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凡夫俗子,圖一時之快,顯微末之技,耽得百日之不爽;
修道人,滅欲念,去巧心,避卻無妄。
孤枝得以一棲,奈得一時之寂寞;廟堂鉆營百般,惹來萬古之悲涼。
室虛獨(dú)坐,靜中觀心,心中之心,悟透身外之身,方知此身真實。
何惜此身,一副皮囊,方識心無所屬,如夢幻泡影,吹之即散,轉(zhuǎn)頃無蹤,說什么來世前生?
只有當(dāng)下現(xiàn)報,談何后果前因?本應(yīng)己身受,怎可禍遺子孫!
02
低眉斂目,謹(jǐn)言慎口,聞見道外之道,識得人上之人,才知愚昧不堪。
長開枉口,正合言都無知。慎言緘口,多聞廣見,方知常人無魄,非圣賢仙佛,化后有神。滅盡留性,全憑今身證果。
若言六道,唯有忠義者留其正氣,孝慈者留其善氣,智才者留其靈氯,不平者留其怨氣,含辱者留其冤氣,兇悍者留其戾氣,不正者留其邪氣,癡昧者留其愚氣,
以上種種方入循環(huán),自然報業(yè)遷纏,一但了結(jié)仍歸太虛,方是大道生滅之理。
03
強(qiáng)說報應(yīng),不知自身修持,修什么仙?成什么道?
不論今世參悟,只談生前死后因果,燒什么香?禮什么佛?
黃冠緇衣,泛泛而論,迷了多少愚人?昧了他人己身!愚昧凡軀,朦朦而聽,傳了多少謊言?誤了仙佛根本!
萬物皆動,獨(dú)守靜定,守此靜定,則心不散,唯此心不散,方能知大道生滅之理,才可參玄圓機(jī)髓,方有緣證仙佛果位。
持此身不輕,則外物不能擾,用此心不重,則外物不得拘。
欲成仙佛之道,先參凡人之道,處世不可太銳,銳則棱角俱損;行事不可太鈍,鈍則自陷其危。
銳鈍相濟(jì),明明白白,堂堂正正,不失為人根本。
不失此根本,方近于道,要知仙佛機(jī)要,全憑凡軀一身。
唯有生為極樂,哪來死后天庭?生時行善做惡,皆是留與兒孫!
04
不論愛欲是假善人,執(zhí)于得失非真修行。
不論愛欲,則天下人類絕跡;執(zhí)于得失,則四海盡是戰(zhàn)爭!
看破紅塵,心外別無凈土;跳出三界,此身仍在五行。
逃什么逃?遁什么遁?不知煙花柳巷好修行?
躲什么躲?隱什么隱?卻道險山惡水是福庭?
深山有鬧市,桃源在紅塵,擇什么地?選什么境?
要修的,唯此身心!神在虛空坐,香在爐中焚。心在當(dāng)中擱,不偏亦不淪。
05
凡人不知建廟塑像的道理,只知焚香禮佛祈福消災(zāi)。
神道設(shè)教,是教你做人的道理,福壽災(zāi)妄皆是你自己一心所造,焚香禮拜豈可解脫?
善報惡報,是由心造,自己不悟,子孫知道!布施解厄,亦是荒謬!
布施者,應(yīng)施與急難之人,而非施與富貴僧道,也非蓋堂修廟!
哪方祖師仙佛要你妝金塑像?還無非是些許人中飽私囊!有些余錢,不若印些善書,勸人一場。
仙佛自有仙佛道場,要你操什么心,著什么忙?
勸人為善,自然廟宇興旺,香火綿長。自行其惡,必定報應(yīng)不爽、自受其殃!
莫以為披上道袍、著上僧裝便是修行人模樣!一顆心不清凈仍是空忙一場!
因此上,閉上是非口,遠(yuǎn)離名利場,不誤為人一場,學(xué)仙佛靜旁觀,笑看世人奔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