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們請注意:
4.10汽油車污染物檢測
4.10.1檢測目地
根據(jù)國家標準規(guī)定,對車輛排放造成的污染進行監(jiān)測和測定。
4.10.2依據(jù)標準
GB18285一2018《汽油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雙怠速法及簡易工況法)》
4.10.3術語和定義
(1)輕型汽車light-duty vehicle
指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3500kg的M1類、M2類和 N1類汽車。
(2)M1、M2和N1 類車輛 vehicle of category Ml, M2 and NI按GB/T15089規(guī)定:
Ml 類車指包括駕駛員座位在內,座位數(shù)不超過九座的載客汽車。
M2 類車指包括駕駛員座位在內座位數(shù)超過九座,且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5000kg的載客汽車。
N1類車指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3500g的載貨汽車。
(3)重型汽車heavy-duty vehicle
指最大總質量超過3500kg的汽車。
(4)基準質量 reference mass RM
指汽車的整備質量加上100kg。
(5)當量慣量equivalent inertia
指在底盤測功機上用慣量模擬器模擬汽車行駛中的平動慣量和轉動慣量所相當?shù)目倯T性質量。
(6)排氣污染物 exhaust emission pollutants
指排氣管排放的氣體污染物。通常指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及氨氧化 物(NOx)。氮氧化物(NO:x)質量用二氧化氮(NO2)當量表示。碳氫化合物(HC)濃度以碳(C)當量表示,假定碳氫比如下:
——汽油:C1H1.85,
—一液化石油氣(LPG):C1H2.525
——天然氣(NG):CH4。
(7)額定轉速 rated engine speed
指發(fā)動機發(fā)出額定功率時的曲軸轉速,r/min。
(8)怠速工況與高怠速工況 idle and high idle conditions
怠速工況指汽車發(fā)動機最低穩(wěn)定轉速工況。即離合器處于接合位置、變速器處于空擋位置(對于自動變速箱的車應處于一停車或一PⅢ擋位);油門踏板處于完全松開位置。高怠速工況指滿足上述(除最后一項)條件,用油門踏板將發(fā)動機轉速穩(wěn)定控制在本標準規(guī)定的高怠速轉速下。本標準中將輕型汽車的高怠速轉速規(guī)定為2500士200r/min,重型車的高怠速轉速規(guī)定為1800土200r/m in:;如不適用的,按照制造廠技術文件中規(guī)定的高怠速轉速。
(9)過量空氣系數(shù)(入)excess air coefficient(入)
燃燒 lkg燃料實際供給的空氣量與理論上所需空氣量的質量比。
(10)車載診斷OBD 系統(tǒng)(OBD system)onboard diagnostic system OBD
指安裝在汽車和發(fā)動機上的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屬于污染控制裝置,應具備下列功能:
a)診斷影響排放性能的故障;
b)在故障發(fā)生時通過報警系統(tǒng)顯示;
c)通過存儲在電控單元存儲器中的信息確定可能的故障區(qū)域并提供信息離線通訊。
4.10.4排放限值
表1雙怠速法檢驗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
類別
怠速
高怠速
CO(%)
HC(X106)1)
CO(%)
HC(X106)1)
限值a
0.6
80
0.3
50
限值b
0.4
40
0.3
30
注:1)對以天然氣為燃料點燃式發(fā)動機汽車,該項目為推薦性要求。
排放檢驗的同時,應進行過量空氣系數(shù)(入)的測定。發(fā)動機在高怠速轉速工況時, 入應在1.00±0.05之間,或者在制造廠規(guī)定的范圍內。
表2穩(wěn)態(tài)工況法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
類別
ASM5025
ASM2540
CO(%)
HC(X106)1)
NO(X10-6)
CO(%)
HC(X106)1)
NO(X10-6)
限值a
0.50
90
700
0.40
80
650
限值b
0.35
47
420
0.30
44
390
注:1)對于裝用以天然氣為燃料點燃式發(fā)動機汽車,該項目為推薦性要求。
應同時進行過量空氣系數(shù)(入)的測定。
4.10.5結果判定
(1)如果檢測結果中任何一項污染物不滿足限值要求,判定車輛排放檢驗不合格。
(2)如果雙怠速法過量空氣系數(shù)超出要求的控制范圍,也判定車輛排放檢驗結果不合格。
(3)2011年7月1日以后生產的輕型汽車,以及2013年7月1日以后生產的重型汽車,如果OBD檢查不合格時,判定排放檢驗結果不合格。
(4)檢驗完畢后,應簽發(fā)機動車環(huán)保檢驗報告。
(5)排放檢驗過程中,禁止使用降低排放控制裝置功效的失效策略,所有針對污染控制裝置的篡改都屬于排放檢驗不合格。
4.10.6檢測儀器的選用
汽車底盤測功機、尾氣分析儀、0BD 診斷儀
4.10.7檢測人員操作規(guī)程
4.10.7.1 預檢員
預檢員職責:
(1)維護好預檢區(qū)的檢測秩序
(2)對車輛身份確定和安全檢查
(3)對預檢不合格的車輛,不允許進行檢測
(4)確定送檢車輛檢測方法
(5)填寫預檢表
操作規(guī)程:
(1)車輛身份確定(唯一性檢查),預檢員核對送檢車輛的號牌號碼、類型品牌型號、燃料類別、車身顏色、發(fā)動機號、底盤號和VIN 號是否與行駛證、機動車登記證書記載的內容相符,對于送檢車輛與行駛證、機動車登記證書不符的不能進行檢測,對于|異常的(套牌、有盜搶嫌疑、非法改裝等)應上報有關部門處理。
(2)對于新生產汽車下線檢測的,預檢員要檢查污染物控制裝置與環(huán)保信息隨車清單內容是否一致。
(3)對于注冊登記的,預檢員查驗環(huán)保隨車清單內容和信息公開內容是否一致。
(4)儀表檢查,檢查儀表是否正常,對于里程表失靈,機油壓力偏低、冷卻液溫度表失靈、空氣制動閥壓力偏低、有故障燈的不能進行檢測。
(5)制動檢查,檢查車輛制動是否正常,對制動有異常的不能進行檢測。
(6)車身和結構檢查,檢測駕駛室車門能否快速打開,車身與車輪和傳動軸有無接
觸,車身是否有可能影響檢測的部件。對于車身和結構有問題的不能進行檢測。
(7)變速器檢查,檢測變速器是否漏油和異響,對于變速器油嚴重泄漏和異響的不能進行檢測。
(8)驅動輪態(tài)和驅動軸檢查,檢查輪胎氣壓及胎冠花紋深度是否正常,輪胎胎面和胎壁有無損傷,輪胎型號/規(guī)格與出廠是否一致,輪胎速度級別與出廠是否一致,同軸輪胎花紋是否一致,輪胎間有無夾雜其他物體,輪轂、輪輛是否正常,輪轂螺栓是否緊固,預檢過程中存在以下情形的,視為不合格,不能進行檢測。
1)輪胎損壞:
2)輪胎磨損超過限值;
3)同軸輪胎的規(guī)格和花紋不同;
4)輪胎在行駛證不正常膨脹,或輪胎等級低于70km/h;
5)輪胎氣壓不符合規(guī)定;
6) 客車和危險貨物運輸車任一車輪、貨車的轉向輪裝用翻新的輪胎;
7)車長大于9m的客車和危險貨物運輸車未裝用子午線輪胎,臥鋪客車未裝用無子午線輪胎;
8)輪胎間夾雜著其他物體;
9)輪胎有徑向或橫向裂紋;
10)輪轂螺栓缺失松動。
(9)發(fā)動機系統(tǒng)檢查,預檢員對發(fā)動機系統(tǒng)進行檢查,如發(fā)現(xiàn)下列情形的視為不合格,不能進行檢測。
1)無法加滿冷卻液;
2)冷卻系統(tǒng)嚴重泄漏;
3)散熱器管路有裂縫;
4)冷卻風扇損壞或無法正常工作;
5)冷卻風扇皮帶損壞;
6)發(fā)動機機油量不足;
7)發(fā)動機工作過程中,機油嚴重泄漏:
8)機油泄漏到排氣系統(tǒng)上
9)渦輪增壓器的潤滑油泄漏;
10)發(fā)動機空氣濾芯器丟失或損壞,或中冷器嚴重堵塞;
11)真空管損壞;
12)供油系統(tǒng)(高壓油泵或噴油器)故障;
13)調速器工作不正常;
14)怠速時排氣管排出過濃的白煙藍煙黑煙;
15)燃油液位偏低;
16)發(fā)動機進排氣管松脫;
17)發(fā)動機排氣系統(tǒng)嚴重泄漏;
18)發(fā)動機有異響。
(10)排氣系統(tǒng)檢查,檢查發(fā)動機排氣管、排氣消聲器和排氣后處理裝置的外觀及安裝緊固部位是否完好,如發(fā)現(xiàn)有腐蝕、漏氣、破損或松動的,視為不合格,不能進行檢測。
(11)燃油蒸發(fā)控制系統(tǒng)檢查,檢查燃油蒸發(fā)控制系統(tǒng)連接管路的連接是否正確、完整。如果發(fā)現(xiàn)有老化、龜裂、破損和堵塞現(xiàn)象,視為不合格,不能進行檢測。
(12)確定驅動模式,在預檢單標明。
(13)判斷車輛檢測方法,對于無法手動切換兩驅驅動模式的全時四驅車和適時四驅,防側滑系統(tǒng)、牽引力控制系統(tǒng)無法解除的,緊密多軸等無法進行加載減速和簡易瞬態(tài)工況法檢測的應在預檢單標注,并選用雙怠速法和自由加速法進行檢測。
(14)準確填寫預檢單,通過 PDA 調取信息或按照車輛登記證書進行填寫基本信息,并按預檢檢查內容填寫預檢內容。
(15)完成預檢單填寫后,使用PDA 登錄車輛并進行拍照。
(16)檢查車輛是否配備有 OBD系統(tǒng)。對配備OBD系統(tǒng)進行0BD 檢查。
4.10.7.2登錄員
登錄員職責:
1.核對預檢表信息
2.準確錄入預檢信息,根據(jù)預檢信息選擇合適方法發(fā)送至工位機
3.耐心解答車主疑問,做好窗口服務
操作規(guī)程:
1.核對預檢表和行駛證號牌、信息是否一致。
2.核查預檢表是否有差錯,對有疑問的信息應詢問預檢員核實。
3.錄入車輛信息后,應核對錄入信息是否有誤(驅動模式是否選對,檢測方法是否選對等)。
4.登錄信息應包含以下信息,以保證報告準確性。
(1)車輛號牌號碼
(2)車輛識別代碼(VIN)
(3)號牌種類
(4)號牌顏色
(5)車主姓名及聯(lián)系方式
(6)車輛型號和生產企業(yè)
(7)發(fā)動機型號和生產企業(yè)
(8)發(fā)動機氣缸數(shù)和排量
(9)變速器種類和檔位數(shù)
(10)車輛總質量
(11)車輛整備質量(系統(tǒng)自動根據(jù)整備質量自動計算基準質量)整備質量+100錄入)
(12)基準質量(系統(tǒng)無法根據(jù)整備質量計算基準質量的必須手動錄入,根據(jù)行駛證上
(13)車輛驅動模式
(14)燃油類型
(15)燃油規(guī)格
(16)供油方式
(17)驅動輪氣
(18)車輛登記日期
(19)車輛出廠日期
(20)是否有三元催化
(21)是否有后處理裝置
(22)發(fā)動機號
(23)累計行駛里程數(shù)
(24)是否有0RD系統(tǒng)
(25)額定轉速
(26)額定功率
4.10.7.3操作員
操作員職責:
1.操作員負責電腦儀器的操作,引導引車員、輔助員完成檢測工作。
2.和設備管理員對設備進行標定/校準、檢查。
3.對設備進行預熱。
操作規(guī)程:
1.設備預熱,每天在進行尾氣檢測前,開啟設備電腦,然后進行預熱,對尾氣分析儀、煙度計、底盤測功機進行預熱。
2.加載滑行測試,每天進行加載滑行測試,測試完成后記錄并上傳。
3.進行泄漏、低流量檢源
4.對分析儀、煙度計進行校準(標定)或檢查,使用標準氣體和濾光片分別對分析儀|和煙度計進行校準(標定)或檢查。分析儀應每24小時進行一次高濃度氣標定,并用低
濃度氣進行檢測;不透光煙度計應進行0%和100%點的不透光度檢查。
5.進行轉速儀檢查
6.進行氣象站檢測
7.車輛檢測操作;
(1)進入檢測程序:輸入操作員代碼,進入車輛信息界面,等候引車員將車輛開上臺
(2)準備:向引車員收取預檢單,核對被檢車輛預檢單,確認檢測方法,放下舉升板,讓引車員將車輛擺正并進行相應的車輛預熱;
(3)選擇車輛:對照預檢單和上線車輛,從"待檢記錄"里面選擇車輛,認真檢查車輛信息,核對檢測系統(tǒng)的信息與預檢單是否相符,車牌號碼、車牌顏色、與本車是否一| 致,是否延緩,基準質量與驅動形式信息是否相符等。檢查無誤后,正確輸入引車員姓名。
(4)開始檢測:輔助員插好取樣探頭及輔助設施后,點擊開始檢測。密切注意被檢車輛的狀態(tài),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警告及切斷電源。檢測完畢后,將預檢表交還引車員;
(5)檢測結束:升起舉升板,發(fā)出檢測結束指令,示意車輛駛出臺架。
★注意事項:操作員在檢測過程中要隨時注意車輛及周圍的情況,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警告及切斷電源。操作員每天要記錄設備的運轉情況,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技術負責人。設備需要定期進行標定,根據(jù)電腦提示距下次標定的時間提前在下午下班后進行標定。每|天下班檢查電源是否關閉
4.10.7.4輔助員
輔助員職責
1.輔助引車員和操作員進行尾氣檢測操作
操作規(guī)程
1.抬起檢測車間入口檔桿,示意引車員駛入車輛。車輛駛入后及時放下檔桿。
2.核對預檢單,確認檢測方法,并將預檢單遞交給操作員;
3.引車員將受檢車輛駛入臺架并擺正車輛位置后,在非驅動輪墊入墊塊,在合適位置插
好防側滑裝置:前驅車必須將防側滑裝置插在最靠近前輪端面的兩側;
4.核查排氣管有無泄漏,以免影響采氣管采氣,造成數(shù)據(jù)不準確;
5.車輛停穩(wěn)后將發(fā)動機冷卻裝置靠近車輛發(fā)動機進風口500-1000mm 處(不得影響尾氣排放的采集),打開風機電源開關,調整氣流方向角使其處于最佳位置,并鎖止腳輪以防移動;
6.插入采樣探頭(簡易瞬態(tài)工況的套入流量計套管,雙怠速檢測的應接入油溫傳感器和轉速傳感器),雙排氣管的要插入雙探頭,插入深度為400mm,并固定;
7.接轉速儀,探頭應放置在發(fā)動機機蓋或周圍,選擇轉速儀檢測靈敏穩(wěn)定的地方,油溫傳感器插入發(fā)動機機油尺管內;
8.連接0OBD診斷儀,檢測過程中不斷開連接:
9.發(fā)出準備完畢信號,并站立在受檢車輛后側,及時關注受檢車輛狀況:車輛檢測期間,禁止非工作人員進入檢測場所;
10.檢測完畢后,拿出墊塊,拔出限位裝置,將各種探頭及流量計套管放回指定擺放地;
11.收起油溫傳感器和轉速傳感器。抬起檢測車間出口檔桿,示意檢測完畢。
4.10.7.5引車員
引車員職責:
1.根據(jù)操作屏進行尾氣排放檢測
操作規(guī)程:
1.基本操作流程
(1)核對預檢單,要按照預檢表的內容對車輛的離合、油門、制動踏板和燈光開關等性能狀態(tài)進行確認,檢測前關閉車內空調、冷熱風、收音機、ABS 等設施,并確認檢測方法;
(2)待檢區(qū)車道車輛限速5km/h,注意鄰近車輛動向,以防發(fā)生刮碰事故;禁止倒車及逆向行駛。
(3)檢測車間車輛限速5km/h,保持安全車距,原則上不準倒車;
(4)檢測車輛沿車道標線行進,將受檢車輛緩慢駛入車間,積極配合操作員,按提示及時正確操作,不得拖延;
(5)接受操作員發(fā)出的指令,按照司機助的屏幕提示開始操作;
(6)檢測完畢時等操作員發(fā)出指令后緩慢將汽車駛離臺架。
4.10.7.6按照不同檢測方法劃分操作程序。
4.10.7.7 檢測方法變更流程
對于部分車輛,已經通過預檢員、錄入員及輔助員審核后,在進行簡易瞬態(tài)工況法或加載減速法檢測時由于全時四驅、防側滑系統(tǒng)無法解除等因素的影響,無法進行工況法測試的,按照以下程序進行變更檢測方法。
1.引車員發(fā)現(xiàn)無法進行測試時,通知操作員停止檢測,并將車輛開出檢測車間;
2.預檢員,現(xiàn)場對該車輛重新進行外觀審驗核,確定新的檢測方法,預檢員將預檢|表內容進行修改,并簽字確認;進行方法變更的應進行記錄并存檔,記錄信息包括變更原因,并通過 PDA拍照上傳。
3.預檢員通知錄入員進行車輛信息的錄入變更;
4.車輛按照規(guī)定流程進入相應的檢測流程。
4.10.8.車載診斷(0BD)系統(tǒng)檢查程序
4.10.8.1注冊登記
檢查車輛的OBD接口是否滿足規(guī)定要求,OBD通訊是否正常,有無故障代碼。
4.10.8.2在用汽車
(1) 對配置有OBD系統(tǒng)的在用汽車,在完成外觀檢驗后,應連接 0BD 診斷儀進行0BD檢查。在隨后的污染物排放檢驗過程中,不可斷開 OBD診斷儀。
(2)OBD 檢查項目包括:故障指示器狀態(tài),診斷儀實際讀取的故障指示器狀態(tài),故障代碼、MIL燈點亮后行駛里程和診斷就緒狀態(tài)值,具體檢驗流程應按照附錄F進行。
(3)若車輛存在故障指示器故障(含電路故障)、故障指示器激活、車輛與 OBD 診斷儀之間的通訊故障、儀表板故障指示器狀態(tài)與 ECU中記載的故障指示器狀態(tài)不一致時,均判定 OBD 檢查不合格。如果診斷就緒狀態(tài)項未完成項超過2項,應要求車主在對車輛充分行駛后進行復檢。
(4) 檢驗機構應使用計算機數(shù)據(jù)管理系統(tǒng)存儲所有被檢車輛0OBD數(shù)據(jù),不得人為篡改數(shù)據(jù)
(5)OBD 診斷儀應能實現(xiàn)對OBD檢查數(shù)據(jù)的實時自動傳輸。作為排放檢驗一部分,
OBD 獲得的信息應自動保存到計算機系統(tǒng)中。
(6)對要求配置遠程排放管理車載終端的在用汽車,應查驗其裝置的通訊是否正常。
(7) 如車輛污染控制裝置被移除,而 OBD故障指示燈未點亮報警的,視為該車輛0BD
不合格。
4.10.9.檢測方法
4.10.9.1汽車雙怠速法檢測
(1)保證車輛處于制造廠規(guī)定的正常狀態(tài),發(fā)動機進氣系統(tǒng)應裝有空濾器,排氣系統(tǒng)應裝有消聲器和后處理裝置,排氣系統(tǒng)不允許有泄漏。
(2)檢測時,發(fā)動機水溫或機油溫度應不低于80℃,或達到車輛使用說明書規(guī)定的熱狀態(tài)。
(3)發(fā)動機從怠速加速至70%額定轉速或企業(yè)規(guī)定的暖機轉速,運轉30s后至高怠速狀態(tài)。將取樣探頭插入排氣管中,深度不少于40Cm。維持15s后測量30s 內的排放值并進行平均,獲得高怠速排放測量結果。對于使用閉環(huán)控制電子燃油噴射系統(tǒng)和三元催化轉化器技術的車輛,還應同時計算過量空氣系數(shù)。
(4)發(fā)動機從高怠速降至怠速15s后,由廢氣分析儀MQW-5105 讀取30s 內的平均值,該值即為怠速污染物測量結果。
(5)在測試過程中的任意時刻,CO+CO2的濃度之和小于6%,或發(fā)動機熄火,應終止檢測,測量結果無效,需重修進行檢測。
(6)對于多排氣管車輛,應取各排氣管測量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檢測結果。
(7)對于排氣系統(tǒng)設計導致的車輛排氣管長度小于測量深度(不少于40Cm)時,應使用排氣延長管。
(8)檢測結果后拔出探頭、取下轉速儀探頭后駛離。
4.10.9.1.1注意事項
(1)檢測儀器
1)不要讓水、化學溶劑、苯或者汽油等濺到設備上。
2)不要使設備受到沖擊和振動,應定期保養(yǎng)維護,不要讓儀器吸入水蒸氣。
3)通訊數(shù)據(jù)線、打印機等外設備與本儀器的連接需在雙方斷電的條件下進行,切不可熱拔插頭。
4)設備的保險管燒壞后,必須用相同型號的保險管更換。
5) 設備校準時,必須使用標準氣體,以確保設備測量精度。
6)汽車排氣系統(tǒng)不得有泄漏現(xiàn)象。
7) 儀器在診斷測試或怠速測試狀態(tài)時,不得隨意關閉電源。
8) 在檢測結果后要拔出探頭、取下轉速儀探頭后方可行駛。
9)避免日光直射或潮濕環(huán)境。
4.10.9.1.2記錄、數(shù)據(jù)處理
(1)檢測結果記錄由計算機自動保存于服務器數(shù)據(jù)庫中。
(2)數(shù)據(jù)經系統(tǒng)處理后,打印環(huán)保排氣污染物檢測報告。
(3)檢驗報告紙質檔案保存時間不少于6年,電子檔案不少于10年。
4.10.9.2穩(wěn)態(tài)工況法
4.10.9.2.1 測試準備
(1)如需要,可在發(fā)動機上安裝冷卻液或潤滑油溫度傳感器等測試儀器。
(2)應關閉車輛的空調、暖風等附屬裝備,對具有牽引力控制功能的車輛,應關閉牽引力控制裝置。
(3)車輛預熱:進行測試前,車輛動力總成系統(tǒng)的熱狀態(tài)應符合汽車技術條件的規(guī)定,并保持穩(wěn)定。測試前如果待檢車輛的等候時間超過20min,或在測試前熄火時間超過 5min,可以選擇下列任何一種方法預熱車輛:
——車輛在無負荷,發(fā)動機在 2500/min 轉速的狀態(tài)下,連續(xù)運轉 240s;
——車輛在測功機上,按 ASM5025工況連續(xù)運行60s。
(4)車輛變速器擋位選揖
自動變速車輛應使用D 擋進行測試,手動變速器的車輛應使用二擋,如果二擋所能達到的最高車速低于 45km/h,可使用三擋。
(5)車輛驅動輪應置于滾筒上,必須確保車輛的橫向穩(wěn)定,驅動輪輪胎應干燥防滑。
(6)車輛應限位良好,對前輪驅動車輛,測試前應使駐車制動起作用。
(7)在測試工況計時過程中,不允許對車輛進行制動。如果車輛被制動,工況起始記時應重新置零(t=0s)。
(8)設備準備和質量保證
(9)排氣分析儀預熱
排氣分析儀應在通電后30min 內達到穩(wěn)定,在 5min 內未經調整,分析儀零點以及 HC、 CO、NO和CO2的量距氣讀數(shù)應穩(wěn)定在誤差范圍內。
(10)在每次開始測試前 2min 內,排氣分析儀器應自動完成零點調整,環(huán)境空氣測定和對 HC殘留量的檢查。
(11)在每天開機開始檢測前,應對排氣分析儀取樣系統(tǒng)進行泄漏檢查,如未進行泄漏檢查或者沒有通過泄漏檢查,系統(tǒng)應自動鎖定,不能進行檢測,直到通過檢查為止。
(12)每24小時應對排氣分析儀進行一次低量程標準氣體檢查,若檢查不能通過,則應使用高濃度標準氣體進行標定,然后使用低濃度標準氣體進行檢查,直到滿足要求為止。
標準氣體應符合國家標準中的有關規(guī)定,并具有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批準的標準參考物質證書。
(13)測功機預熱
測功機每天開機或停機后,或車速低于20km/h 的時間超過 30min;或停機后再次開機,測試前均應自動進行預熱。此預熱應由系統(tǒng)控制自動進行,如沒有按規(guī)定進行測功機預熱,系統(tǒng)應被鎖定,不能進行排放檢測,
(14)載荷設定
每個工況測試前,應根據(jù)輸入的車輛參數(shù)及測試工況,按附件 BA 的規(guī)定自動設定加載載荷,載荷準確度應符合B.5.1.1.2中的要求。
(15)在測試循環(huán)開始前應記錄環(huán)境溫度、相對濕度和環(huán)境大氣壓力。
(16)穩(wěn)態(tài)工況測試中,在任何時刻,如果 CO0 與CO2濃度之和小于6%,或發(fā)動機在任何時間熄火,應終止測試,排放測量結果無效,系統(tǒng)同時應進行相關提示。
4.10.9.2.2測試程序
車輛驅動輪置于測功機滾筒上,將排氣分析儀取樣探頭插入排氣管中,插入深度至少為400mm,并固定于排氣管上,對獨立工作的多排氣管應同時取樣。
(1)ASM5025 工況
車輛經預熱后,加速至 25km/h,測功機根據(jù)車輛基準質量自動進行加載,駕駛員控制車輛保持在 25km/h±2.0km/h 等速運轉,維持 5s 后,系統(tǒng)自動開始記時 t=0s。如果測功機的速度,或者扭矩,連續(xù) 2s,或者累計 5s,超出速度或者扭矩允許波動范圍(實際扭矩波動范圍不容許超過設定值的土5% )工況計時器置 O,重新開始計時。ASM5025 工況時間長度不應超過 90s(t=908s),ASM5025整個測試工況最大時長不能超過145s。
ASM5025 工況記時開始 10s 后(=10s)開始進入快速檢查工況,排氣分析儀器開始采樣,每秒測量一次,并根據(jù)稀釋修正系數(shù)和濕度修正系數(shù)計算10s 內的排放平均值,運行 10s(=20s)后,ASM5025 快速檢查工況結束,進行快速檢查判定。如果被檢車|輛沒有通過快速檢查,則車輛繼續(xù)運行至計時器 t=90s,ASM5025 工況結束,期間車速應控制在25.0km/h±20km/h 內。
在 Os 至 90s 的測量過程中,如果任意連續(xù)10s 內第】秒至第10秒的車速變化相對于第1秒小于±10km/h,則測試結果有效??焖贆z查工況10s 內的排放平均值經修正后如果等于或低于排放限值的 50%,則測試合格,排放檢測結束,輸出檢測結果報告:否則應繼續(xù)進行完成整個 ASM5025工況。如果所有檢測污染物連續(xù)10 秒的平均值經 修正后均不大于標準規(guī)定的限值,則該車應被判定為 ASM5025工況合格,排放檢驗合格,打印檢驗合格報告。如任何一種污染物連續(xù) 10秒的平均值修正后超過限值,則應繼續(xù)進行 ASM2540 工況檢測:在檢測過程中如果任意連續(xù)10s 內的任何一種污染物 10秒排放平均值經修正后均高于限值的500%,則測試不合格,輸出檢測結果報告,檢測結束。在上述任何情況下,檢驗報告單上輸出的測試結果數(shù)據(jù)均為測試結果的最后10 秒內,經|修正后的平均值。
(2)ASM2540工況
ASM5025 工況排放檢驗不合格的車輛,需要繼續(xù)進行 ASM2540 工況排放檢驗。
被檢車輛在 ASM5025 工況結束后應立即加速運行至 40km/h,測功機根據(jù)車輛基準質量自動加載,車輛保持在 40km/h±20km/h 范圍內等速運轉,維持 5s 后開始記時(t=0s)。
如果測功機的速度或者扭矩,連續(xù) 2s,或者累計 5s,超出速度或者扭矩允許波動范圍
ASM2540 工況記時10秒后(t=1Os)開始進入快速檢查工況,計時器為 t=10,排
(實際扭矩波動范圍不容許超過設定值的土5% >工況計時器置 0,重新開始計時,ASM2540工況時間長度不應超過 90s(t=90s),ASM2540 整個測試工況最大時長不能超過145s。
ASM2540 工況記時10秒后(t=1Os)開始進入快速檢查工況,計時器為 t=10,排氣分析儀器開始測量,每秒鐘測量一次,并根據(jù)稀釋修正系數(shù)及濕度修正系數(shù)計算 10s 內的排放平均值,運行 10s(=205)后,ASM2540快速檢查工況結束,進行快速檢查判定。如果沒有通過快速檢查,則車輛繼續(xù)運行至 90s(t=90s)ASM2540工況結束,期間車速應|控制在 40.0 km/h±20km/h 內
在0s至 90s 的測量過程中,任意連續(xù)10s 內第1秒至第 10 秒的車速變化相對于第一秒小于士1.0kmh,測試結果有效??焖贆z查工況10s 內的排放平均值經修正后如果不大于限值的 50%,則測試合格,排放檢測結束,輸出檢測結果報告:否則應繼續(xù)進行至90s 工況。如果所有檢測污染物連續(xù)10 秒的平均值經修正后均低于或等于標準規(guī)定的限值,則該車應判定為排放檢驗合格,排放檢測結束,輸出排放檢驗合格報告。如任何一種污染物連續(xù) 10秒的平均值經修正后超過限值,則車輛排放測試結果不合格,繼續(xù)進行到本工況檢測結束,輸出不合格檢驗報告。在檢測過程中如果任意連續(xù)10s 內的任何一種污染物 10秒排放平均值經修正后均高于限值的500%,測試不合格,檢測結束。
在上述任何情況下,檢驗報告單上輸出的測試結果數(shù)據(jù)均為測試結果的最后 10s 內,經過修正的平均值。
(3)檢測結果數(shù)據(jù)
無論在哪個測試工況下,測試結果均取最后一次的 10s 平均值,按標準中規(guī)定的公式進行計算和修正,作為測試結果輸出。
(4)排氣污染物測量值的計算
排放測試結果應進行稀釋校正及濕度校正,計算連續(xù) 10s 的算術平均值。
4.10.9.2.3尾氣分析儀檢查
(1)一般要求
排氣分析儀應能夠自動進行和完成 HC、CO0、CO2、02、NO 的零點和量距點檢查。
檢查過程中應將濃度讀數(shù)修正到規(guī)定公差的中值。啟動檢查程序之后,排氣分析儀的各檢測通路都應確實被修正。不應僅對排氣分析儀的檢查點進行檢查,即使排氣分析儀的讀數(shù)是在允許的公差范圍,也應修正到標準氣濃度的中值
(2)泄漏檢查
排氣分析儀應能夠自動進行和完成泄漏檢查,整個氣體泄漏檢查時間不應不超過5min。分析儀的設計應保證檢查氣體的流失最少(24h 內不超過0.1L)。
(3)零點和量距點漂移
當排氣分析儀的零點/或量距點的漂移量超出分析儀的自動調整范圍時,排氣分析儀應鎖止,不允許繼續(xù)進行排放測量,并發(fā)出維護檢修提示。排氣分析儀使用說明書中應明確規(guī)定發(fā)生漂移鎖止的臨界值。
(4)零點漂移
在1小時時段內的零點漂移不能超過本標準中的準確度要求,在10min 內無峰值大于1.5倍精度公差的周期性變化。
(5)量距點漂移
在第一小時內,量距點漂移不能超過GB18285-2018標準中的準確度要求,在第二、第三小時內,量距點漂移不能超過GB18285-2018標準中準確度要求的2/3。
(6)自動校正
排氣分析儀應能夠自動進行零點的校正,需要進行零點校正的分析儀包括:HC、CO、CO2和NO。在對上述排氣分析儀進行零點校正的同時,對02 分析儀也應進行量距點的校正。每次測試之前,排氣分析儀應完成以下校正:
1)零點校正:應采用標準零空氣或零空氣發(fā)生器凈化過的空氣進行排氣分析儀的零點校正和02傳感器的量距點校正。用于校正的零空氣,其純度應滿足BB.2中的規(guī)定。
2)環(huán)境空氣測定:將經過顆粒物過濾器過濾的環(huán)境空氣從取樣泵之前,取樣探頭、取樣管、氣/水分離器之后的部位送入排氣分析儀,由排氣分析儀測量并記錄五種氣體的濃度,但不需要進行校正。
3)背景空氣測定:從取樣探頭抽取環(huán)境空氣,由排氣分析儀測量并記錄五種氣體的濃度,用于確定背景空氣的污染物水平和 HC 殘留量。如果背景空氣中三種氣體中的任何一種
濃度絕對值超出規(guī)定值,即HC≥15×10-6,或 C0≥0.02%,或N0≥5×10-6;或者取樣系統(tǒng)內的HC殘留濃度超過7×10-6,或為負值,系統(tǒng)應自動鎖止,不允許繼續(xù)進行排放測試,應對分析儀重新進行檢查和校準,直至上述條件均得到滿足。
4)氣體檢查的最近日期:應將排氣分析儀的最近一次檢查日期儲存在非易失性存儲器
(或硬盤)內,并在狀態(tài)頁中顯示。
5)鎖止臨界點:如果排氣分析儀沒有通過氣體檢查和泄漏檢查,則應鎖止,不得進行排放測試。
5)排氣分析儀持續(xù)工作能力
排氣分析儀/取樣系統(tǒng)應設計為能夠每小時至少進行10 次排放檢測,且可連續(xù)工作8h 而不產生掛起,或其他影響測試結果的現(xiàn)象。
6)抗電壓變化能力
當排氣分析儀的供電電壓發(fā)生變化(242V~198V)時,氣體讀數(shù)的變化應小于表B6中準確度要求的1/3。
7)HC的丙烷當量系數(shù)(PEF)
排氣分析儀的名義 HC丙烷當量系數(shù)應在0.490~0.540 之間,當排氣分析儀進行維修或更換后應重新設定。
8)NDIR 光束強度
應監(jiān)測所有檢測通道的光源至檢測器的光束強度,一旦光束強度衰減到超出排氣分 析儀的修正范圍,應鎖止排氣分析儀,不允許繼續(xù)使用。使用說明書中應規(guī)定排氣分析 儀的信號不能再被修正的衰減臨界點。
(9)濕度計
系統(tǒng)應配備濕度計,相對濕度測量范圍應為 5% ~95%,測量準確度應為士3%。濕度 計須安置在能直接采集檢測場內環(huán)境濕度的地方,按檢測程序要求向控制計算機傳輸實|時數(shù)據(jù)。
(10)溫度計
系統(tǒng)應配備溫度計,溫度測量范圍應為 25K~33K,測量準確度應為士0.5K。溫度計須安置在能直接采集檢測場內環(huán)境溫度和濕度的地方,按檢測程序要求向控制計算機傳輸實時數(shù)據(jù)。
(11)氣壓計
系統(tǒng)應配備氣壓計,大氣壓力測量范圍滿足當?shù)卮髿鈮毫ψ兓枰瑴y量準確度應為±3%。對大氣壓力變化不大的地區(qū),系統(tǒng)應能夠允許人工輸入檢測地季節(jié)大氣壓力。
(12)計時器
計時器10s~1000s測量準確度應為±0.1%
4.10.10.尾氣分析儀保養(yǎng)和維護
保養(yǎng)與維護
4.10.10.1 氧傳感器更換(壽命約12個月):
警告:此項操作必須在關機狀態(tài)下進行.
當氧傳感器失效時,在測試狀態(tài)下,儀器O2顯示窗顯示失效信息.
更換氧傳感器程序如下:檢測方法
4.10.9.1汽車雙怠速法檢測
(1)保證車輛處于制造廠規(guī)定的正常狀態(tài),發(fā)動機進氣系統(tǒng)應裝有空濾器,排氣系統(tǒng)應裝有消聲器和后處理裝置,排氣系統(tǒng)不允許有泄漏。
(2)檢測時,發(fā)動機水溫或機油溫度應不低于80℃,或達到車輛使用說明書規(guī)定的熱狀態(tài)。
(3)發(fā)動機從怠速加速至70%額定轉速或企業(yè)規(guī)定的暖機轉速,運轉30s后降至高怠速。
將取樣探頭插入排氣管中,深度不少于40cm。維持15s后測量30s 內的排放值并進行平均,獲得高怠速排放測量結果。對于使用閉環(huán)控制電子燃油噴射系統(tǒng)和三元催化轉化器技術的車輛,還應同時計算過量空氣系數(shù)。
(4)發(fā)動機從高怠速降至怠速15s后,由廢氣分析儀MQW-5105 讀取30s 內的平均值,該值即為怠速污染物測量結果。
(5)在測試過程中的任意時刻,CO+CO2的濃度值小于6%,或發(fā)動機熄火,應終止檢測,測量結果無效,需重修進行檢測。
(6)對于多排氣管車輛,應取各排氣管測量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檢測結果。
(7)對于排氣系統(tǒng)設計導致的車輛排氣管長度小于測量深度(不少于40cm)時,應使用排氣延長管。
(8)檢測結果后拔出探頭、取下轉速儀探頭后駛離。
★移開后面板上氧及氮氧傳感器蓋;
★拔出傳感器接頭;
★松開氧傳感器;
★在新傳感器的不干膠帖上標注更換日期;
★將新傳感器固定在其支架上,并接好插頭;
★重新裝好氧傳感器及其后蓋。
備注:備件必須由公司及其授權經銷商提供
4.10.10.2 NO氮氧傳感器更換(壽命約12個月):
警告:此項操作必須在關機狀態(tài)下進行,
更換氮氧傳感器程序如下:
★移開后面板上氧及氮傳感器蓋;
★松開與蓋的連接螺釘,移開氮氧傳感器;
★斷開電線及電纜;
★連接新傳感器,注意接頭的極性;
★接好電纜,在新傳感器上標注更換日期;
★用螺釘將傳感器與蓋固定,確信電線用電纜放置正確;
★重新裝好氧及氮傳感器后蓋
4.10.10.3 碳過濾器更換
警告:此項操作必須在關機狀態(tài)下進行。
在第一檢定周期(一年)應更換碳過濾器。
更換碳過濾器程序如下:
★從后面板的座上松開碳過濾器,小心氣流方向;
★從碳過濾器上取下軟管,在新過濾器上標注更換日期;
★將軟管與過濾器接上,小心氣流方向;
★將過濾器裝在座上;
備注:備件必須由公司及其授權經銷商提供。
備注:不同次供貨,碳過濾器的型狀可能不同,注意辯認。
4.10.10.4設備的校準和標定
1.每24 小時需要進行一次校準,并用低量程標準氣體進行檢查;或者根據(jù)使用的頻繁次數(shù)進行適當?shù)男屎蜋z查。
2.每6個月由省級環(huán)保行政主管部門或第三方監(jiān)督機構進行一次5點標準氣體標定。
4.10.11底盤測功機的保養(yǎng)和維護
4.10.11.1底盤測功機的日常維護
(1)儀表和顯示裝置不應受潮、受振和強烈陽光的直射。每班用完后,應保持個部分清潔。
(2)不可把水弄到檢驗臺內,特別是控制裝置內。
(3)、使用前應清除檢驗臺蓋板、滾筒上的油、水、泥沙等,檢查滾筒運轉是否自如。
(4)、被檢車輛一般為空載,不宜高速通過檢驗臺,以延長檢驗臺使用壽命。
(5)、底盤測功機加載時,因該打開軸流風機給渦流機和車輛發(fā)動機強制散熱。
(6)、不宜連續(xù)測量裝有大功率發(fā)動機的車輛。
4.10.11.2汽車底盤測功機的檢定方法
在以下幾種情況時,應對測功機進行檢定:
(1)初次使用時;
(2)正常檢定周期到期時;
(3)用戶對示值誤差有疑問時;
(4)被試車輛的測試比較重要時;
(5)修理后;
4.10.11.3汽車底盤測功機的保養(yǎng)
汽車底盤測功機應有專人負責管理,管理人員要求熟悉底盤測功機的機械構造和電氣原理,按照下表標準對設備進行保養(yǎng):
保養(yǎng)
周期
保養(yǎng)部件
保養(yǎng)內容
備注
每 天
控制柜
注意清潔、要盡量防塵防雨
制作機柜套,不用時將控制柜整個罩上,要防|止雨水或沖洗地面的水濺入柜
滾筒
檢查滾筒上是否沾有泥沙、水等雜物
滾筒沾有雜物時,要清除干凈,以免測量時飛出傷人
油水分離器
檢查氣壓是否正常,是否有漏油漏氣現(xiàn)象
調整壓力在正常范圍,如有泄露現(xiàn)象進行緊固或更換零代
查看水杯積水多少
如果積水過多要及時放掉
每 周
軸承蓋螺栓等
檢查各處螺栓是否松動
如有松動應緊固。另外速度傳感器的連接軸如果變形請注意是否與滾筒的同心度有問題
測速傳感器
檢查測速傳感器的緊固螺栓及支架是否松動,連接軟軸有否變形或斷裂
測力傳感器
檢查連接螺栓和關節(jié)軸承是否松動
軸承座
注入適量的潤滑脂
最好加鋰基潤滑脂,代號為:Z-2H或ZL-3H
每 三 個 月
橡膠連軸器
查看連軸器是否變形損壞
如變形嚴重或者已經損壞,請跟我們聯(lián)系,此橡膠板為特制
地腳螺栓
檢查地腳螺栓上的螺母是否松
如松動應擰緊
三 年
全面
軸承組件全面保養(yǎng)維護,添加新的潤滑脂,更換油封氈圈,檢查各件有無損壞
需要更換的部件跟供應商聯(lián)系
4.10汽油車污染物檢測
4.10.1檢測目地
根據(jù)國家標準規(guī)定,對車輛排放造成的污染進行監(jiān)測和測定。
4.10.2依據(jù)標準
GB18285一2018《汽油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雙怠速法及簡易工況法)》
4.10.3術語和定義
(1)輕型汽車light-duty vehicle
指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3500kg的M1類、M2類和 N1類汽車。
(2)M1、M2和N1 類車輛 vehicle of category Ml, M2 and NI按GB/T15089規(guī)定:
Ml 類車指包括駕駛員座位在內,座位數(shù)不超過九座的載客汽車。
M2 類車指包括駕駛員座位在內座位數(shù)超過九座,且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5000kg的載客汽車。
N1類車指最大設計總質量不超過3500g的載貨汽車。
(3)重型汽車heavy-duty vehicle
指最大總質量超過3500kg的汽車。
(4)基準質量 reference mass RM
指汽車的整備質量加上100kg。
(5)當量慣量equivalent inertia
指在底盤測功機上用慣量模擬器模擬汽車行駛中的平動慣量和轉動慣量所相當?shù)目倯T性質量。
(6)排氣污染物 exhaust emission pollutants
指排氣管排放的氣體污染物。通常指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及氨氧化 物(NOx)。氮氧化物(NO:x)質量用二氧化氮(NO2)當量表示。碳氫化合物(HC)濃度以碳(C)當量表示,假定碳氫比如下:
——汽油:C1H1.85,
—一液化石油氣(LPG):C1H2.525
——天然氣(NG):CH4。
(7)額定轉速 rated engine speed
指發(fā)動機發(fā)出額定功率時的曲軸轉速,r/min。
(8)怠速工況與高怠速工況 idle and high idle conditions
怠速工況指汽車發(fā)動機最低穩(wěn)定轉速工況。即離合器處于接合位置、變速器處于空擋位置(對于自動變速箱的車應處于一停車或一PⅢ擋位);油門踏板處于完全松開位置。高怠速工況指滿足上述(除最后一項)條件,用油門踏板將發(fā)動機轉速穩(wěn)定控制在本標準規(guī)定的高怠速轉速下。本標準中將輕型汽車的高怠速轉速規(guī)定為2500士200r/min,重型車的高怠速轉速規(guī)定為1800土200r/m in:;如不適用的,按照制造廠技術文件中規(guī)定的高怠速轉速。
(9)過量空氣系數(shù)(入)excess air coefficient(入)
燃燒 lkg燃料實際供給的空氣量與理論上所需空氣量的質量比。
(10)車載診斷OBD 系統(tǒng)(OBD system)onboard diagnostic system OBD
指安裝在汽車和發(fā)動機上的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屬于污染控制裝置,應具備下列功能:
a)診斷影響排放性能的故障;
b)在故障發(fā)生時通過報警系統(tǒng)顯示;
c)通過存儲在電控單元存儲器中的信息確定可能的故障區(qū)域并提供信息離線通訊。
4.10.4排放限值
表1雙怠速法檢驗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
類別
怠速
高怠速
CO(%)
HC(X106)1)
CO(%)
HC(X106)1)
限值a
0.6
80
0.3
50
限值b
0.4
40
0.3
30
注:1)對以天然氣為燃料點燃式發(fā)動機汽車,該項目為推薦性要求。
排放檢驗的同時,應進行過量空氣系數(shù)(入)的測定。發(fā)動機在高怠速轉速工況時, 入應在1.00±0.05之間,或者在制造廠規(guī)定的范圍內。
表2穩(wěn)態(tài)工況法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
類別
ASM5025
ASM2540
CO(%)
HC(X106)1)
NO(X10-6)
CO(%)
HC(X106)1)
NO(X10-6)
限值a
0.50
90
700
0.40
80
650
限值b
0.35
47
420
0.30
44
390
注:1)對于裝用以天然氣為燃料點燃式發(fā)動機汽車,該項目為推薦性要求。
應同時進行過量空氣系數(shù)(入)的測定。
4.10.5結果判定
(1)如果檢測結果中任何一項污染物不滿足限值要求,判定車輛排放檢驗不合格。
(2)如果雙怠速法過量空氣系數(shù)超出要求的控制范圍,也判定車輛排放檢驗結果不合格。
(3)2011年7月1日以后生產的輕型汽車,以及2013年7月1日以后生產的重型汽車,如果OBD檢查不合格時,判定排放檢驗結果不合格。
(4)檢驗完畢后,應簽發(fā)機動車環(huán)保檢驗報告。
(5)排放檢驗過程中,禁止使用降低排放控制裝置功效的失效策略,所有針對污染控制裝置的篡改都屬于排放檢驗不合格。
4.10.6檢測儀器的選用
汽車底盤測功機、尾氣分析儀、0BD 診斷儀
4.10.7檢測人員操作規(guī)程
4.10.7.1 預檢員
預檢員職責:
(1)維護好預檢區(qū)的檢測秩序
(2)對車輛身份確定和安全檢查
(3)對預檢不合格的車輛,不允許進行檢測
(4)確定送檢車輛檢測方法
(5)填寫預檢表
操作規(guī)程:
(1)車輛身份確定(唯一性檢查),預檢員核對送檢車輛的號牌號碼、類型品牌型號、燃料類別、車身顏色、發(fā)動機號、底盤號和VIN 號是否與行駛證、機動車登記證書記載的內容相符,對于送檢車輛與行駛證、機動車登記證書不符的不能進行檢測,對于|異常的(套牌、有盜搶嫌疑、非法改裝等)應上報有關部門處理。
(2)對于新生產汽車下線檢測的,預檢員要檢查污染物控制裝置與環(huán)保信息隨車清單內容是否一致。
(3)對于注冊登記的,預檢員查驗環(huán)保隨車清單內容和信息公開內容是否一致。
(4)儀表檢查,檢查儀表是否正常,對于里程表失靈,機油壓力偏低、冷卻液溫度表失靈、空氣制動閥壓力偏低、有故障燈的不能進行檢測。
(5)制動檢查,檢查車輛制動是否正常,對制動有異常的不能進行檢測。
(6)車身和結構檢查,檢測駕駛室車門能否快速打開,車身與車輪和傳動軸有無接
觸,車身是否有可能影響檢測的部件。對于車身和結構有問題的不能進行檢測。
(7)變速器檢查,檢測變速器是否漏油和異響,對于變速器油嚴重泄漏和異響的不能進行檢測。
(8)驅動輪態(tài)和驅動軸檢查,檢查輪胎氣壓及胎冠花紋深度是否正常,輪胎胎面和胎壁有無損傷,輪胎型號/規(guī)格與出廠是否一致,輪胎速度級別與出廠是否一致,同軸輪胎花紋是否一致,輪胎間有無夾雜其他物體,輪轂、輪輛是否正常,輪轂螺栓是否緊固,預檢過程中存在以下情形的,視為不合格,不能進行檢測。
1)輪胎損壞:
2)輪胎磨損超過限值;
3)同軸輪胎的規(guī)格和花紋不同;
4)輪胎在行駛證不正常膨脹,或輪胎等級低于70km/h;
5)輪胎氣壓不符合規(guī)定;
6) 客車和危險貨物運輸車任一車輪、貨車的轉向輪裝用翻新的輪胎;
7)車長大于9m的客車和危險貨物運輸車未裝用子午線輪胎,臥鋪客車未裝用無子午線輪胎;
8)輪胎間夾雜著其他物體;
9)輪胎有徑向或橫向裂紋;
10)輪轂螺栓缺失松動。
(9)發(fā)動機系統(tǒng)檢查,預檢員對發(fā)動機系統(tǒng)進行檢查,如發(fā)現(xiàn)下列情形的視為不合格,不能進行檢測。
1)無法加滿冷卻液;
2)冷卻系統(tǒng)嚴重泄漏;
3)散熱器管路有裂縫;
4)冷卻風扇損壞或無法正常工作;
5)冷卻風扇皮帶損壞;
6)發(fā)動機機油量不足;
7)發(fā)動機工作過程中,機油嚴重泄漏:
8)機油泄漏到排氣系統(tǒng)上
9)渦輪增壓器的潤滑油泄漏;
10)發(fā)動機空氣濾芯器丟失或損壞,或中冷器嚴重堵塞;
11)真空管損壞;
12)供油系統(tǒng)(高壓油泵或噴油器)故障;
13)調速器工作不正常;
14)怠速時排氣管排出過濃的白煙藍煙黑煙;
15)燃油液位偏低;
16)發(fā)動機進排氣管松脫;
17)發(fā)動機排氣系統(tǒng)嚴重泄漏;
18)發(fā)動機有異響。
(10)排氣系統(tǒng)檢查,檢查發(fā)動機排氣管、排氣消聲器和排氣后處理裝置的外觀及安裝緊固部位是否完好,如發(fā)現(xiàn)有腐蝕、漏氣、破損或松動的,視為不合格,不能進行檢測。
(11)燃油蒸發(fā)控制系統(tǒng)檢查,檢查燃油蒸發(fā)控制系統(tǒng)連接管路的連接是否正確、完整。如果發(fā)現(xiàn)有老化、龜裂、破損和堵塞現(xiàn)象,視為不合格,不能進行檢測。
(12)確定驅動模式,在預檢單標明。
(13)判斷車輛檢測方法,對于無法手動切換兩驅驅動模式的全時四驅車和適時四驅,防側滑系統(tǒng)、牽引力控制系統(tǒng)無法解除的,緊密多軸等無法進行加載減速和簡易瞬態(tài)工況法檢測的應在預檢單標注,并選用雙怠速法和自由加速法進行檢測。
(14)準確填寫預檢單,通過 PDA 調取信息或按照車輛登記證書進行填寫基本信息,并按預檢檢查內容填寫預檢內容。
(15)完成預檢單填寫后,使用PDA 登錄車輛并進行拍照。
(16)檢查車輛是否配備有 OBD系統(tǒng)。對配備OBD系統(tǒng)進行0BD 檢查。
4.10.7.2登錄員
登錄員職責:
1.核對預檢表信息
2.準確錄入預檢信息,根據(jù)預檢信息選擇合適方法發(fā)送至工位機
3.耐心解答車主疑問,做好窗口服務
操作規(guī)程:
1.核對預檢表和行駛證號牌、信息是否一致。
2.核查預檢表是否有差錯,對有疑問的信息應詢問預檢員核實。
3.錄入車輛信息后,應核對錄入信息是否有誤(驅動模式是否選對,檢測方法是否選對等)。
4.登錄信息應包含以下信息,以保證報告準確性。
(1)車輛號牌號碼
(2)車輛識別代碼(VIN)
(3)號牌種類
(4)號牌顏色
(5)車主姓名及聯(lián)系方式
(6)車輛型號和生產企業(yè)
(7)發(fā)動機型號和生產企業(yè)
(8)發(fā)動機氣缸數(shù)和排量
(9)變速器種類和檔位數(shù)
(10)車輛總質量
(11)車輛整備質量(系統(tǒng)自動根據(jù)整備質量自動計算基準質量)整備質量+100錄入)
(12)基準質量(系統(tǒng)無法根據(jù)整備質量計算基準質量的必須手動錄入,根據(jù)行駛證上
(13)車輛驅動模式
(14)燃油類型
(15)燃油規(guī)格
(16)供油方式
(17)驅動輪氣
(18)車輛登記日期
(19)車輛出廠日期
(20)是否有三元催化
(21)是否有后處理裝置
(22)發(fā)動機號
(23)累計行駛里程數(shù)
(24)是否有0RD系統(tǒng)
(25)額定轉速
(26)額定功率
4.10.7.3操作員
操作員職責:
1.操作員負責電腦儀器的操作,引導引車員、輔助員完成檢測工作。
2.和設備管理員對設備進行標定/校準、檢查。
3.對設備進行預熱。
操作規(guī)程:
1.設備預熱,每天在進行尾氣檢測前,開啟設備電腦,然后進行預熱,對尾氣分析儀、煙度計、底盤測功機進行預熱。
2.加載滑行測試,每天進行加載滑行測試,測試完成后記錄并上傳。
3.進行泄漏、低流量檢源
4.對分析儀、煙度計進行校準(標定)或檢查,使用標準氣體和濾光片分別對分析儀|和煙度計進行校準(標定)或檢查。分析儀應每24小時進行一次高濃度氣標定,并用低
濃度氣進行檢測;不透光煙度計應進行0%和100%點的不透光度檢查。
5.進行轉速儀檢查
6.進行氣象站檢測
7.車輛檢測操作;
(1)進入檢測程序:輸入操作員代碼,進入車輛信息界面,等候引車員將車輛開上臺
(2)準備:向引車員收取預檢單,核對被檢車輛預檢單,確認檢測方法,放下舉升板,讓引車員將車輛擺正并進行相應的車輛預熱;
(3)選擇車輛:對照預檢單和上線車輛,從"待檢記錄"里面選擇車輛,認真檢查車輛信息,核對檢測系統(tǒng)的信息與預檢單是否相符,車牌號碼、車牌顏色、與本車是否一| 致,是否延緩,基準質量與驅動形式信息是否相符等。檢查無誤后,正確輸入引車員姓名。
(4)開始檢測:輔助員插好取樣探頭及輔助設施后,點擊開始檢測。密切注意被檢車輛的狀態(tài),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警告及切斷電源。檢測完畢后,將預檢表交還引車員;
(5)檢測結束:升起舉升板,發(fā)出檢測結束指令,示意車輛駛出臺架。
★注意事項:操作員在檢測過程中要隨時注意車輛及周圍的情況,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警告及切斷電源。操作員每天要記錄設備的運轉情況,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技術負責人。設備需要定期進行標定,根據(jù)電腦提示距下次標定的時間提前在下午下班后進行標定。每|天下班檢查電源是否關閉
4.10.7.4輔助員
輔助員職責
1.輔助引車員和操作員進行尾氣檢測操作
操作規(guī)程
1.抬起檢測車間入口檔桿,示意引車員駛入車輛。車輛駛入后及時放下檔桿。
2.核對預檢單,確認檢測方法,并將預檢單遞交給操作員;
3.引車員將受檢車輛駛入臺架并擺正車輛位置后,在非驅動輪墊入墊塊,在合適位置插
好防側滑裝置:前驅車必須將防側滑裝置插在最靠近前輪端面的兩側;
4.核查排氣管有無泄漏,以免影響采氣管采氣,造成數(shù)據(jù)不準確;
5.車輛停穩(wěn)后將發(fā)動機冷卻裝置靠近車輛發(fā)動機進風口500-1000mm 處(不得影響尾氣排放的采集),打開風機電源開關,調整氣流方向角使其處于最佳位置,并鎖止腳輪以防移動;
6.插入采樣探頭(簡易瞬態(tài)工況的套入流量計套管,雙怠速檢測的應接入油溫傳感器和轉速傳感器),雙排氣管的要插入雙探頭,插入深度為400mm,并固定;
7.接轉速儀,探頭應放置在發(fā)動機機蓋或周圍,選擇轉速儀檢測靈敏穩(wěn)定的地方,油溫傳感器插入發(fā)動機機油尺管內;
8.連接0OBD診斷儀,檢測過程中不斷開連接:
9.發(fā)出準備完畢信號,并站立在受檢車輛后側,及時關注受檢車輛狀況:車輛檢測期間,禁止非工作人員進入檢測場所;
10.檢測完畢后,拿出墊塊,拔出限位裝置,將各種探頭及流量計套管放回指定擺放地;
11.收起油溫傳感器和轉速傳感器。抬起檢測車間出口檔桿,示意檢測完畢。
4.10.7.5引車員
引車員職責:
1.根據(jù)操作屏進行尾氣排放檢測
操作規(guī)程:
1.基本操作流程
(1)核對預檢單,要按照預檢表的內容對車輛的離合、油門、制動踏板和燈光開關等性能狀態(tài)進行確認,檢測前關閉車內空調、冷熱風、收音機、ABS 等設施,并確認檢測方法;
(2)待檢區(qū)車道車輛限速5km/h,注意鄰近車輛動向,以防發(fā)生刮碰事故;禁止倒車及逆向行駛。
(3)檢測車間車輛限速5km/h,保持安全車距,原則上不準倒車;
(4)檢測車輛沿車道標線行進,將受檢車輛緩慢駛入車間,積極配合操作員,按提示及時正確操作,不得拖延;
(5)接受操作員發(fā)出的指令,按照司機助的屏幕提示開始操作;
(6)檢測完畢時等操作員發(fā)出指令后緩慢將汽車駛離臺架。
4.10.7.6按照不同檢測方法劃分操作程序。
4.10.7.7 檢測方法變更流程
對于部分車輛,已經通過預檢員、錄入員及輔助員審核后,在進行簡易瞬態(tài)工況法或加載減速法檢測時由于全時四驅、防側滑系統(tǒng)無法解除等因素的影響,無法進行工況法測試的,按照以下程序進行變更檢測方法。
1.引車員發(fā)現(xiàn)無法進行測試時,通知操作員停止檢測,并將車輛開出檢測車間;
2.預檢員,現(xiàn)場對該車輛重新進行外觀審驗核,確定新的檢測方法,預檢員將預檢|表內容進行修改,并簽字確認;進行方法變更的應進行記錄并存檔,記錄信息包括變更原因,并通過 PDA拍照上傳。
3.預檢員通知錄入員進行車輛信息的錄入變更;
4.車輛按照規(guī)定流程進入相應的檢測流程。
4.10.8.車載診斷(0BD)系統(tǒng)檢查程序
4.10.8.1注冊登記
檢查車輛的OBD接口是否滿足規(guī)定要求,OBD通訊是否正常,有無故障代碼。
4.10.8.2在用汽車
(1) 對配置有OBD系統(tǒng)的在用汽車,在完成外觀檢驗后,應連接 0BD 診斷儀進行0BD檢查。在隨后的污染物排放檢驗過程中,不可斷開 OBD診斷儀。
(2)OBD 檢查項目包括:故障指示器狀態(tài),診斷儀實際讀取的故障指示器狀態(tài),故障代碼、MIL燈點亮后行駛里程和診斷就緒狀態(tài)值,具體檢驗流程應按照附錄F進行。
(3)若車輛存在故障指示器故障(含電路故障)、故障指示器激活、車輛與 OBD 診斷儀之間的通訊故障、儀表板故障指示器狀態(tài)與 ECU中記載的故障指示器狀態(tài)不一致時,均判定 OBD 檢查不合格。如果診斷就緒狀態(tài)項未完成項超過2項,應要求車主在對車輛充分行駛后進行復檢。
(4) 檢驗機構應使用計算機數(shù)據(jù)管理系統(tǒng)存儲所有被檢車輛0OBD數(shù)據(jù),不得人為篡改數(shù)據(jù)
(5)OBD 診斷儀應能實現(xiàn)對OBD檢查數(shù)據(jù)的實時自動傳輸。作為排放檢驗一部分,
OBD 獲得的信息應自動保存到計算機系統(tǒng)中。
(6)對要求配置遠程排放管理車載終端的在用汽車,應查驗其裝置的通訊是否正常。
(7) 如車輛污染控制裝置被移除,而 OBD故障指示燈未點亮報警的,視為該車輛0BD
不合格。
4.10.9.檢測方法
4.10.9.1汽車雙怠速法檢測
(1)保證車輛處于制造廠規(guī)定的正常狀態(tài),發(fā)動機進氣系統(tǒng)應裝有空濾器,排氣系統(tǒng)應裝有消聲器和后處理裝置,排氣系統(tǒng)不允許有泄漏。
(2)檢測時,發(fā)動機水溫或機油溫度應不低于80℃,或達到車輛使用說明書規(guī)定的熱狀態(tài)。
(3)發(fā)動機從怠速加速至70%額定轉速或企業(yè)規(guī)定的暖機轉速,運轉30s后至高怠速狀態(tài)。將取樣探頭插入排氣管中,深度不少于40Cm。維持15s后測量30s 內的排放值并進行平均,獲得高怠速排放測量結果。對于使用閉環(huán)控制電子燃油噴射系統(tǒng)和三元催化轉化器技術的車輛,還應同時計算過量空氣系數(shù)。
(4)發(fā)動機從高怠速降至怠速15s后,由廢氣分析儀MQW-5105 讀取30s 內的平均值,該值即為怠速污染物測量結果。
(5)在測試過程中的任意時刻,CO+CO2的濃度之和小于6%,或發(fā)動機熄火,應終止檢測,測量結果無效,需重修進行檢測。
(6)對于多排氣管車輛,應取各排氣管測量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檢測結果。
(7)對于排氣系統(tǒng)設計導致的車輛排氣管長度小于測量深度(不少于40Cm)時,應使用排氣延長管。
(8)檢測結果后拔出探頭、取下轉速儀探頭后駛離。
4.10.9.1.1注意事項
(1)檢測儀器
1)不要讓水、化學溶劑、苯或者汽油等濺到設備上。
2)不要使設備受到沖擊和振動,應定期保養(yǎng)維護,不要讓儀器吸入水蒸氣。
3)通訊數(shù)據(jù)線、打印機等外設備與本儀器的連接需在雙方斷電的條件下進行,切不可熱拔插頭。
4)設備的保險管燒壞后,必須用相同型號的保險管更換。
5) 設備校準時,必須使用標準氣體,以確保設備測量精度。
6)汽車排氣系統(tǒng)不得有泄漏現(xiàn)象。
7) 儀器在診斷測試或怠速測試狀態(tài)時,不得隨意關閉電源。
8) 在檢測結果后要拔出探頭、取下轉速儀探頭后方可行駛。
9)避免日光直射或潮濕環(huán)境。
4.10.9.1.2記錄、數(shù)據(jù)處理
(1)檢測結果記錄由計算機自動保存于服務器數(shù)據(jù)庫中。
(2)數(shù)據(jù)經系統(tǒng)處理后,打印環(huán)保排氣污染物檢測報告。
(3)檢驗報告紙質檔案保存時間不少于6年,電子檔案不少于10年。
4.10.9.2穩(wěn)態(tài)工況法
4.10.9.2.1 測試準備
(1)如需要,可在發(fā)動機上安裝冷卻液或潤滑油溫度傳感器等測試儀器。
(2)應關閉車輛的空調、暖風等附屬裝備,對具有牽引力控制功能的車輛,應關閉牽引力控制裝置。
(3)車輛預熱:進行測試前,車輛動力總成系統(tǒng)的熱狀態(tài)應符合汽車技術條件的規(guī)定,并保持穩(wěn)定。測試前如果待檢車輛的等候時間超過20min,或在測試前熄火時間超過 5min,可以選擇下列任何一種方法預熱車輛:
——車輛在無負荷,發(fā)動機在 2500/min 轉速的狀態(tài)下,連續(xù)運轉 240s;
——車輛在測功機上,按 ASM5025工況連續(xù)運行60s。
(4)車輛變速器擋位選揖
自動變速車輛應使用D 擋進行測試,手動變速器的車輛應使用二擋,如果二擋所能達到的最高車速低于 45km/h,可使用三擋。
(5)車輛驅動輪應置于滾筒上,必須確保車輛的橫向穩(wěn)定,驅動輪輪胎應干燥防滑。
(6)車輛應限位良好,對前輪驅動車輛,測試前應使駐車制動起作用。
(7)在測試工況計時過程中,不允許對車輛進行制動。如果車輛被制動,工況起始記時應重新置零(t=0s)。
(8)設備準備和質量保證
(9)排氣分析儀預熱
排氣分析儀應在通電后30min 內達到穩(wěn)定,在 5min 內未經調整,分析儀零點以及 HC、 CO、NO和CO2的量距氣讀數(shù)應穩(wěn)定在誤差范圍內。
(10)在每次開始測試前 2min 內,排氣分析儀器應自動完成零點調整,環(huán)境空氣測定和對 HC殘留量的檢查。
(11)在每天開機開始檢測前,應對排氣分析儀取樣系統(tǒng)進行泄漏檢查,如未進行泄漏檢查或者沒有通過泄漏檢查,系統(tǒng)應自動鎖定,不能進行檢測,直到通過檢查為止。
(12)每24小時應對排氣分析儀進行一次低量程標準氣體檢查,若檢查不能通過,則應使用高濃度標準氣體進行標定,然后使用低濃度標準氣體進行檢查,直到滿足要求為止。
標準氣體應符合國家標準中的有關規(guī)定,并具有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批準的標準參考物質證書。
(13)測功機預熱
測功機每天開機或停機后,或車速低于20km/h 的時間超過 30min;或停機后再次開機,測試前均應自動進行預熱。此預熱應由系統(tǒng)控制自動進行,如沒有按規(guī)定進行測功機預熱,系統(tǒng)應被鎖定,不能進行排放檢測,
(14)載荷設定
每個工況測試前,應根據(jù)輸入的車輛參數(shù)及測試工況,按附件 BA 的規(guī)定自動設定加載載荷,載荷準確度應符合B.5.1.1.2中的要求。
(15)在測試循環(huán)開始前應記錄環(huán)境溫度、相對濕度和環(huán)境大氣壓力。
(16)穩(wěn)態(tài)工況測試中,在任何時刻,如果 CO0 與CO2濃度之和小于6%,或發(fā)動機在任何時間熄火,應終止測試,排放測量結果無效,系統(tǒng)同時應進行相關提示。
4.10.9.2.2測試程序
車輛驅動輪置于測功機滾筒上,將排氣分析儀取樣探頭插入排氣管中,插入深度至少為400mm,并固定于排氣管上,對獨立工作的多排氣管應同時取樣。
(1)ASM5025 工況
車輛經預熱后,加速至 25km/h,測功機根據(jù)車輛基準質量自動進行加載,駕駛員控制車輛保持在 25km/h±2.0km/h 等速運轉,維持 5s 后,系統(tǒng)自動開始記時 t=0s。如果測功機的速度,或者扭矩,連續(xù) 2s,或者累計 5s,超出速度或者扭矩允許波動范圍(實際扭矩波動范圍不容許超過設定值的土5% )工況計時器置 O,重新開始計時。ASM5025 工況時間長度不應超過 90s(t=908s),ASM5025整個測試工況最大時長不能超過145s。
ASM5025 工況記時開始 10s 后(=10s)開始進入快速檢查工況,排氣分析儀器開始采樣,每秒測量一次,并根據(jù)稀釋修正系數(shù)和濕度修正系數(shù)計算10s 內的排放平均值,運行 10s(=20s)后,ASM5025 快速檢查工況結束,進行快速檢查判定。如果被檢車|輛沒有通過快速檢查,則車輛繼續(xù)運行至計時器 t=90s,ASM5025 工況結束,期間車速應控制在25.0km/h±20km/h 內。
在 Os 至 90s 的測量過程中,如果任意連續(xù)10s 內第】秒至第10秒的車速變化相對于第1秒小于±10km/h,則測試結果有效。快速檢查工況10s 內的排放平均值經修正后如果等于或低于排放限值的 50%,則測試合格,排放檢測結束,輸出檢測結果報告:否則應繼續(xù)進行完成整個 ASM5025工況。如果所有檢測污染物連續(xù)10 秒的平均值經 修正后均不大于標準規(guī)定的限值,則該車應被判定為 ASM5025工況合格,排放檢驗合格,打印檢驗合格報告。如任何一種污染物連續(xù) 10秒的平均值修正后超過限值,則應繼續(xù)進行 ASM2540 工況檢測:在檢測過程中如果任意連續(xù)10s 內的任何一種污染物 10秒排放平均值經修正后均高于限值的500%,則測試不合格,輸出檢測結果報告,檢測結束。在上述任何情況下,檢驗報告單上輸出的測試結果數(shù)據(jù)均為測試結果的最后10 秒內,經|修正后的平均值。
(2)ASM2540工況
ASM5025 工況排放檢驗不合格的車輛,需要繼續(xù)進行 ASM2540 工況排放檢驗。
被檢車輛在 ASM5025 工況結束后應立即加速運行至 40km/h,測功機根據(jù)車輛基準質量自動加載,車輛保持在 40km/h±20km/h 范圍內等速運轉,維持 5s 后開始記時(t=0s)。
如果測功機的速度或者扭矩,連續(xù) 2s,或者累計 5s,超出速度或者扭矩允許波動范圍
ASM2540 工況記時10秒后(t=1Os)開始進入快速檢查工況,計時器為 t=10,排
(實際扭矩波動范圍不容許超過設定值的土5% >工況計時器置 0,重新開始計時,ASM2540工況時間長度不應超過 90s(t=90s),ASM2540 整個測試工況最大時長不能超過145s。
ASM2540 工況記時10秒后(t=1Os)開始進入快速檢查工況,計時器為 t=10,排氣分析儀器開始測量,每秒鐘測量一次,并根據(jù)稀釋修正系數(shù)及濕度修正系數(shù)計算 10s 內的排放平均值,運行 10s(=205)后,ASM2540快速檢查工況結束,進行快速檢查判定。如果沒有通過快速檢查,則車輛繼續(xù)運行至 90s(t=90s)ASM2540工況結束,期間車速應|控制在 40.0 km/h±20km/h 內
在0s至 90s 的測量過程中,任意連續(xù)10s 內第1秒至第 10 秒的車速變化相對于第一秒小于士1.0kmh,測試結果有效??焖贆z查工況10s 內的排放平均值經修正后如果不大于限值的 50%,則測試合格,排放檢測結束,輸出檢測結果報告:否則應繼續(xù)進行至90s 工況。如果所有檢測污染物連續(xù)10 秒的平均值經修正后均低于或等于標準規(guī)定的限值,則該車應判定為排放檢驗合格,排放檢測結束,輸出排放檢驗合格報告。如任何一種污染物連續(xù) 10秒的平均值經修正后超過限值,則車輛排放測試結果不合格,繼續(xù)進行到本工況檢測結束,輸出不合格檢驗報告。在檢測過程中如果任意連續(xù)10s 內的任何一種污染物 10秒排放平均值經修正后均高于限值的500%,測試不合格,檢測結束。
在上述任何情況下,檢驗報告單上輸出的測試結果數(shù)據(jù)均為測試結果的最后 10s 內,經過修正的平均值。
(3)檢測結果數(shù)據(jù)
無論在哪個測試工況下,測試結果均取最后一次的 10s 平均值,按標準中規(guī)定的公式進行計算和修正,作為測試結果輸出。
(4)排氣污染物測量值的計算
排放測試結果應進行稀釋校正及濕度校正,計算連續(xù) 10s 的算術平均值。
4.10.9.2.3尾氣分析儀檢查
(1)一般要求
排氣分析儀應能夠自動進行和完成 HC、CO0、CO2、02、NO 的零點和量距點檢查。
檢查過程中應將濃度讀數(shù)修正到規(guī)定公差的中值。啟動檢查程序之后,排氣分析儀的各檢測通路都應確實被修正。不應僅對排氣分析儀的檢查點進行檢查,即使排氣分析儀的讀數(shù)是在允許的公差范圍,也應修正到標準氣濃度的中值
(2)泄漏檢查
排氣分析儀應能夠自動進行和完成泄漏檢查,整個氣體泄漏檢查時間不應不超過5min。分析儀的設計應保證檢查氣體的流失最少(24h 內不超過0.1L)。
(3)零點和量距點漂移
當排氣分析儀的零點/或量距點的漂移量超出分析儀的自動調整范圍時,排氣分析儀應鎖止,不允許繼續(xù)進行排放測量,并發(fā)出維護檢修提示。排氣分析儀使用說明書中應明確規(guī)定發(fā)生漂移鎖止的臨界值。
(4)零點漂移
在1小時時段內的零點漂移不能超過本標準中的準確度要求,在10min 內無峰值大于1.5倍精度公差的周期性變化。
(5)量距點漂移
在第一小時內,量距點漂移不能超過GB18285-2018標準中的準確度要求,在第二、第三小時內,量距點漂移不能超過GB18285-2018標準中準確度要求的2/3。
(6)自動校正
排氣分析儀應能夠自動進行零點的校正,需要進行零點校正的分析儀包括:HC、CO、CO2和NO。在對上述排氣分析儀進行零點校正的同時,對02 分析儀也應進行量距點的校正。每次測試之前,排氣分析儀應完成以下校正:
1)零點校正:應采用標準零空氣或零空氣發(fā)生器凈化過的空氣進行排氣分析儀的零點校正和02傳感器的量距點校正。用于校正的零空氣,其純度應滿足BB.2中的規(guī)定。
2)環(huán)境空氣測定:將經過顆粒物過濾器過濾的環(huán)境空氣從取樣泵之前,取樣探頭、取樣管、氣/水分離器之后的部位送入排氣分析儀,由排氣分析儀測量并記錄五種氣體的濃度,但不需要進行校正。
3)背景空氣測定:從取樣探頭抽取環(huán)境空氣,由排氣分析儀測量并記錄五種氣體的濃度,用于確定背景空氣的污染物水平和 HC 殘留量。如果背景空氣中三種氣體中的任何一種
濃度絕對值超出規(guī)定值,即HC≥15×10-6,或 C0≥0.02%,或N0≥5×10-6;或者取樣系統(tǒng)內的HC殘留濃度超過7×10-6,或為負值,系統(tǒng)應自動鎖止,不允許繼續(xù)進行排放測試,應對分析儀重新進行檢查和校準,直至上述條件均得到滿足。
4)氣體檢查的最近日期:應將排氣分析儀的最近一次檢查日期儲存在非易失性存儲器
(或硬盤)內,并在狀態(tài)頁中顯示。
5)鎖止臨界點:如果排氣分析儀沒有通過氣體檢查和泄漏檢查,則應鎖止,不得進行排放測試。
5)排氣分析儀持續(xù)工作能力
排氣分析儀/取樣系統(tǒng)應設計為能夠每小時至少進行10 次排放檢測,且可連續(xù)工作8h 而不產生掛起,或其他影響測試結果的現(xiàn)象。
6)抗電壓變化能力
當排氣分析儀的供電電壓發(fā)生變化(242V~198V)時,氣體讀數(shù)的變化應小于表B6中準確度要求的1/3。
7)HC的丙烷當量系數(shù)(PEF)
排氣分析儀的名義 HC丙烷當量系數(shù)應在0.490~0.540 之間,當排氣分析儀進行維修或更換后應重新設定。
8)NDIR 光束強度
應監(jiān)測所有檢測通道的光源至檢測器的光束強度,一旦光束強度衰減到超出排氣分 析儀的修正范圍,應鎖止排氣分析儀,不允許繼續(xù)使用。使用說明書中應規(guī)定排氣分析 儀的信號不能再被修正的衰減臨界點。
(9)濕度計
系統(tǒng)應配備濕度計,相對濕度測量范圍應為 5% ~95%,測量準確度應為士3%。濕度 計須安置在能直接采集檢測場內環(huán)境濕度的地方,按檢測程序要求向控制計算機傳輸實|時數(shù)據(jù)。
(10)溫度計
系統(tǒng)應配備溫度計,溫度測量范圍應為 25K~33K,測量準確度應為士0.5K。溫度計須安置在能直接采集檢測場內環(huán)境溫度和濕度的地方,按檢測程序要求向控制計算機傳輸實時數(shù)據(jù)。
(11)氣壓計
系統(tǒng)應配備氣壓計,大氣壓力測量范圍滿足當?shù)卮髿鈮毫ψ兓枰?,測量準確度應為±3%。對大氣壓力變化不大的地區(qū),系統(tǒng)應能夠允許人工輸入檢測地季節(jié)大氣壓力。
(12)計時器
計時器10s~1000s測量準確度應為±0.1%
4.10.10.尾氣分析儀保養(yǎng)和維護
保養(yǎng)與維護
4.10.10.1 氧傳感器更換(壽命約12個月):
警告:此項操作必須在關機狀態(tài)下進行.
當氧傳感器失效時,在測試狀態(tài)下,儀器O2顯示窗顯示失效信息.
更換氧傳感器程序如下:檢測方法
4.10.9.1汽車雙怠速法檢測
(1)保證車輛處于制造廠規(guī)定的正常狀態(tài),發(fā)動機進氣系統(tǒng)應裝有空濾器,排氣系統(tǒng)應裝有消聲器和后處理裝置,排氣系統(tǒng)不允許有泄漏。
(2)檢測時,發(fā)動機水溫或機油溫度應不低于80℃,或達到車輛使用說明書規(guī)定的熱狀態(tài)。
(3)發(fā)動機從怠速加速至70%額定轉速或企業(yè)規(guī)定的暖機轉速,運轉30s后降至高怠速。
將取樣探頭插入排氣管中,深度不少于40cm。維持15s后測量30s 內的排放值并進行平均,獲得高怠速排放測量結果。對于使用閉環(huán)控制電子燃油噴射系統(tǒng)和三元催化轉化器技術的車輛,還應同時計算過量空氣系數(shù)。
(4)發(fā)動機從高怠速降至怠速15s后,由廢氣分析儀MQW-5105 讀取30s 內的平均值,該值即為怠速污染物測量結果。
(5)在測試過程中的任意時刻,CO+CO2的濃度值小于6%,或發(fā)動機熄火,應終止檢測,測量結果無效,需重修進行檢測。
(6)對于多排氣管車輛,應取各排氣管測量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檢測結果。
(7)對于排氣系統(tǒng)設計導致的車輛排氣管長度小于測量深度(不少于40cm)時,應使用排氣延長管。
(8)檢測結果后拔出探頭、取下轉速儀探頭后駛離。
★移開后面板上氧及氮氧傳感器蓋;
★拔出傳感器接頭;
★松開氧傳感器;
★在新傳感器的不干膠帖上標注更換日期;
★將新傳感器固定在其支架上,并接好插頭;
★重新裝好氧傳感器及其后蓋。
備注:備件必須由公司及其授權經銷商提供
4.10.10.2 NO氮氧傳感器更換(壽命約12個月):
警告:此項操作必須在關機狀態(tài)下進行,
更換氮氧傳感器程序如下:
★移開后面板上氧及氮傳感器蓋;
★松開與蓋的連接螺釘,移開氮氧傳感器;
★斷開電線及電纜;
★連接新傳感器,注意接頭的極性;
★接好電纜,在新傳感器上標注更換日期;
★用螺釘將傳感器與蓋固定,確信電線用電纜放置正確;
★重新裝好氧及氮傳感器后蓋
4.10.10.3 碳過濾器更換
警告:此項操作必須在關機狀態(tài)下進行。
在第一檢定周期(一年)應更換碳過濾器。
更換碳過濾器程序如下:
★從后面板的座上松開碳過濾器,小心氣流方向;
★從碳過濾器上取下軟管,在新過濾器上標注更換日期;
★將軟管與過濾器接上,小心氣流方向;
★將過濾器裝在座上;
備注:備件必須由公司及其授權經銷商提供。
備注:不同次供貨,碳過濾器的型狀可能不同,注意辯認。
4.10.10.4設備的校準和標定
1.每24 小時需要進行一次校準,并用低量程標準氣體進行檢查;或者根據(jù)使用的頻繁次數(shù)進行適當?shù)男屎蜋z查。
2.每6個月由省級環(huán)保行政主管部門或第三方監(jiān)督機構進行一次5點標準氣體標定。
4.10.11底盤測功機的保養(yǎng)和維護
4.10.11.1底盤測功機的日常維護
(1)儀表和顯示裝置不應受潮、受振和強烈陽光的直射。每班用完后,應保持個部分清潔。
(2)不可把水弄到檢驗臺內,特別是控制裝置內。
(3)、使用前應清除檢驗臺蓋板、滾筒上的油、水、泥沙等,檢查滾筒運轉是否自如。
(4)、被檢車輛一般為空載,不宜高速通過檢驗臺,以延長檢驗臺使用壽命。
(5)、底盤測功機加載時,因該打開軸流風機給渦流機和車輛發(fā)動機強制散熱。
(6)、不宜連續(xù)測量裝有大功率發(fā)動機的車輛。
4.10.11.2汽車底盤測功機的檢定方法
在以下幾種情況時,應對測功機進行檢定:
(1)初次使用時;
(2)正常檢定周期到期時;
(3)用戶對示值誤差有疑問時;
(4)被試車輛的測試比較重要時;
(5)修理后;
4.10.11.3汽車底盤測功機的保養(yǎng)
汽車底盤測功機應有專人負責管理,管理人員要求熟悉底盤測功機的機械構造和電氣原理,按照下表標準對設備進行保養(yǎng):
保養(yǎng)
周期
保養(yǎng)部件
保養(yǎng)內容
備注
每 天
控制柜
注意清潔、要盡量防塵防雨
制作機柜套,不用時將控制柜整個罩上,要防|止雨水或沖洗地面的水濺入柜
滾筒
檢查滾筒上是否沾有泥沙、水等雜物
滾筒沾有雜物時,要清除干凈,以免測量時飛出傷人
油水分離器
檢查氣壓是否正常,是否有漏油漏氣現(xiàn)象
調整壓力在正常范圍,如有泄露現(xiàn)象進行緊固或更換零代
查看水杯積水多少
如果積水過多要及時放掉
每 周
軸承蓋螺栓等
檢查各處螺栓是否松動
如有松動應緊固。另外速度傳感器的連接軸如果變形請注意是否與滾筒的同心度有問題
測速傳感器
檢查測速傳感器的緊固螺栓及支架是否松動,連接軟軸有否變形或斷裂
測力傳感器
檢查連接螺栓和關節(jié)軸承是否松動
軸承座
注入適量的潤滑脂
最好加鋰基潤滑脂,代號為:Z-2H或ZL-3H
每 三 個 月
橡膠連軸器
查看連軸器是否變形損壞
如變形嚴重或者已經損壞,請跟我們聯(lián)系,此橡膠板為特制
地腳螺栓
檢查地腳螺栓上的螺母是否松
如松動應擰緊
三 年
全面
軸承組件全面保養(yǎng)維護,添加新的潤滑脂,更換油封氈圈,檢查各件有無損壞
需要更換的部件跟供應商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