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chuàng),歡迎個人轉(zhuǎn)發(fā)和分享”
寶寶的任性,在一定程度上父母要承擔責任,大部分驕縱其實都是父母慣出來的。
寶寶處于嬰兒時期,不會說話,只能用哭表達自己的要求,這是正?,F(xiàn)象。
隨著孩子一天天成長,身上的技能越來越豐富,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通過語言、動作,甚至眼神達到目的。
但如果孩子成長到3歲,還是濫用哭鬧表達訴求,這時父母就格外要注意,不要助長孩子的這種行為。
李玫瑾教授曾說:3-5歲時,要刻意地對孩子進行克制任性的訓練。
這是因為3歲后娃的哭已經(jīng)不僅僅是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了,更多是具有目的性的,比如想要某樣東西或想滿足某項要求。
如果不想孩子以后不聽話,總是任性,就要做好以下這些克制訓練。
一. 克制任性訓練:
學會克制,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父母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克制能力。
比如當孩子要求連吃三支冰激凌時,眼巴巴地等著媽媽買,表情分明在說“你不買給我,我就哭給你看”。
這時媽媽一定要堅定拒絕孩子的要求,當然也不能責罵。讓事情平靜地過去就好了,如果孩子哭鬧就讓他哭,哭完帶他回家,等他冷靜下來再交流。
媽媽可以適時給孩子一點安慰,告訴孩子:“下次想要東西要先考慮要求是不是合理,明知道吃這么多冰激凌會鬧肚子,媽媽怎么能答應你呢?表達要求時也要好好說話,不要動不動就哭?!?/p>
多和孩子溝通,滿足要求保持3:1的比例,不要每次都同意。
▼不克制孩子任性的后果很嚴重
關于這點,李玫瑾教授舉了個《今日說法》的例子。
一個小男孩就因為媽媽沒滿足他的要求,就選擇了自殺。也許他根本不知道“死亡”的意義,但卻知道這可以威脅媽媽。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但這不應該成為孩子任性的借口。
二. 克制誘惑訓練:
基本原則是以適當?shù)牡却?,讓孩子獲得更大的滿足感。
比如答應孩子二天可以吃一次糖,形成習慣后,向孩子提出要求,如果能把糖保留3天,下次就可以得到雙倍的糖,如果吃掉,下次就沒有了。
這其實就是“延遲滿足”的一種實際做法,心理學上是比較管用的。
三. 克服自私訓練:
不要讓孩子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從小就要讓他知道,在有些場合是要禮讓的。
比如和長輩同桌吃飯,孩子不能先動筷子,等到人聚齊再吃,這樣能降低孩子自我意識感。
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很難教養(yǎng),因而家長一定要在6歲性格基本定型前做干預。
四. 挫折訓練:
讓孩子不斷嘗試新技能,比如學拳擊,既可以進行自我保護,又可以鍛煉身體。
挫折訓練的過程會很艱難,但就是要讓孩子記住難的感受,以后才能勇敢戰(zhàn)勝挫折。
1)轉(zhuǎn)移注意
孩子的感情來得快去得也快,父母不要和孩子較勁。
當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時,父母可以適當轉(zhuǎn)移孩子注意力,比如給孩子喜歡吃的蛋糕,帶孩子去坐滑滑梯等。
如果能找到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就可能會讓他忘記原來的要求。
2)提示在先
先了解孩子的性格,才能預防孩子的任性行為。比如孩子去游樂園,就想玩水,所以在帶孩子去之前,就要表明如果想去就要答應不能玩水。
3)有意冷落
孩子撒潑,等大人就范,父母不能如孩子的意愿。
父母可以在孩子哭鬧時適當冷落他,等孩子冷靜下來,再和他講道理,這時更容易接受。
?4)榜樣示范
給孩子講人物故事,讓孩子感受榜樣的力量,這樣孩子能主動去學榜樣優(yōu)秀的品質(zhì)。
5)適當處罰
孩子愛發(fā)脾氣不能慣,如果孩子摔玩具或摔衣服,父母一定要讓孩子自己撿起來,不撿起來就不能吃飯。
否則,孩子意識不到犯錯后需要承擔的后果,就會接著犯錯。
6)注意表揚
孩子不聽話,當然不能嬌慣。但要引導孩子建立合適的性格,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有進步,就要注意適時表揚和鼓勵孩子。
讓孩子有動力改正壞習慣,心理上才能得到平衡。
孕育島,一個專業(yè)的孕產(chǎn)、育兒團隊,青云計劃獲獎者。專為孕期大小事和嬰幼兒護理提供知識儲備,在懷孕或育兒期間遇到的任何疑惑,都可以通過私信咨詢,得到滿意的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