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今日頭條 立川觀察
電動汽車、智能駕駛這些高科技與汽車行業(yè)的結合這幾年一直吸引著大家的關注。
高科技公司幾乎都在摻和汽車這個傳統(tǒng)行業(yè),科技巨頭谷歌自動駕駛已經經過較長時間的測試、而為電動汽車而生的特斯拉更是在電動汽車領域打下了較好的口碑和基礎。
科技巨頭蘋果早在2015年開始籌備自己的蘋果汽車團隊,被命名為“泰坦計劃”,團隊計劃招聘5000人,成立之初,蘋果汽車四處挖人,從傳統(tǒng)汽車到電動汽車特斯拉,根據人力資源社交平臺領英的數據,蘋果短短半年時間就從特斯拉挖人46名,涉及汽車產業(y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其中還包括重金挖掘自動駕駛方面的人才。
網友設計蘋果汽車
不過,現在4年時間過去了,關于apple car的消息時不時傳出,卻始終沒有具體的產品面世。
近日根據外媒報道,特斯拉工程副總裁邁克爾·施韋庫奇(Michael Schwekutsch)即將加盟蘋果汽車,而邁克爾·施韋庫奇主要負責電動汽車的電機動力系統(tǒng),又一得力戰(zhàn)將加盟或許預示著蘋果汽車并未如外界傳聞那般遭蘋果放棄。
今年2月一則蘋果汽車裁員200名的消息得到了蘋果官方的證實,同時蘋果也承認汽車部門有團隊整體轉崗到其他部門,一時間市場認為蘋果似乎低估了造車的難度,被迫放棄造車計劃。
而特斯拉高級副總裁的加盟打破了這一預估,同時,還有另外一則消息引起了立川的注意,就在蘋果汽車傳出裁員不久,芯片代工廠臺積電傳出將在南京再建一間8英寸的晶圓廠,而市場都認為這是為蘋果汽車的芯片提供定制服務。
這一傳聞并非空穴來風,臺積電這一工廠計劃早在去年就對外公布卻一直沒有開工,當是就有消息傳出這是唯apple car提供定制服務,由于蘋果產品的推遲自然臺積電無法開工新的工廠建設。
而近日宣布開工,被外界普遍認為是拿到蘋果汽車的訂單,否則臺積電沒有任何理由再新建一間8英寸的晶圓工廠。因為在2018年第四季度年報中,臺積電還表示上海8英寸的晶圓工廠并未滿載生產,如果不是拿到大的訂單,臺積電大可在原有工廠中進行芯片晶圓的生產。
蘋果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上野心勃勃是有理由的,未來出行方式可預見的會偏向智能駕駛,而擺脫了單調的駕駛工作,車內乘客有大量的娛樂化的需求,智能汽車將成為繼電視、手機之后的第三大屏。
蘋果作為移動智能硬件的引領者,不可能放棄汽車第三大屏的機會。
其實蘋果汽車一直在積極推進蘋果汽車的進程,從2017年開始,就有消息指出蘋果正在美國測試無人駕駛汽車。而2018年9月一份美國車輛管理局的文件中表明蘋果汽車在美國西海岸已經有70輛自動駕駛測試汽車,這些汽車由139位司機進行測試。
看起來蘋果汽車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不過按照蘋果對于產品的高標準,如果在正式面試前有任何不達標的情況出現,或許都會阻擋蘋果汽車的時間進度。
但是留給蘋果的機會似乎并不像手機行業(yè)iphone推出時那般大,在自動駕駛領域谷歌、特斯拉、百度都已經有一定里程的真實駕駛測試,而蘋果汽車的數據遲遲沒有消息。
在電動汽車領域,除了特斯拉、國內的小鵬汽車、蔚來汽車等新的電動車品牌持續(xù)創(chuàng)新發(fā)力之外,傳統(tǒng)汽車也在電動領域卯足了勁,紛紛宣布自己的電動化時間表。近日,連豪華車老對手奔馳和寶馬都聯(lián)合起來開發(fā)電動車。
不過也有不少分析師依舊堅定看好蘋果汽車,蘋果進入的行業(yè)從來都不是新的行業(yè),mac電腦、iphone手機、ipad都不是行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卻總能成為產品的顛覆者。
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棋之前預測,蘋果汽車一直按照既定時間表在推進apple car,預計最快在2023年實現蘋果汽車的正式面世。
對于蘋果汽車大家認為市場機會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