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明是真正的人的文明。世界其它文明都是神的文明,是宗教文明。
令人震撼的是,中國文明從一開始就是世俗的、人本的,這是中國文明的最為偉大之處,也是中國文明對世界的最大貢獻。
500年前,歐洲開始文藝復興,提倡理性、人本、自然,背離宗教,其實質是接受中國文明的影響,走向人的文明。
世界是辯證的。道德經也是辯證的。
道德經提出“道法自然”的人類文明行為標準,認為“有無相生”是世界的來源,科學的、合乎邏輯的解決了世界來源和人類文明的行為依據(jù),倡導無為、無私、無身、無言、無爭、無怨、弗居、不以兵強天下等思想,為人類文明指出了正確的方向。
一、世界是辯證的
日月出沒、晝夜相繼、冬夏交替、生死輪回,辯證是世界的本質。
自然界是辯證的:每天有日出日落,白天黑夜;每月有月虧月圓;每年有冬夏交替;生物有產生,有死亡;有開始,有結束;等等。
社會是辯證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幼,有尊有卑,有善有惡,有戰(zhàn)爭有和平,有勝利有失敗,有高尚有低賤,等等。
從整體、全面的、歷史的角度來看,天地萬物是陰陽相克相生,世界的本質是辯證的。
二、有無相生是道德經的精髓
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有無問題是哲學、宗教的首要問題。一切問題都可以抽象為有無問題。
道德經第一章就對“有”和“無”進行了辯證思考,認為“有無”同出而異名,是辯證的關系。
道出于易。一切都在變化,一切變化都是陰陽相克相生驅動的周期性變化。
道就是世界萬物遵循的陰陽相克相生、物極必返的自然規(guī)律。
道德經將世界萬物相生相克的自然規(guī)律抽象為有和無的循環(huán)往復、相克相生,稱之為“非常道”,大道。
道德經通過對自然規(guī)律的總結、抽象,對有無關系的辯證理解,科學的、合乎邏輯的解決了世界來源的問題,為中國文明奠定了自然、人本、世俗的基礎,建立了和宗教文明不同的人類文明系統(tǒng),指出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道德經第二章“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辯證,世界的本質,是永恒的。在中國人的世界中,太陽、月亮恪守“道”,按時起落,春夏秋冬如約輪回,天地萬物生生不息?!吨芤?span style="">.系詞傳》說“生生之謂易”、“天地之大德曰生”,有無相生、生生不息是世界的本質,是大道之德。
三、大道無形,有無相生
世界是辯證的,陰陽相克相生。道德經是辯證的,有無相克相生。
有無相生,符合邏輯的科學抽象,天地萬物的來源,是大道。
道德經提出:“道法自然”的人類文明準則。人類行為必須符合自然的要求。這是和宗教文明不同的人類文明系統(tǒng)。
大道是抽象的自然規(guī)律:無形、無色、無味、無體、無邊、無界、無所不在、無窮無盡。大道無形。
大道之德:無事、無為、無功、無心、無私、無身、無言、無爭、無怨、無強、無比、無敵、弗居、不以兵強天下。大德無聲。
從道德可以合乎邏輯的得出和平(無爭)、謙虛、無私、無身(身為天下)等思想。
三、中國文明,真正的人的文明
現(xiàn)代科學揭示,人類從低等動物演化而來,經過數(shù)以十億年計的漫長時間,從而具有文明。人不可避免的帶有動物的烙印,生存、競爭、欲望。
人和其它動物又有明顯的不同,人具有智慧,具有遠高于一般動物的力量。競爭、欲望、智慧是人類發(fā)展的動力,但不加限制,人類就可能相互毀滅。
人類的早期是野蠻的,也是宗教的。宗教因為戰(zhàn)爭產生,因為勝利而得到強化。早期人類歷史就是一部戰(zhàn)爭史、相互屠殺史、奴役史,同時也是一部宗教史。
歐亞大陸的西段,地中海周邊,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fā)源地,主導近代世界的西方文明發(fā)源于此。
地中海周邊,就像一個大的競技場,人類的野蠻和兇殘得到了充分展示。地中海和沙漠使得西方文明支離破碎,自古以來就處于征戰(zhàn)之中,規(guī)模有限的綠洲上的農耕文明被一次有一次的毀滅,野蠻的游牧民族一次又一次的作為征服者出現(xiàn)于歷史。上帝之城——“羅馬”城中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奴隸,羅馬保留至今的遺址是競技場,“文明”的羅馬人最為偉大的藝術愛好就是欣賞人類同類相殘或與野獸搏斗。
宗教文明圍繞神展開,人不過是祭品,最多是仆人。神無所不在的威力,人生而有罪的假設,天堂的誘惑,永生的承諾,地獄的恐嚇,末日審判的恐懼。有罪之人,為了死后的天國苦苦掙扎,雖生猶死,和鬼無異。
大洪水就是上帝屠殺人類,僅僅留下諾亞一家。
因為上帝的承諾,猶太人就可以理直氣壯的去屠殺、奴役他人,“一個活物都不留下”,也可以相互殘殺,甚至殺掉自己的子女為兌現(xiàn)對神的承諾。
世俗,的確難以理解宗教的邪惡。
應該承認宗教對人類的發(fā)展有有益的作用,比如平等的觀念、博愛的思想、節(jié)制欲望等等。就像我們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也有好的一面一樣,促進了科技進步,可以作為反面教材、減少了人口等等。
500年前,歐洲開始文藝復興,稱基督統(tǒng)治歐洲的一千年為黑暗的中世紀。的確,500年來,西方出現(xiàn)了有據(jù)可查的歷史、哲學、文學作品,終于脫離了野蠻,走上了文明大道。
中國文明,一開始就是自然的、人本的,是真正的人的文明。2500年前,道德經就提出“道法自然”、“有無相生”,開創(chuàng)和宗教文明不同的人類文明系統(tǒng),也是科學的、合乎邏輯的、真正的人的文明系統(tǒng)。
自然、科學、人本、世俗、和平的觀念得到了人類的一致遵從。
無私、無身、無怨、無言,還需要宗教文明再思考幾百年才能夠明白。
大道無形,大德無聲,圣人不言。
中國文明的偉大,連中國人自己都忘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