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圖
社交電商進入發(fā)展快車道,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產(chǎn)品質量參差不齊、售后服務無保障,給消費者維權造成很大困難。同時,外界對社交電商模式中的多級分銷、拉人頭等涉嫌傳銷的質疑也從未中斷。
分享鏈接就能躺著賺錢?
云里霧里地“圍觀”數(shù)天后,市民王女士悄悄退出了年初被老同學拉進去的“愛心內(nèi)購群”。疫情宅家期間,她曾被不同的親友拉進過好幾個類似的微信群?!懊刻觳欢〞r有人發(fā)放各種優(yōu)惠券或領券鏈接,有的需要下載APP,分享、邀請其他人下載,據(jù)說對方下單,我就能收到傭金?!庇谩皳?jù)說”一詞,是因為王女士從未嘗試過分享出屬于自己的邀請鏈接?!安恢肋@種購物模式有沒有保證,怕坑了朋友。”
近年來,一些打著“自用省錢、分享賺錢”口號的社交電商走進越來越多古城人的生活。市民孫雯雯上周和朋友在烤肉店聚餐,原價198元的三人餐,網(wǎng)上優(yōu)惠價89元,“有朋友通過我朋友圈分享的鏈接也買了券,我還額外賺了幾塊錢的傭金,第一次嘗試,還挺新奇的?!?/span>
與孫雯雯不同,“85后”蘇欣有些反感這種邀請返利購物模式?!芭紶柲苁盏接H朋好友發(fā)來的微信邀請,起初不好意思拒絕,就加了幾個群,還下載了一款APP?!?/span>
但每天不斷響起的群消息提醒鈴聲讓她不勝其煩,只能把這些群設置成免打擾模式,“但每次打開微信,看到上百條未讀信息,還是有點堵。盡管所謂的‘內(nèi)購價’‘返利價’比官方價格低了不少,但大多是第三方店鋪,商品質量真?zhèn)坞y辨。”
社交電商風頭正勁
今年5月底,記者曾被拉入一個某一線電商內(nèi)購群,并在這個400多人的群里觀察了一周。每天群主循環(huán)發(fā)送當日商品優(yōu)惠信息,點擊鏈接跳轉領取優(yōu)惠券,即可自動抵扣下單。記者嘗試自購了一箱蘋果后發(fā)現(xiàn),發(fā)貨方是該電商平臺上的第三方店鋪,價格比直接購買便宜,打開該平臺APP能查到這個訂單。
一年前曾抱著賺點外快接觸社交電商領域的周女士卻認為事情沒那么簡單?!盁崆樽罡叩臅r候,我建了一個微信群,輪番發(fā)送商品海報,也在朋友圈里刷過屏,嘗試拉人發(fā)展下線。結果精力費了不少,一段時間下來,親朋好友下單的不多,感覺我的流量支出太多?!比缃?,周女士的朋友圈里時不時有人分享類似返利平臺的購物鏈接,“我有需要購買的先搜搜返利券,碰到好東西就分享出去,有人下單也能隨手賺個菜錢。”
社交電商身陷傳銷質疑
分銷社交電商的隊伍日益龐大,圍繞著這種新模式的質疑聲音不絕于耳:這算不算新型傳銷?
“想領券必須先注冊會員,普通會員、VIP會員、合伙人這些不同的會員等級有它對應的返傭比例權益。”通過老會員分享的邀請碼加入某社交電商的大學生張曦被默認為提供邀請碼老會員的下線?!拔翌I取優(yōu)惠券并成功購物后,上線能獲得商家的返傭?!比霑螅t遲未升級VIP會員,“因為需付費68元/月,雖然我可以再分享鏈接邀請他人購物或注冊會員賺取傭金,但我不確定自己能否成功發(fā)展下線。”
去年3月,社交電商平臺“花生日記”曾因設置會員層級最多達51級,累計收取傭金超過4.5億元等涉嫌傳銷(直銷)違法行為,被廣州市市場監(jiān)管局開出累計7456萬元的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