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水的星球》教學設計
江橋鎮(zhèn)中心小學 管美麗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 地球是一個液態(tài)水十分豐富的星球。
2. 地球陸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體類型。
3.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積遠大于陸地面積。
科學探究目標
1. 能耐心觀察地球儀和世界地圖,整理記錄陸地和海洋的相關信息。
2. 能用數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較陸地和海洋的面積。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 觀察細致,樂于合作,勤于思考。
2. 認同以量化方法進行觀察比較的科學準確性。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1. 知道水資源對于人類的意義,有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2. 體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能夠帶領我們認識更多的地球秘密。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地球的水域種類,定性定量地感受“地球是一個有豐富液態(tài)水的星球”,理解水資源的重要性。
難點:通過量化的方式對比陸地面積和海洋面積。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地球儀、透明計算紙、地圖、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大地球儀(便于演示)。
【教學過程】
一、聚焦
1. 看照片。讓學生看教科書第56頁地球的照片,或者教師提供一些地球的整體照片。
2. 談話1:我們已經了解了太陽和月球的一些特征,它們有很多不同之處,那地球和太陽、月球相比有哪些獨特的地方呢?最獨特的是什么呢?
3. 談話2:從表面特征上來看,地球有豐富的液態(tài)水資源,而太陽和月球并沒有這樣的特征。
二、探索
活動一 觀察地球儀
1. 明確。向學生明確“地球是一顆有著豐富液態(tài)水的星球”,現在我們一起來找尋證據。
2. 任務說明。每個小組一個地球儀,仔細觀察,看看從地球儀上發(fā)現了什么。再看看地球儀上的水域有哪些?
3. 學生觀察。提醒學生仔細觀察,不用關注國家、城市等具體的名字。重點關注水域種類。
4. 觀察分享。水域種類有湖泊、河流、海洋、冰川等。
活動二 觀察世界地圖
1. 提出問題。陸地和海洋的面積誰大誰?。拷處煱鍟?。
2. 頭腦風暴。讓學生思考和分享一下測量的辦法有哪些。
3. 呈現地圖。觀察世界地圖,判斷一下陸地和海洋面積的大小。
4. 學生觀察。
5. 交流分享。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活動三 數格子比較
1. 方法指導。
(1)將透明計算紙覆蓋在世界地圖上。
(2)數一數陸地面積和海洋面積所占的格子數。提醒學生,不占整格的可以適當地拼湊在一起,不遺漏也不重復數數。
2. 學生數格子數。小組同學之間要相互提醒,幫忙計數,避免漏數多數。
3. 分享格子數。教師用表格板書學生數出的結果。
4. 觀察發(fā)現。讓學生觀察班級數據,首先確定“海多陸少”的事實,然后再分析海洋比陸地多多少,兩者比例關系等。
5. 查看維恩圖。查看第1課的太陽和月球的維恩圖,對比一下,地球和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三、研討
1. 問題1。通過觀察,你知道地球表面陸地和海洋的面積大小有什么特點嗎?強調讓學生聯系自己在本課中觀察地球儀、世界地圖以及數格子的感受,得出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海多陸少,海洋面積要比陸地面積多很多。
2. 問題2。你認為地球上有豐富的液態(tài)水會帶來哪些好處?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水對生命的重要性,對氣候、地形、城市、運輸等的重要性,都可以談一談,教師板書。
四、拓展
1. 談話1:科學家在探索太空時,星球上有沒有水的存在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因為有水就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2. 談話2:美國最近公布了新的探月計劃,計劃在月球上尋找“水冰”。
3. 談話3:課后同學們可以去查找資料,看看人們在外太空尋找水方面做出的努力。
五、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觀察了地球儀、世界地圖,大致計算了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的大小,知道了地球是一個液態(tài)水十分豐富的星球,而且基本是“七分海洋三分陸地”的局面。豐富的液態(tài)水,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我們要保護地球,保護水資源。
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