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總是等待自己情緒上準備好了再開始工作,就可能總是處于一種懶懶散散的狀態(tài)中。但如果你已經開始行動了——哪怕是強迫自己行動的,也可以通過工作來改變你的情緒狀態(tài)。
在從休息狀態(tài)回到工作的時候,很多人會感到效率低下,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找不到工作的狀態(tài)——時下經常見諸報端的“假期綜合癥”講的就是這種現象。而效率低下可能會降低幸福感,減弱免疫系統,增加壓力,甚至帶來抑郁。
心理學家為我們提供了六種方法,以幫助我們從休息順利進入到工作的狀態(tài)。
(1)“5分鐘起飛法”。如果我們休息15分鐘以后,要開始下一個90分鐘的工作,就需要經歷一個“5分鐘起飛”的階段——一個我們并不情愿工作的階段。當我們發(fā)現自己不太想開始工作時,在開始的5分鐘內,強迫自己工作,幾分鐘過后,就會走入正軌了。
很多狀態(tài)不佳的人會覺得,必須受到鼓舞、激發(fā),才能采取行動。事實并非如此,我們要先有行為上的改變,它才會影響我們的態(tài)度。我們的思想控制著行為,但同時,行為也會反作用到思想上。如果我們總是等待自己情緒上準備好了再開始工作,就可能總是處于一種懶懶散散的狀態(tài)中。但如果你已經開始行動了——哪怕是強迫自己行動的,也可以通過工作來改變你的情緒狀態(tài)。
戰(zhàn)勝停滯不前的最佳法寶就是“5分鐘起飛”,不需通過精神力量,只需行動即可。
(2)獎勵自己。人要懂得獎勵自己,商業(yè)活動中就有很多獎勵。比如說:我認真工作3小時以后,獎勵自己去餐廳吃3個小時的飯;我周一到周五認真工作了,作為獎勵,周末就可以好好休息。
(3)把目標公之于眾。
(4)加強團隊合作,讓其他人來監(jiān)督自己。
(5)寫下工作目標,分解成功的步驟。
(6)允許自己休息。允許自己在某個時候偷點懶。我們不是及其,不可能一直工作,休息放松是人類的天性。如果我們不遵從天性,它就會付出代價,比如削弱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生產力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