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醫(yī)生在線手機版

原位心臟移植患者雙P波心電圖變化的連續(xù)觀察

來源:醫(yī)生在線

日期:2007-03-05

原位心臟移植患者雙P波心電圖變化的連續(xù)觀察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 2000年第3期第4卷 論著摘要
作者:孫鈺 鐘玲 陳丹 廖崇先 陳道中 李增棋
單位:孫鈺 鐘玲 陳丹(福州,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心內(nèi)科 350001);廖崇先 陳道中 李增棋(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心外科)
  動態(tài)心電圖應用至今已有30余年。隨著其檢查應用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有或無器質性心臟病史的患者進行了該項檢查。在分析動態(tài)心電圖的過程中,反映緩慢性心律失常的常用指標是心率≤45次/min的心動過緩和≥2 s的長RR間期。茲報道應用食管心房起搏的檢查方法,了解動態(tài)心電圖中緩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竇房結和房室結功能。
  資料和方法 研究對象:動態(tài)心電圖中具有心率≤45次/min(5 s平均心率)、30陣次以上和/或≥2.0 s長RR間期的緩慢性心律失常,且進行食管心房起搏檢查的患者192例,其中男性122例,女性70例。年齡22~80(57.9±15.1)歲。第1組116例,為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中僅有5 s平均心率≤45次/min,30陣次以上者;第2組10例,為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中僅有≥2.0 s的長RR間期;第3組66例,以上二種緩慢性心律失常并存。動態(tài)心電圖中不具備這二種緩慢性心律失常者,或雖具備但未行食管起搏檢查者除外。病因包括有或無器質性心臟病。
[-hzh-]   食管心房起搏檢查:采用蘇州中美醫(yī)用電子儀器廠生產(chǎn)的DXT-5多功能心臟電生理調搏儀。正常值標準:竇房結恢復時間(SNRT)≤1 500 ms,校正的竇房結恢復時間(CSNRT)≤500 ms,其中1項或1項以上異常為竇房結功能異常;房室結傳導文氏點≥130次/min,2∶1傳導點≥150次/min,房室結有效不應期250~360 ms,房室結功能不應期320~680 ms,其中有1項或1項以上異常為房室結功能異常。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結果 食管心房起搏檢查的結果 所有患者中,食管心房起搏正常者92例,單純竇房結病變者44例,單純房室結病變者36例,竇房結和房室結均有病變者20例,所占比例分別為47.9%、22.9%、18.8%和10.4%。第1組中,上述結果分別為51.7%、20.7%、22.4%和5.2%,第2組中,分別為80%、20%、0和0,第3組分別為36.4%、27.3%、15.2%和10.4%。
  各組食管心房起搏檢查結果的統(tǒng)計學處理 第1組與第2組間的差異無顯著性,P>0.05;第3組與第1、2組間的差異均有顯著性,P值分別<0.001和<0.01。
  討論 食管心房起搏檢查是一項無創(chuàng)性檢查技術,常用來評價竇房結和房室結的功能。本組結果提示,在動態(tài)心電圖中存在心動過緩≤45次/min或≥2 s長RR間期的患者,接近一半(47.9%)食管心房起搏檢查竇房結和房室結功能正常,尤其是僅有≥2.0 s長RR間期的患者,正常者可達80%。張麟等[張麟,等.心電學雜志,1994,3∶79.]對80例動態(tài)心電圖中長RR>2000 ms的患者,食管心房起搏檢測以阿托品及普萘洛爾阻滯交感和迷走神經(jīng)張力前后竇房結功能的研究表明,其中50%藥物阻滯前后竇房結功能均低下,最后診斷為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并植入了永久起搏器。本組所有≥2.0 s長RR間期患者中,竇房結功能異常的占44.7%。
  食管心房起搏正常而動態(tài)心電圖中有緩慢性心律失常的原因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①迷走神經(jīng)功能亢進;②食管起搏檢查中的假陰性。動態(tài)心電圖檢測中存在緩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并非都有竇房結和/或房室結功能異常,食管心房起搏有助于了解竇房結和房室結的功能。
圖1 雙竇性P波并心房分離
圖2 雙竇性P波并心房分離
圖3 竇性心動過速
  討論 心電圖出現(xiàn)心房內(nèi)兩個頻率不同的起搏點分別控制心房的激動,即出現(xiàn)兩個獨立的房性節(jié)律,是由于心房內(nèi)存在完全性房內(nèi)阻滯,而引起的單側心房律,可見于心房分離,而心房分離多見于心臟病晚期及臨終前患者。本組病例系同種異體原位心臟移植術后患者,在心臟移植術中,首先要切除供體心臟,保留全部竇房結及左、右心房,而切除受體心臟時是切除部分竇房結組織,但一般需保留部分左、右心房以便縫合供體心臟,即移植術后的心房是由供體和受體兩部分組成的。這種情況決定了手術后心電活動的特殊性。本組患者在術后都安裝了臨時起搏器,心電圖出現(xiàn)起搏信號及下傳的QRS波,并另可見一P2波,術后(32.3±12.8) d撤除臨時起搏器后至3個月內(nèi),所有患者心電圖均有兩種P波(雙P波),說明心房激動受到兩個起搏點的控制。根據(jù)心臟移植術手術的特殊性表明:一個起搏點為供體的竇房結激動部分心房并控制心室,另一個起搏點為受體的竇房結激動心房的另一部分,雙P波競爭控制心房電活動,由于心房內(nèi)存在完全性房內(nèi)阻滯,故只有P1波下傳心室;P1和P2波何者為受體竇性激動,何者為供體竇性激動,單純從心電圖上是較難區(qū)別的,但結合手術情況及P波的臨床演變過程推測,P2波更可能是受體本身的竇性沖動引起的部分心房激動,因為P2波形態(tài)較小,與手術中保留的受體的心房肌較少相符;另外,受體本身的竇性沖動若要下傳心室需要越過縫合線,從電生理角度來看P2波比P1波更不易下傳心室。
  術后3~6個月后,P2波逐漸變小,頻率逐漸變慢,6個月以后P2波消失,心房激動完全由P1控制,其原因不明。但有一種規(guī)律是明確的,即P2波隨時間推移而消失。因此,供體的心臟可能最終與受體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建立某種聯(lián)系,使供體竇房結的自律性增強,從而“超速”抑制受體竇房結的自律性,使P2波逐漸消失。
  觀察同種異體原位心臟移植術后患者心電圖P波的動態(tài)變化的意義在于:患者術后心電圖出現(xiàn)雙P波,心房受到兩個自律點的控制,可造成心房和心室活動不協(xié)調,從而影響心室的充盈;還可造成心律失常,相當于心房分離,患者可能有癥狀,而隨著P2波的消失,也說明了術后竇房結功能逐漸穩(wěn)定,心房的激動逐漸由一個自律點控制。若供體的竇房結可能受損的情況下,盡可能保留受體的竇房結組織,對術后正常竇性活動會有幫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預激綜合征合并房顫的心電圖診斷要點
房顫合并二度房室阻滯的診斷
零基礎都秒懂:學習心電圖,這是我見過最牛X的文章!(上篇)
臨床心電圖分析
黃衛(wèi)斌:窄QRS型心動過速的鑒別·365醫(yī)學網(wǎng)
【看圖說心】怎樣解讀心房顫動心電圖(2)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