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流行著這樣一類人叫“媽寶男”,他們什么都聽媽媽的話,什么都以媽媽是對的、什么都以媽媽為中心的男生,也是泛指那些被媽媽寵壞了的孩子們。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給孩子培養(yǎng)自己的主見和想法,造成了孩子沒有主見、什么都要聽媽媽的情況。為了避免類似的情況出現(xiàn),今天小編和大家來聊一聊,怎么樣培養(yǎng)孩子的主見。
【1】要充分的尊重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我們應當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然后聽一下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才能夠從小給孩子有機會考慮問題和事情的機會,而不是每一件事情都以家長的考量、意見為出發(fā)點,這樣會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事事不用動腦,而且完全聽從父母的意見,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對于自己的想法也無法表述,因為沒有人傾聽TA內心的聲音,這樣就會造成孩子沒有主見,而且也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根本就沒有人尊重愿意聽孩子的想法。
所以家長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從孩子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開始,就要經常和孩子溝通,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遇到問題或是需要選擇的時候,可以給孩子從兩個答案開始鍛煉,比如從每天的吃飯開始,可以問一下孩子是想要吃黃瓜還是想要吃西紅柿?然后讓孩子說出自己的選擇,并且能夠明確的講清楚自己選擇其中某一樣的原因,最后一定要滿足孩子的選擇,肯定孩子的表達。
從日常生活中開始鍛煉,告訴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非常重要,而且家長朋友們在孩子表達完自己的思想以后,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這樣才能夠從根本性的鍛煉孩子的自主性。
【2】在生活中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在生活中一定要給孩子適當?shù)倪x擇權利,而不是家長一手包辦。比如去超市讓孩子選玩具的時候,家長朋友們可以給孩子先約定好只能選一個玩具,但是選擇玩具的權利就權全的交給孩子,而不是孩子在做出自己的選擇,以后家長又要勸說孩子你選擇的這個玩具不適合等等之類的情況。一定要聽孩子的講解,讓孩子表述出自己選擇這個玩具的原因,家長再來評判是否合適。如果孩子選擇的玩具適合較大年齡的孩子玩,家長們可以告訴孩子這個玩具我們可以把它留在這里,等你到了年齡的時候,我們再來把它帶回家。
然后再讓孩子選擇一件適合自己的玩具等等,這樣讓孩子既有選擇自己喜歡東西的權利,又告訴孩子如果選擇不太合適等情況,讓孩子了解為什么不選擇的原因。逐漸地從生活中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告訴孩子怎樣自己去選擇喜歡、適合自己的東西,并且讓孩子逐漸的建立評判的標準等等,在一次次的事例中,我們要告訴孩子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樣才能夠逐漸培養(yǎng)孩子的主見,能夠以便幫助孩子在今后遇到事情的時候,做出明確的判斷。
【3】家長們要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
很多家長朋友們老是害怕孩子動手能力太差,或是做不好的情況,以至于什么事情都幫孩子做好了,這種情況會容易導致孩子動手能力差,什么都不會做,而且害怕動手去做的情況。家長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相信自己孩子的動手能力,從“不會到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千萬不要過于著急,想讓孩子一下就能夠做到完美,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每一個動作都需要孩子的反復練習,以及爸媽在旁邊耐心的指導以及鼓勵和幫助,這樣才能夠達成我們想要的結果。
比如孩子在吃飯這個過程中,要從拿勺子開始練習,或是從手抓開始,弄得全身上下都是,這都是非常正常的情況,孩子們要從各種錯誤的動作中尋求最簡單方便的方法,家長朋友們也要一次次地指導、改正,直到孩子能夠完成獨立吃飯。很多家長總是懼怕孩子弄得臟亂差,所以索性直接放棄了孩子自己動手學習的情況,而是由自己來幫助孩子喂食,這樣剝奪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孩子既沒有機會鍛煉自己的右腦開發(fā),也不會幫助孩子鍛煉手眼協(xié)調的能力,讓孩子在一次一次的嘗試中喪失了自己的自信,導致孩子沒有信心獨立做事情。
所以家長朋友們一定要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孩子們都是非常聰明的,從一次次的鍛煉中,孩子會找尋適合自己的方法,而取得最終的勝利。想要培養(yǎng)一個有主見的寶寶,一定要從日常生活中的動手開始練習,千萬不要懼怕失敗或是摸索的過程,這些都是非常美好的經歷,家長們要放平心態(tài),要學會慢慢來,這樣才能夠幫助孩子養(yǎng)成獨立動手的習慣才能夠最終培養(yǎng)成為有主見的孩子。
【4】家長們幫助孩子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
在鍛煉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到時候,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在旁邊引導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這對于孩子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因為孩子在選擇自己想要的答案前一定要能夠分辨是非,這樣才能夠知道哪一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這樣才能夠知道自己未來人生的方向,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孩子明確的認識到安全永遠是第1位的,這是一切選擇、自我有主見的最大原則。如果違背了安全,則什么都是錯誤的。
其次再給孩子做明辨是非判斷的引導是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有充分的理論依據(jù),讓孩子能夠直接的認識到這個做法是錯誤的才行,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結果,這樣孩子會難以信服,無法相信家長的判斷,而且還會和家長產生信任的隔閡。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如果家長朋友不想讓孩子自己下樓去玩,一定要告訴孩子,如果有壞人把她領走,那孩子將要會和爸爸媽媽或是家里的親戚朋友永遠說再見了,對于孩子的人身安全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所以才不讓孩子自己下樓去玩,但是如果是和媽媽一起陪同,這樣就可以了。要告訴孩子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具體的原因是什么,這樣孩子才能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自己做判斷的時候,孩子就有了依據(jù)的標準,就不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5】家長們要真正地放手
家長朋友們在孩子到達一定年齡的時候,一定要做到真正的放手,允許孩子做出自己的選擇和判斷,并且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樣才能夠真正的鍛煉孩子的自我主見,而不是一味的包辦孩子一切事情,這樣只會讓孩子迷失自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一味的聽從父母的話,其實也并不是什么好事。
現(xiàn)在的社會標榜獨立自我個性,所以孩子要懂得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才能夠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夢想才能夠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以上是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有主見的人,希望爸媽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從點滴開始做起,要放手讓孩子去做,通過長期的鍛煉磨合,這樣才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結尾我們用林清玄的一段話來作為分享:“‘我的生命不要被別人保證!,即使你是我的父親。”希望家長朋友們都能夠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這樣他才能夠稱之為獨立的人。
我是李姥姥,歡迎您持續(xù)關注我的賬號,感謝點贊、轉發(fā)或收藏。如果你有任何問題也可以私信給我,每天都會有育兒的干貨更新!
所有文章均為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嚴禁搬運,合作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