醫(yī)生的動作,沒有強烈的掙扎,這對傷口的處理和后期的愈合是多么關(guān)鍵的??!
這里說一下“自由與縱容如何拿捏?”
先介紹一個很重要的詞“界線”。“它是界定一個人的‘所有權(quán)界線’,限定了這個人的結(jié)束以及另一個人的開始。”簡單來說,就是“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關(guān)于這方面的內(nèi)容在《為孩子立界線》一書里有很詳盡的介紹。)自由是在界線內(nèi)的;超越了界線的自由就是縱容了。
我在平時做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幾個點要把握好:
1、 界線要訂立的很清晰。越小的孩子越要把可以、不可以清楚的告訴他。當然一次不能說很多條,也不能說的太復雜。要把后果告訴孩子,讓他為他的行為負上他能夠負起的責任。但這個后果是關(guān)于他自身的,不是關(guān)于別人的。比如“如果你。。。媽媽就要把這個玩具拿走了。”而不是“如果你。。。媽媽就生氣了。”你生氣是你的情緒,不要讓孩子去負擔你的情緒。
2、 當孩子超越了界線就要溫柔而堅定的把孩子拉回來,溫柔和堅定的執(zhí)行你的規(guī)定。當你執(zhí)行規(guī)定的時候孩子肯定會出現(xiàn)各種情緒,這時就要用“風的法則”了,讓他表達他的情緒,而你只需要溫柔而堅定的執(zhí)行就可以了。
這個時候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你的情緒跟孩子的情緒產(chǎn)生的對抗或者投射,這樣就會觸發(fā)很大的情緒振動,比如孩子越哭越兇,你越聽越氣,最后變成了一場沒有贏家的戰(zhàn)爭。
呵呵,所以說,修煉自己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自己的情緒穩(wěn)住了,孩子的情緒真的很快就消散了。
總結(jié)一下:風的法則就是:允許孩子表達、釋放他的情緒,讓情緒自由的來自由的走。我們要做的就是接納和允許。
羅嗦一句,這個法則應(yīng)用的最最關(guān)鍵就是要讓你自己的情緒是穩(wěn)定的,同樣一句話“你想哭就哭吧。”你帶著情緒說和僅僅以包容和接納的態(tài)度說,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孩子完全感受得到。
三、給孩子鞠躬
這是我最近發(fā)現(xiàn)的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一次小人幫了我的忙,我很開心很真誠的說:“謝謝你!”然后給她鞠了一個躬,小人一開始有點不知所措,有點害羞的笑了。后來又有一次,我又是給她鞠躬道謝,她馬上給我鞠了一個躬,說:“不用客氣。”(當然不是那種很正式的很規(guī)矩的鞠躬。)然后我細心留意,發(fā)現(xiàn)我跟她說:“我愛你。”她也會說:“我愛你。”當我不舒服了,她會過來親親我。有一次,我?guī)退系馁N紙,怎么也取不下來,有點急,她說:“沒關(guān)系,慢慢來。”小人最近上學了,很多的情緒。有時候爸爸看著她鬧,很生氣不說話。她就說:“你不要這樣看著我。”其實她自己也知道自己不對。晚上睡覺的時候,我說:“你是最棒的小寶貝。”她很委屈地說:“我不是。”我馬上說:“你當然是最棒的小寶貝!爸爸媽媽最愛最愛你!”我感覺到她心里突然就放松了。做父母的一定要知道,我們的任何行為言語都會在孩子的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有時候我們不自知罷了。而且不管外界如何,父母是孩子最安全的棲息地,外面多大的傷害,都會在父母堅定的愛中自然而然地愈合。我們只需要相信:孩子的本質(zhì)是完全圓滿的。我們只是去保護他的本性去激發(fā)他的光明。我們需要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為有對有錯,爸爸媽媽會糾正他的錯誤的行為,但這些行為都不影響爸爸媽媽對他的愛。
我給孩子鞠躬,孩子就會給我鞠躬;我給孩子真誠平等的尊重,孩子就會尊重自己、尊重別人;我給孩子完全的信任,孩子就會展現(xiàn)出他的自信;我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就會擁有自愛和愛人的能力。——所以,你希望孩子擁有什么品質(zhì),你就展現(xiàn)出你自身那樣的品質(zhì)。
孩子與我們的區(qū)別就是:這一世我們比他們早在這個世界上待了那么幾十年,在體力上認知水平上現(xiàn)在我們比他們要強大一點,但是在本質(zhì)上我們和他們并沒有不同。請尊重你的孩子,就像尊重你自己一樣。人的自尊是建立在什么基礎(chǔ)上?問問你自己“我是因為很自信而自尊,還是因為自卑而‘自尊’?”同樣的:“我是希望我的孩子因為自信而自尊,還是因為自卑而‘自尊’?”當面對一個錯誤、一個問題時,因為自信而產(chǎn)生的自尊會說:“恩,我一定能面對它解決它,因為我有這個能力。” 自卑而產(chǎn)生的‘自尊’會說:“恩,我一定不能讓別人知道我的錯,別人會笑話我的!”(潛臺詞:我真是不行、就是不行,我爸爸媽媽都說我不好,說我不行,說我不如別人。我不行,但我要保護我自己,我要封閉我自己,我要像個刺猬一樣把刺都豎起來,我絕對不能讓別人說我。)我們所說的“見賢思齊”、“知恥而后勇”,這些都是擁有了建立在自信的基礎(chǔ)上的自尊的人才能做到的。有了這份自信會說“賢也是人、圣也是人,我怎么就不能夠跟他一樣呢?”;如果沒有這份自信只會說“他賢他的,與我何干?我又不是圣人又不想做圣人。我得過且過就行了!”
真正的自尊是絕對建立在真正的自信的基礎(chǔ)上的,真正的自信從何而來?那就是“自愛”!自愛是一切的基礎(chǔ)。為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好、發(fā)現(xiàn)自己是圓滿的,在這個基礎(chǔ)上愛自己。那么首先就是父母要能夠發(fā)現(xiàn)孩子的好、發(fā)現(xiàn)孩子的美、發(fā)現(xiàn)孩子是圓滿的,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
孩子在六歲之前,是身體機能發(fā)育的時期,他們的主要任務(wù)就是充分的運用身體,發(fā)展身體,進而發(fā)展情緒、感知。不要期望他們6歲的身體有12歲的認知水平,知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有一顆健康快樂的心。如果說知識重要那也是因為知識給他們帶來了真正的快樂。千萬不要本末倒置??!在我家小人的幼兒園,老師把孩子們給蘋果涂色的畫展示出來,當然有的涂得好有的只是隨意畫一下。有些家長看了把孩子拉到畫面前很遺憾地說:“你看你怎么亂涂呢?別的小朋友涂得那么好!”其實這些小班的孩子有些三歲有些還不到三歲,越是小的孩子也許只是相差幾個月,但認知學習等方面的差別就很大,這一次涂得好不好又能怎么樣呢?但如果他的作品沒有得到他最心愛的媽媽的真心贊揚,也許涂色對于他就沒有那么有趣了。對于孩子最重要的是你,孩子的爸爸媽媽們。真心的贊美你的孩子吧!讓他們因為熱愛而學習,因為快樂而學習;因為熱愛而生活,因為快樂而生活。
不要著急,認真的對待他的每一個行為、每一句話,以最大的耐心和愛心陪在他身邊,無論他在哭還是在鬧還是在做一些你認為不可思議的傻事。在原則性的對與錯面前,你絕對應(yīng)該告訴他什么是對什么是錯,然后耐心的陪在他身邊讓他度過心理的接受期。如果不是原則性的問題,放手讓他去嘗試吧,摔一跤蹭破了皮不是問題,如果沒有這一次次的放手,也許以后他再也學不會奔跑。尊重他不是蒙上他的眼睛,讓他看不到風雨;尊重他不是給他戴上有色眼睛,讓他只看到粉紅色或鉛灰色的天;尊重他是給他一雙明亮的眼睛,帶上他一起到大自然中,看到有蜂飛蝶舞,也有弱肉強食,有春暖花開,也有凄風苦雨;生命原本就是這個樣子。
這里說一下這位同事的留言:
可是如果這樣對孩子說,如何教育孩子呢?不需要向好的榜樣學習,不讓他感覺到不足,怎么進步,怎么把不好的習慣改掉?
說真的,看到這個留言,我非常非常的著急。為了那個孩子,也為了這位同事。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可也就是因為這份愛,這份希望,讓多少孩子的成長之路變得那么艱難呢?我去參加一個心理學的課程,到最后大家挖出來的最深的傷,都是源自于爸爸媽媽,源自于自己的原生家庭。而我們一直帶著這個傷、這個痛走我們的人生路,也難怪會走得那么辛苦了。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我們都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個力量不是說說而已,是你自己的身體力行。如果你自己不打算做個圣人而卻叫你的孩子照著書本上圣人的樣子去做圣人,那么“對不起”,你絕對不會成功的。所謂“言傳身教”語言是用來傳授知識道理的,而真真正正的教育是落實在你自己的身體行為上的,用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來教導孩子如何面對生活。如果我們教育孩子要誠實,請問我們有沒有對他誠實?我們有沒有對自己誠實?多少“善意的謊言”遍布在我們的生活中?因為怕孩子熱氣喉嚨痛,就說包包里的薯片吃完了,但孩子知道薯片沒有吃完?。『⒆硬焕斫鈰寢尀槭裁匆_他,又哭又鬧,終于你投降了,拿出了包里的薯片。請問這樣,你的孩子從你的行為中學到的是什么?有些孩子長大了,離開父母了。生活里發(fā)生的事情都不愿意告訴父母,或者只報喜不報憂。孩子之所以會這樣是不是在內(nèi)心深處有一份不信任,有一份倔強反抗?作為父母不能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給予支持和幫助,那樣的失落同樣也是難以言喻的,如果孩子因此而受了不必要的傷害,那我們的心就更難過了。
沒有一個父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的,所有的差別就是愛的方式方法。我不想探討過多技術(shù)性問題,我只想說:我們都長大了,做個有勇氣的父母吧!從改變自己開始,學習愛自己、愛孩子吧!
看清楚自己的問題,勇敢的面對。對孩子未來的恐懼,源自于自己內(nèi)心對生活的不安全感;對生活的不安全感源自于自己內(nèi)在的恐懼感,恐懼什么呢?我不夠好,不夠完美,所以我不配得到這個世界的愛,所以我要更多外在的東西(金錢、名譽、地位)、要更多來自于別人的愛和肯定,有了這些我就快樂了,我就完美了。當你有了10萬的時候,你覺得有100萬才幸福;當你的愛人說一次“我愛你”的時候,你覺得說10次才幸福;永遠向外索求,永遠不足夠,永遠不快樂。這個就是自己現(xiàn)在的狀況,發(fā)現(xiàn)它并承認它吧。然后尋找一條適合的路去探索自己改變自己的習性,去發(fā)現(xiàn)自己圓滿的本質(zhì)!一切都不是問題!
祝福所有直面人生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