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藝術公司的年輕職員、教師、書店伙計、學生、傳道士……文森特·梵高曾經(jīng)的角色。直到27歲時,他決定投身作畫,這一決定從此改變了美術史。
一、早年的梵高(1853–73)
1、津德爾特
1853年3月30日,文森特·梵高出生于荷蘭布拉邦地區(qū)的小鎮(zhèn)津德爾特。一年前的同一天,他的父親——基督教牧師西奧多魯斯·梵高和母親安娜·卡本特斯的第一個孩子(取名為文森特)在出生后不久,不幸夭折。為了紀念他,夫婦倆為次子取了同樣的名字。第二個文森特順利地來到人世,在他之后,家里還陸續(xù)多了三個妹妹和兩個弟弟:安娜、提奧、維爾、莉絲和科爾。梵高一家常在津德爾特周邊散步,這在未來的大畫家心中種下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向往。
2、學童
11歲時,梵高從津德爾特鎮(zhèn)上的學園轉學至澤芬貝亨的一家寄宿學校。他在那兒過得很不開心,但是還是完成了基礎教育的學習。小梵高不時會畫些畫,但并沒有展現(xiàn)多少藝術天分。13歲時,他去了蒂爾堡讀中學,功課還不錯,尤其是語言課的成績很好;可是,在第二個學年(1867–68)就中途輟學,原因不為人知。從此,梵高沒有再上學。
澤芬貝亨的車站大街。左邊的白色房子就是梵高在1864-66年間就讀過的寄宿學校
3、藝術公司年紀最小的職員
16歲時,梵高經(jīng)叔叔的介紹進了古比爾國際藝術公司當學徒,在“森特叔叔”(對同名叔父的昵稱)開設的海牙分店干活?,F(xiàn)存最早的梵高書信就是寫于他在古比爾公司度過的早年時光。1872年9月,梵高開始了和弟弟提奧持續(xù)一生的書信往來。提奧于1873年開始在布魯塞爾的古比爾分公司工作。同年,梵高被調去了公司在倫敦的分店。
二、尋找方向(1873–81)
1、藝術和宗教
在倫敦,梵高訪遍了大英博物館、英國國家美術館等著名藝術展館。他所崇拜的畫作中就有“農(nóng)民畫家”讓·弗朗索瓦·米勒、朱爾·布列東等大師的作品。他也大量閱讀,從美術館導覽文字、雜志,到文學和詩歌,無所不納。1875年,梵高被調去巴黎,這一時期他對宗教產(chǎn)生興趣,在給提奧的信里出現(xiàn)了大段的《圣經(jīng)》引注和對教堂講道的關注。盡管藝術充滿興趣濃厚的,但梵高卻越來越對藝術公司的工作不以為意。古比爾公司自然也注意到了這一點。1876年,他被解雇了。
2、教員
從古比爾公司離職之后,梵高回到了英國,在拉姆斯蓋特一家寄宿制的男校義務性地做助教。不久后,他又在離倫敦不遠的埃爾沃斯一所教區(qū)牧師辦的私人學校里找到了一份領薪的工作。這讓他得以在學校和周邊的村鎮(zhèn)里講道,但這份工實在沒什么前途可言。1876年底,梵高回到荷蘭布拉邦,和父母一起過圣誕節(jié)。之后,他采納了父親的建議,沒有再回到英國。
倫敦彼得森和特南綠地的教堂
3、書店伙計
“森特叔叔”又幫了一次忙。1877年1月,他幫梵高在鹿特丹附近的多德萊赫特找到了一份書店里的工作。但梵高仍醉心于宗教。他的父母也開始擔心起來,兒子已經(jīng)24歲了,卻仍未有清晰的人生目標。幾個月后,父母同意了梵高攻讀神學的計劃。但他沒有學歷,所以需要先通過入學考試。
4、學生
梵高在阿姆斯特丹和叔叔同住了一年。另外一位在教區(qū)擔任執(zhí)行牧師的叔公幫他復習迎考。然而梵高缺乏學習的專注力,他更喜歡在城市里游蕩,或是去周邊的鄉(xiāng)村跋涉。家族的一切支持似乎都落了空,不久后, 叔公就讓他徹底放棄上學的打算。
阿姆斯特丹的海軍造船所,梵高和他在此擔任所長的叔叔曾住在這兒
5、業(yè)余傳道士
盡管放棄求學,梵高仍然很想為主服務。他離開阿姆斯特丹前往比利時尋找新的機會,在伯雷那琪礦區(qū)做業(yè)余傳道士,給病弱的礦工上課,為他們讀經(jīng)。
6、煤礦場的基督
梵高在伯雷那琪與礦工家庭同住,分擔他們的窮困之苦。他睡在地板上,將隨身物品分送給大家。他的付出和奉獻贏得了“煤礦場基督”的稱許??设蟾邲]能如愿在礦場建立起一個緊密的教徒團體,他的合同也沒有得到延續(xù)。
7、轉折點
梵高常在給弟弟提奧的信里附上一些小幅素描畫,有時則畫出他的所見所聞。提奧建議他將精力集中在畫畫上,這一建議使梵高的人生進入了一個轉折點。梵高逐漸相信,以畫家的身份也能為主效力。1880年10月,他搬去了布魯塞爾,開始研習繪畫技巧,交游畫家團體,但不再有穩(wěn)定的收入,提奧因此不時接濟他。
提奧·梵高,梵高的弟弟
三、畫家生涯之初(1881–83)
1、從埃頓到海牙
1881年春,梵高搬去布拉邦地區(qū)的埃頓,和父母同住。他勤奮習作,常去戶外寫生。當時,弟弟提奧被提拔為古比爾公司巴黎分部的經(jīng)理。他從財政上支援梵高,讓梵高得以全身心地追求藝術造詣。相反地,梵高的父母則對大兒子選擇以作畫為生的決定失望至極,這在他們眼中無異于人生的失敗者。梵高偏偏又在這時愛上了表姐凱伊·沃斯。凱伊的丈夫早逝,她無意和梵高有任何瓜葛,但梵高卻對她展開了契而不舍的熱烈追求,這讓家里也無法接受。在和父親大吵之后,梵高于1881年圣誕節(jié)的當天離開了家,在海牙找了一處容身之地。
凱伊·沃斯和兒子揚,1881年左右
2、莫夫
梵高在海牙期間和遠房表親——當時已成名的畫家安東·莫夫學畫。他覺得自己的繪畫技巧尚不夠好,因而廢寢忘食地不斷練習。其間,一位叔伯給了他平生第一份委托創(chuàng)作的任務:十二幅海牙市景畫。這一系列作品的創(chuàng)作讓梵高得以提高作畫中的透視技巧。莫夫教給他水彩畫和油畫的基本技法,他那時幾乎每天都去莫夫的畫室。
《斯海弗寧恩海灘上的驢子》,安東·莫夫,1876年
Vincent van Gogh, 海牙紳士運河-王子運河轉角處的橋和房屋, 1882
3、痛苦的愛戀
1882年初,梵高邂逅了西恩·霍倫尼克。她成了他的模特和戀人。梵高的朋友們和家人(包括莫夫)都大為驚訝,因為西恩曾經(jīng)淪落風塵。更有甚至之,她當時身懷六甲,還帶著一個五歲的女兒。但梵高對西恩充滿同情,決心要照顧她的生活。倆人租了一處房子,讓西恩和她的幼女及剛出生的嬰兒得以棲身。提奧對哥哥的這一選擇雖無法認同,但還是照常給予經(jīng)濟上的資助。最終,執(zhí)拗的梵高還是意識到他和西恩的關系沒能像他期望的那樣發(fā)展,于是決定了斷。
左圖:《悲傷》,文森特·梵高,1882年。右圖:《抱著孩子的女子》,1883年。
4、德倫特之行
和西恩分開之后,梵高去了德倫特的鄉(xiāng)間,畫當?shù)氐幕囊罢訚伞KX得當?shù)仫L景美好,讓人心曠神怡。不過,德倫特也不只是給了他寧靜和靈感。不到三個月之后,風雨、嚴寒和孤獨就迫使梵高離開德倫特,去往父母在布拉邦省紐恩南的新家。
Vincent van Gogh, 泥沼地里的兩個農(nóng)婦, 1883
四、農(nóng)民畫家(1883–85)
1、農(nóng)民生活
1883年12月,梵高再次搬回和父母同住。他先在家中房子的后方開辟了一個小畫室,數(shù)月后又在鎮(zhèn)上租了一處大一些的空間。當時的紐恩南算得上是“農(nóng)民畫家”的理想之地。不少農(nóng)民、鄉(xiāng)間勞工和織工都住在那兒,梵高有機會時常常臨摹這些人物。1884年初,梵高向提奧提出,希望用畫作回饋提奧對自己經(jīng)濟上的支持。這一美好的想法是,提奧可以把畫拿去巴黎的藝術市場上賣,但這并不現(xiàn)實:法國的“口味”偏好色彩,而梵高此時的畫調尤其暗淡。他自然可以改變畫風,但這不是短期內(nèi)就能實現(xiàn)的。
紐恩南牧師住房后院,梵高的畫室位于右側低矮的屋子里
2、吃土豆的人
梵高的父母感到和兒子同住并非易事,他的行為總是有些反常。父親在1885年3月底去世,不久后梵高就離開家,搬去畫室住,著手畫《吃土豆的人》?!耙雇?,農(nóng)民們圍著一盤土豆而坐”,梵高傾心于這一場景的魅力。這時候的他已經(jīng)煙不離手,錢大多還要用于買作畫所需的材料,所以只能節(jié)食儉用。同年晚些時候,梵高決定去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的美術學院上學。從此,他告別故鄉(xiāng)荷蘭,之后再也未回來過。
3、安特衛(wèi)普
梵高在安特衛(wèi)普受益良多。這兒有優(yōu)質的畫具,提供模特的繪畫俱樂部,以及教堂和擁有無數(shù)藝術作品的博物館和畫廊。美術學院的繪畫課程對梵高來說反而太過保守了。
Vincent van Gogh, 擲鐵餅者, 1886
Vincent van Gogh, 叼煙的骷髏, 1886
4、巴黎
梵高在這座佛蘭德城市沒有久留。他和提奧商量著打算前往巴黎,跟畫家費爾南德·科爾蒙學畫,當時科爾蒙在外國學生中很受歡迎。提奧開始張羅另找一處足夠大的房子,以便和哥哥同住。但在他找到之前,1886年2月底梵高就不請自來了。
五、由暗轉明(1886–88)
1、啟發(fā)
提奧在巴黎蒙馬特大道上的古比爾藝術公司任經(jīng)理一職,他將當時杰出的現(xiàn)代派畫家克勞德·莫奈等人色彩鮮明的作品風格介紹給哥哥。梵高也在費爾南德·科爾蒙的畫室里結識了一眾新派的畫家,包括亨利·德·圖盧茲-洛特雷克、埃米爾·伯納德等。新印象和新朋友對凡高的畫風漸生影響,激勵他去自由地嘗試。很快,《吃土豆的人》中的那般暗淡色調就被明亮的色彩取代了,體現(xiàn)在《蒙馬特高地和采石場》等作品中。
費爾南德·科爾蒙畫室里的學生們,1885年左右
2、光線,顏色,輪廓
在巴黎期間,梵高的畫作受現(xiàn)代繪畫的影響,色調逐漸變得明快起來。他開始采用較明亮的色彩,以短促的落筆發(fā)展自己的風格。作品主題也隨之而變,從鄉(xiāng)間勞工轉向描繪咖啡館、大街景、塞納河畔的田園鄉(xiāng)村和花卉靜物等。他也嘗試了更多“商業(yè)性”的主題,如人像肖像畫。不過,聘請模特的費用高昂,梵高大部分情況下是坐著畫自己。當時的巴黎藝術市場盛行日本浮世繪版畫印張,梵高也在其中發(fā)現(xiàn)了新的靈感源泉,和提奧一起收藏了些許。其中具有東方特色的粗糲輪廓、遮幅和色彩對比很快就在梵高自己的作品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大橋驟雨》,歌川廣重,1857年;右圖:《雨中的橋》(仿歌川廣重作品),文森特·梵高,1887年
梵高(后)和埃米爾·伯納德在巴黎附近阿斯涅的塞納河畔,1886年左右。
3、普羅旺斯
兩年之后,梵高對巴黎繁雜的都市生活產(chǎn)生了厭乏。梵高渴望鄉(xiāng)村的寧靜、陽光和“日式”風景的光線及色彩。為此,他將希望寄托在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1888年2月20日,在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之后,梵高終于到達了隆河上的小鎮(zhèn),阿爾勒。
六、法國南部(1888–89)
1、阿爾勒的黃房子
梵高對阿爾勒明媚的陽光和色彩感到很高興。他熱情滿溢地勤奮工作,畫茂盛的果林和收割麥子的農(nóng)工,也去到海邊畫海上的船只,畫風變得松弛而更有表現(xiàn)力。梵高和弟弟提奧的通信中,告訴自己的想法,希望召集一群畫家朋友在阿爾勒建立一個“南方畫室”,提奧可在巴黎出售他們創(chuàng)作成果。
Vincent van Gogh, 豐收, 1888
Vincent van Gogh, 圣瑪麗海灘上的漁船, 1888
2、保羅·高更
懷著建立“畫家據(jù)地”的夢想,梵高租下了拉馬丁廣場上“黃房子”中的四間屋子。保羅·高更是第一位(后來可知也是最后一位)搬來和梵高同住的畫家。在梵高幾次三番地游說之后,高更終于在1888年的10月末來到了黃房子。為了哥哥的愿想,提奧還不得不給高更出旅費。
黃房子,梵高在阿爾勒的住處
3、共事的日子
梵高和高更孜孜不倦地一起工作了一段時間,合作產(chǎn)生了多幅卓越的作品。然而,兩人對藝術的見解迥異,經(jīng)常發(fā)生激烈的爭論。
Paul Gauguin, Vincent van Gogh Painting Sunflowers, 1888
Vincent van Gogh, 高更肖像畫, 1888
4、割耳事件
高更主要憑記憶和想象創(chuàng)作,而梵高偏好于畫眼前之所見。個性的差異使得兩人之間的摩擦日漸升級。高更威脅說要離開阿爾勒,這逐漸激化了梵高的情緒和壓力,他變得憂心焦躁。終于有一天,梵高拿著一把剃刀恐嚇了高更。當天晚上,他在黃房子里將自己的耳朵割下一塊,包在報紙里,送去給附近紅燈區(qū)的一個妓女。
5、夢想幻滅
在割耳發(fā)生的第二天早上,梵高就進了阿爾勒的醫(yī)院。聽聞消息之后,提奧匆忙登上了南下的火車。提奧在高更的陪同下去醫(yī)院探視梵高,之后就趕回了巴黎。梵高組建共有畫室的夢想幻滅了,他對割耳事件記憶不清。1889年1月初,出院之后的梵高重新拿起了畫筆??墒牵S后的幾個月內(nèi)他的精神病狀起伏不定。5月中,出于對病情復發(fā)的懼怕,他自愿住進了圣雷米的精神病院。
七、入院治療(1889–90)
1、醫(yī)院內(nèi)外
一旦在圣雷米的醫(yī)院恢復得還行,梵高就著手投入創(chuàng)作。在病情穩(wěn)定的日子,他常常畫療養(yǎng)院圍墻內(nèi)的花園,后來也獲準到醫(yī)院外面去作畫。院方也額外分配給梵高一個房間當作畫室,他在那兒創(chuàng)作了多幅作品,包括對倫勃朗和米勒等大師作品的臨摹。但他的精神病況卻依然不穩(wěn)定。有一次,他在極度錯亂之下吃下了一些油畫顏料,之后被禁止工作了一段時間。雖然病情狀況飄忽不定,但梵高在圣雷米期間卻十分多產(chǎn),在一年的時間內(nèi)完成了大約150幅油畫的創(chuàng)作。
圣雷米圣保羅修道院的精神病院
米勒作品《打谷者》印張,1853年,及《打谷者(仿米勒作品)》文森特·梵高,1889年
Vincent van Gogh, 畫室的窗戶, 1889
2、杏花開
提奧于1889年4月在阿姆斯特丹和喬安娜·博爾完婚。1890年1月,梵高在圣雷米接到了侄兒出生的喜訊,提奧和喬以梵高的名字為自己的新生兒取名為文森特·威廉·梵高。梵高從醫(yī)院給他們倆寄去了一幅特別的作品:《杏花開》。
喬·梵高和兒子文森特·威廉
3、獲得認可
1890年初,六幅梵高的油畫參加了比利時“二十人”畫家協(xié)會在布魯塞爾的群展。藝術評論家阿爾伯特·奧里埃之前已經(jīng)就梵高的作品發(fā)表了一篇評價正面的文章,這六幅作品中的《紅色的酒莊》更在展覽期間就被購買,凡高的作品開始得到外界的認可。這雖然不是第一次被展出,但提奧自1888年起就向巴黎一年一度的“獨立藝術家沙龍”遞交梵高的作品。1890年3月,他的十幅畫作被挑中參與沙龍展覽,反響甚好。
《紅色葡萄園》,文森特·梵高,1890年,莫斯科普希金美術館收藏
八、最后的歲月(1890)
1、瓦茲河畔奧維爾
1890年5月,梵高離開了圣雷米的精神病院,前往畫家聚居的瓦茲河畔小鎮(zhèn)奧維爾。奧維爾有著梵高向往的平靜和安寧,離巴黎也近,去探望提奧很方便。那里還有一位名叫保羅·加歇的醫(yī)生,能夠為他的病情提供不時之需。梵高很快就和加歇成了朋友。加歇平日里也會畫一些畫,他建議梵高全身心地投入對藝術的追求。梵高也完全照做了,他近乎狂熱地畫著奧維爾小鎮(zhèn)及周邊的花園和麥田。在這一段時間內(nèi),他廢寢忘食,基本上每天創(chuàng)作一幅作品,健康狀況似乎也有所好轉。
《加歇醫(yī)生的肖像畫》,文森特·梵高,1890年
“拉芙客棧”,梵高在瓦茲河畔奧維爾的住處
2、財政憂慮
1890年7月,梵高前去巴黎看望提奧一家,得知弟弟正打算辭去擔當多年的藝術公司經(jīng)理一職。提奧想自己開公司,這將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資金危機。梵高聽聞后,擔驚受怕地回到了奧維爾。提奧和妻子喬都給梵高去信,讓他不用擔心。但經(jīng)濟上的不確定和對舊病復發(fā)的恐懼讓梵高的健康狀況一蹶不振,他無法擺脫面對未來的憂郁情緒。
3、自殺
無論梵高感受到鄉(xiāng)村生活多么地“健康和令人振作”,他的病情和對未來不確定的擔憂逐漸變得很嚴重。1890年7月27日,梵高走進一處麥地,朝自己的胸膛開了一槍,隨后,踉蹌著回到寄宿的拉芙客棧。提奧從巴黎匆忙趕到奧維爾,陪伴在哥哥的身旁。兩天后,他因傷勢過重與世長辭。1890年7月30日,梵高被埋葬在奧維爾,身后留下了巨大的藝術遺產(chǎn):超過850幅油畫和約300件紙上作品。
Vincent van Gogh, 烏云下的麥田, 1890
Vincent van Gogh, 樹根, 1890
九、離世之后(1890–1973)
1、紀念展
梵高去世六周之后,提奧為他舉辦了一場具有紀念意義的展覽。長期的操累和痛苦積勞成疾,提奧的健康也每況愈下。展覽結束不久,他辭去了藝術公司的工作,身體迅速不堪重荷。提奧進了烏特勒支的一家診所治療,飽受梅毒所引起的身心痛楚。1891年1月底,他在醫(yī)院去世,離梵高辭世僅僅不到半年的時間。梵高的畫作因此交由提奧的遺孀喬·梵高·博爾保管。
提奧位于烏特勒支的墓
2、提奧的遺孀喬·梵高
提奧死后,他的遺孀喬帶著兒子文森特·威廉,以及梵高和提奧的藝術藏品搬去了荷蘭中部的小鎮(zhèn)布森。1901年,喬再婚嫁給畫家約翰·科恩·高斯肖克,兩年后,一家人搬到了阿姆斯特丹。喬以多種方式嘗試提升梵高畫作的知名度,包括向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出借參展等,越來越多的買家因而對梵高作品興趣大漲。1914年,喬首次將梵高寫給提奧的書信輯錄發(fā)表,同年,她將提奧移葬至法國奧維爾哥哥梵高的墓旁。
瓦茲河畔奧維爾,文森特·梵高和提奧·梵高的墓
喬與第二任丈夫約翰·科恩·高斯肖克及兒子威廉·梵高于阿姆斯特丹家中;右圖:首版凡高寫給提奧的書信
3、梵高美術館
喬于1925年過世,梵高和提奧的藝術收藏傳給了她的兒子,工程師文森特·威廉·梵高。1930年,文森特·威廉·梵高將伯父的油畫作品出借于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展出。
梵高聲名大噪之后,有輿論希望將他的作品統(tǒng)一安置在一家專業(yè)美術館。 1962年,經(jīng)荷蘭政府同意,梵高弟弟的兒子將梵高作品轉交至文森特·梵高基金會。作為回報,政府著手興建梵高美術館,確保梵高的作品永久性地向公眾開放展出。
十一年之后,梵高的作品從市立美術館搬到了由荷蘭著名建筑師、設計師格里特·里特維德專門設計的獨幢建筑里。1973年,荷蘭王國女王朱麗安娜為梵高美術館揭幕。從那時起,美術館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訪客參觀?,F(xiàn)在,梵高美術館每年接待參觀者的數(shù)量多達15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