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艾青故鄉(xiāng)詩意般的土地上
圖/文|石上流
侄女遠嫁金華,讓我有機會來到了那里,也讓我有機會來到了“人民的詩人”艾青的故鄉(xiāng)——金華傅田鎮(zhèn)畈田蔣村。
婺江兩岸,鐘靈毓秀;雙尖山下,人文蔚起。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了陳望道、馮雪峰、吳晗、施存統(tǒng)、施光南等一批世界級文化名人。燦如星斗的金華文化名人中,還有一顆閃耀著人性光輝的明星,他就是“中國詩壇泰斗”——艾青。
行走在詩意般的土地上,內(nèi)心開始變得柔弱,開始變得纖細,開始變得多情,風吹花落便覺雨,石上流水似鄉(xiāng)音。
啊,“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艾青的詩句撩撥起了我心中一陣陣漣漪,我在詩情蕩漾的秋風里走進了畈田蔣村,走進了艾青故里。
蔣村寧靜中顯得那么平和,雖然一幢幢明清古屋明擺著歷史的久遠,但它卻謙遜得花草不艷流水無聲,仿佛唯有如此才能顯示出艾青故里特有的氣韻與風度!
我沿著今人修建的艾青大道朝村里走去,大道兩旁設(shè)置的“艾青詩廊”,指引著我朝村莊深處走去。漫步將村,就仿佛置身在詩的王國里,地面、屋頂、墻壁、門廊、花壇······庭前屋后不但隨處可見艾青的詩,還有徐志摩、余光中、汪國真等等詩壇大腕的名篇名句,那一首首充滿愛恨情仇熾熱的詩句,將蔣村的初秋打扮得多姿多彩絢爛無比,我們走在詩路花雨里,來到了艾青故居。
艾青故居坐落在蔣村東側(cè),粉墻黛瓦江浙民居沒有飄檐,墻面上雨水洗刷的痕跡斑斑駁駁,似乎在訴說著這大戶人家歷經(jīng)的風風雨雨起起落落······
今天來故居參觀的就是我們一行五人,這讓我可以靜下心來細細品味,九月的陽光從天井里射進來,使本來有些幽暗的廳堂廂房有了一些亮堂。故居總體布局是那種四合院般的模樣,但房子有兩層,除了大廳,樓上樓下的每間房里陳列著艾青的生平事跡、老照片和他出版的書籍,濃縮了這位中國現(xiàn)代詩代表人物坎坷而輝煌的一生。
艾青原名叫蔣正涵,1910年出生在蔣村一個富裕家庭,但算命先生說他“八字剛強”克父克母,一落地就送到本村貧苦人家去了,于是以后才有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這樣的光輝詩篇!蔣正涵18歲離開蔣村來到了杭州西湖藝術(shù)院學畫畫,翌年又遠赴法國求學,1932年回國就在上海加入了中國左翼美術(shù)家聯(lián)盟,他真的“克父克母”背叛了他的地主家庭,開始從事革命文藝活動。
誰知道,剛踏征塵便著風和雨,被反動當局抓捕入獄關(guān)了三年。人生無常,蔣正涵哪里知道,這次牢獄之災竟改變了他的人生走向!身系囹圄不能畫畫,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他想到了他的保姆大堰河,想到了大堰河喂養(yǎng)他長大的乳汁,想到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想到了······感情的潮水如開閘的洪流奔騰咆哮一瀉千里,他用他那雙畫畫的手洋洋灑灑寫出了他的成名之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也因此奠定了艾青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那年,艾青,23歲。
在故居的大廳里,我與管理員蔣祥榮交談起來,他說:“大堰河其實是名叫大葉荷,可能是艾青記錯了?!蔽倚Χ鸬溃骸安豢赡苡涘e,大葉荷哪里有大堰河好聽啊,大堰河,那是詩化了名稱,是有象征意義的?!笔Y祥榮是懂非懂地點了點頭,接著告訴我:艾青曾經(jīng)四次回到蔣村,最后那次回家是1993年,他去了大堰河故居,去了大堰河墓地,他是為送保姆大堰河最后一程而回來的。
我聽了,眼睛不覺濕潤起來······我知道,那次艾青離開蔣村,曾深情地告白:“親愛的雙尖山,你是我的搖籃!”我知道,三年后,艾青隨他深愛著的保姆大堰河而去······在艾青故居的后花園里,有一塊嵌在墻上的大理石上鐫刻著艾青夫人高瑛寫的《思念》,我對碑輕聲吟哦:“艾青,我要告訴你,院中的玉蘭又在開花。這是你最喜愛的花,因你,我更加愛護它······”
啊,在黑龍江北風呼號的冰天雪地里與艾青抱團取暖的夫人高瑛;啊,在新疆黃沙飛揚茫茫戈壁灘上與艾青相濡以沫的夫人高瑛;啊,與艾青患難與共不離不棄歷經(jīng)了二十一年磨難的夫人高瑛,只有你,才知道,艾青,為什么那么喜愛潔白的玉蘭花!只有你,才知道,艾青,為什么能與聶魯達、希梅達一起被列為世界三位最偉大的人民詩人!
作者簡介:筆名石上流(本名:魏向文)。江西省作協(xié)會員,長期從事新聞與企業(yè)文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