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跌倒了,到底該不該扶?這是一個讓人感到十分沉重的話題,網(wǎng)絡(luò)上對這個話題也是爭議很大,盡管有大部分網(wǎng)友都支持該扶,畢竟這是社會公德,如果連這點最起碼的人性都沒有了,社會還怎么去和諧?怎么去提倡美德?但是,這樣的道理全社會人都懂,還是有不在少數(shù)的網(wǎng)友強烈反對,他們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公德心,也都很想幫助那些跌倒的老人,可是我們不敢扶,扶起他們本身就是微乎其微的小事,關(guān)鍵是有時候扶起會帶來嚴(yán)重的后果,讓人難以承受。
社會新聞中,我們也經(jīng)??吹椒銎鹄先撕蟊挥炘p的新聞,這不僅讓做好事的人寒心,也讓本想做好事的人害怕,如今也有新聞報道,看到了跌倒的老人,行人都紛紛避讓,繞道而走,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極不和諧的畫面呢?難道社會上所有的人都失去了同情心?當(dāng)然不是,相信那些跌倒的老人子女,看到自己的親人倒在地上,而無人去關(guān)心去幫助,心會有多痛!卻又無法去責(zé)備別人。但是反過來想,如果是你,看到了其他老人跌倒了,你會去扶嗎?
所以也請千萬別責(zé)怪路人的自私和木然,對他們進行道德譴責(zé),每個人所在的角度不同,看待事件的想法也就會不同,雷鋒精神固然是我們的社會美德,但也不能強制別人都要去做,有時候,我們做了一件自認(rèn)為是極小的好事,但是做完后也許就會引發(fā)讓你無法承重的負(fù)擔(dān),甚至還會付出生命的代價。這不是危言聳聽,是真實存在的社會現(xiàn)象。有一位叫張青的男子,因為扶起一位跌倒的老人,被老人訛詐要20萬的賠償,因為沒有人看到他扶起的那一幕,也就沒法證明自己的清白,為了證明自己的無辜,他選擇了不應(yīng)該的選擇:自殺!
張青的死雖然證明了自己的清白,但代價卻是如此的沉重,讓他的家人不堪重負(fù),他的女兒每一次提到了父親,都是淚流滿面,痛哭流涕,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她總是不停地在問:為什么做了好事還要去死呢?那天,當(dāng)村民告訴她,父親出事了時,她還不知道緣由,急匆匆地趕到家時,剛好遇到村民幫助在一個很深的水塘里打撈起父親的尸體,望著父親冷涼的遺體,這個不知人世險惡幼小的女孩,發(fā)出了讓人心肝具裂的哭喊。
一個原本完整的家庭就這樣破裂了,張青選擇了拋妻棄子這條不能回頭的路,很多人都想不明白張青為什么要走這條路,清白固然重要,生命更重要?。≈灰龅綗o愧于心,真相遲早都會大白的。但張青無法等待遲早會來的真相,他認(rèn)為自己清白地來到了這個世上,就不能忍受被冤枉的污點,不能讓別人瞧不起,不能每天去忍受鄰居們異樣的眼光。被冤枉后,張青也苦苦煎熬了兩天,掙扎過后卻始終無法釋懷。
當(dāng)他決定以死明示清白后,張青給自己的大哥打去了一個電話,他告訴大哥,自己因為看到一位老人跌倒了,始終無法自己爬起,就想去幫助他一下。張青也曾看到過扶起老人被訛詐的新聞,知道扶起的風(fēng)險,他也想不聞不問騎車?yán)@道而走,但卻始終無法承受良心的譴責(zé),于是他特意把車子停在了距離老人六七米的地方,跑過去扶起了老人,還把他送去了醫(yī)院,做了好事后,他很是忐忑不安,希望自己千萬不要遇到變老了的壞人。
可是,越往壞事上想,壞事也越往你身上貼,老人因為住院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于是他真的也如其他壞人路數(shù)一樣,昧著良心誣陷張青撞了自己,向他索賠20萬。張青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運氣是這樣的背,做了好事還真的被人訛上了,當(dāng)時老人摔倒的路上沒有幾個人,也許有人看到了自己扶老人的一幕,但人海茫茫,到哪里去找人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呢?
當(dāng)時與張青一起把老人送到醫(yī)院的,還有一個住在馬路邊上的村民,但這位村民說他沒有看到事發(fā)經(jīng)過,他出門看到時,正是張青扶起老人的那一刻,而當(dāng)時張青的摩托車不在事發(fā)現(xiàn)場,而是在六七米距離的地方,所以這位村民也認(rèn)為老人是被張青撞到的可能性不大,但這僅是自己的猜想,因為沒有看到經(jīng)過,所以也不能為張青作證明。這起糾紛當(dāng)時也有熱心的村民為他們調(diào)解,熱心村民詢問張青到底有沒有撞倒老人,張青發(fā)誓說自己是冤枉的,沒有撞人。
一個說撞了自己,一個說根本就沒有撞,大家又找不到證明人,糾紛成了僵局,后來警察通過仔細(xì)的調(diào)查,認(rèn)為張青的摩托車距離案發(fā)現(xiàn)場較遠(yuǎn),也沒有碰撞的痕跡。僅此而已,警察實事求是,也只能證明這一點。老人一口咬定張青撞了自己,必須賠錢,張青百口莫辯,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在跌倒老人的說詞下,也有村民相信了是張青撞了人不承認(rèn),開始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張青了。
張青陷入了深深的自責(zé)和后悔之中,他痛恨自己當(dāng)時為什么要去扶起老人,這個淳樸老實的農(nóng)民,無法承受這樣的壓力,在萬般無奈之下,用自殺這種極端的做法為自己的清白進行了辯護。他是自私盲目的,只考慮了自己的清白,卻完全忽視了家人在自己死后會是怎樣的打擊和痛苦。在張青死后一個星期,那位老人也終于難熬良心的鞭策,公開表示那天的確是自己摔倒的,與張青無關(guān),他是做好事扶起了自己。老人萬沒想到自己的一個貪念竟然葬送了一個年輕人的性命,雖然他的道歉太晚了,但最低也給九泉之下的張青稍許安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