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雙伍、字一十,自幼喜愛繪畫,祖籍廣西桂林;中央美術學院李鐵生工作室研究生,畢業(yè)于廣西師大美術系,進修清華美術學院。許多年來在恩師的傾心授業(yè)和教導下,本著老實做人、認真做事,精研傳統(tǒng)與關注寫生并進,繼承中國繪畫寫生傳統(tǒng),堅持不懈深入生活、走向大自然,不畏艱辛,用自己獨特的觀察方式方法和感悟到的筆墨語言、去深入描繪全新的、特殊的筆墨藝術境界。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歷史交匯點,在古典文化和現(xiàn)代文化的蛻變中,叩響造化本質與藝術本質的求索里,逐漸形成自己的藝術理念和藝術觀點,讓自己的向學之旅同藝術之路顯得更加穩(wěn)健充實…
——青年畫家鄧雙伍述評
鄧雙伍、山水畫家、自幼喜愛繪畫,研讀不輟;生長在美麗的廣西桂林,青年時代一直堅持畫畫,學畫期間有很多思考,也遇到了一些艱難困苦,最讓他迷茫的就是繪畫的方向不明確,以及到底應該堅持和堅守的繪畫道路與底線究竟是什么。
所以2011年他毅然決然的離開了故鄉(xiāng),下了很大的決心來到了首都北京,這個中國文化藝術的中心、學術的匯集地,北京是畫家聚集的地方,
大家云集的地方;進入了他心怡已久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理論與書畫研究的高研班,進行為期一年的學院派教學訓練,我任他的班主任助教老師,就這樣我們認識了。
雙伍初來學習的時候并沒有引起我的注 意,為什么呢?因為他是一個不怎么說話的人,他可以一直默默的坐在一個地方,認認真真的去畫他的畫,也很少參與同學之間的閑聊與玩笑,甚至在一些同學聚會上、他也只是靜靜的坐在旁邊。
時間長了了解他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他的身上是具有一些古人所提倡的非常好的品質的,比如古人講的“慎獨”。
慎獨是君子修身的手段,也是魏晉以來高士所秉持的一種品質。
他經(jīng)常自嘲的跟我說:“葛老師,其實我這個人呢就是喜歡繪畫、在生活中不怎么發(fā)言,也不善與人交流,直性子一個、有時候還怕說錯話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實際上他正是這樣的人,在工作室學習的過程中,在導師引領下,系統(tǒng)的通過了上下兩個學期的訓練。
臨摹了包括龔賢、宋人,黃賓虹、以及石濤、李可染、陸儼少等近現(xiàn)代大家的作品;每一次在完成作業(yè)的數(shù)量以及質量上、給我的感覺都是盡了他最大努力的結果、
很多同學一到交作業(yè)的時候就拿出一兩張畫,一看就知道是敷衍了事,而雙伍有時候也是拿出一兩張,但在這兩張的后面有著10張8張他選下去的這種累積。
這種對自己的認真、和他堅守慎獨的本性是分不開的,所以他的畫進步很快。隨著時間長了,他也慢慢的跟我敞開心扉,因為我是他的班主任助教老師,很多事情我是了解他的;
其實他也是一個內(nèi)心如火一樣的人,同學之間很多人發(fā)生了這樣那樣的狀況時, 他也會熱情的伸出雙手去幫助他們,去關心他們。
桂林是一個畫家云集的地方,當?shù)匾渤霈F(xiàn)了很多非常好的高手,整體來看桂林當?shù)氐漠嬶L是追求一種水氣比較大的、清潤的、 干凈的感覺,這和它的地域有關。
雙伍因為通過長時間北派山水訓練,他的畫既有桂林畫派的秀韻, 蒼茫、也兼有北派的雄渾和博大,這就使他的畫有一種獨特的個性和味道,存在桂林畫壇的這些畫友中間。
開始的時候、實際上畫友們也不理解,因為每一個地域都有它地域約定俗成的審美,我們稱這種審美為普遍的大眾審美;但是對一個畫家的要求是什么呢?或者說什么樣的人才能稱得上畫家呢?
答案應該是要有和別人不一樣的審美、要畫出和別人不一樣的畫面,用你和別人不一樣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自然中完全不同的景象,把它用你學習傳統(tǒng)、體會自然提煉出來的技法反映在你自己的畫面上,
這才是畫家。我以為在這上面雙伍是基本做到了,并且是作到持之以恒的追求??v觀他的畫面-因為在工作室里扎實的訓練,他首先非常熟練的運用了桂林畫派特有的強化線條、強化濕潤的水墨這種帶有桂林地域特性畫法之外,
畫中還有李可染、賓虹先生的黑渾、清透, 也有石濤、陸儼少先生的才情肆意的橫涂豎抹;所以他的畫是耐品的、耐看的、是具有學術性的。
我們每年春秋兩季出去寫生,雙伍多數(shù)時間都能跟上隊,去近距離的聆聽導師的見解、向周圍的同學去學習。他是一個注意內(nèi)修的人,也是一個善于思考體悟的人,
所以說他的畫面中呈現(xiàn)了一 種很奇特的南北交融的一種特殊的感受, 這種感受尤其在這幾年慢慢的展露端倪。
一個畫家窮其一生實際上都是在畫對古人的感受、對當下的感受、以及最終畫出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那么這三個階段在禪宗來講是:“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
他通過這些年的積淀和努力、我感覺已經(jīng)達到了見山不是山的階段了,現(xiàn)在他正努力的向畫出自己的本心邁進。見山不是山到見山又是山,是一 種追求相外的相,形外的形的階段,在歷史上也就是少數(shù)的人才能達到, 但是要窮其一生去追求;不善言談的雙伍正在這條寂寞的路上奮勇的跋涉者之一,我堅信那是可以期待的事情,最后祝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取得更大成績!
作者:葛濤
號九發(fā)居士,學者。大騫世界書畫研習社導師,清華美院書畫高研班創(chuàng)作課程導師,主講教師,評審委員會委員,山水教研室主任。江山問道水墨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