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哈佛大學的一個有關(guān)家庭教育的論文,讓我驚出一身冷汗。
我是一個布道者,為更好的傳播“用科學教育代替?zhèn)鹘y(tǒng)家庭教育”,我會經(jīng)常翻看國內(nèi)外著名大學和權(quán)威機構(gòu)的網(wǎng)站,關(guān)注最新的科學育兒研究和報道。這么多年了,看過了無數(shù)的、各門各派的科學育兒建議后,能讓我一看到就驚出一身冷汗的理論, 越來越少了,但這個理論重新顛覆 了我的認知,原來這才是正確的“富養(yǎng)方式”。
這個報道的主題是:“孩子的衣服,不要超過3套。過了就是溺愛,會導致孩子一系列的性格缺陷?!?/p>
我自認為自己,一直在用科學的育兒方式教育孩子,但在這一點上,我跟大多數(shù)的父母一樣:總是忍不住給孩子買很多衣服和玩具。你呢?一個季節(jié),給孩子買幾套衣服?我們先做個投票吧。(溫馨提示:以前買的也算)
一個季節(jié),你給孩子買幾套衣服? (單選)
1-3套
4-6套
7套以上
投票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肯定是4-6套,占比比重最大。因為我就是這樣,同時,我身邊的寶爸寶媽們,也都是這樣的。但專家給出的危害是:
①、不節(jié)儉:導致孩子鋪張浪費。
②、不節(jié)制: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無論這個欲望是孩子的“喜新厭舊”,還是家長的“愛子心切”。
③、虛榮:愛攀比
④、不專注:影響學習。
你是否也驚出一身冷汗?很贊同作者的一句話:對物質(zhì)的追求,是人的本性和本能;而一個優(yōu)秀的人,就是懂得如何去控制這份“動物本能”。
是啊,縱觀政界、商界,優(yōu)秀的人,在衣服上面,都不太講究。
例如:各級領導開會,統(tǒng)一的黑西裝、白襯衫,外出都是中山裝;商界的就更多了,喬布斯,幾十年如一日,永遠都是黑衣服和牛仔褲,扎克伯格,同樣也都是白、灰T恤+牛仔褲。這一點,在國內(nèi)的商界人物中,老羅,是典型的代表:每次看錘子手機發(fā)布會,老羅都是一樣的深灰套裝。而我們的首富,馬云也說,他從來不在乎衣服好不好看,只要老婆買,就穿。
很多媒體都采訪過他們這個問題,得到的答案出奇的一致: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想,要去做。我要把別人花在“穿”上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是啊,對于所有人來說,時間都是一樣的,一天都是24個小時。拉開普通人和優(yōu)秀人的,不是時間,而是你把時間花在哪里。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被很多人奉為管理圣經(jīng),其中有一句話,我一直奉為我的座右銘:對于時間這個資源,我們不能增加其供應量,所以,要想增加其產(chǎn)出量,只有通過不斷提高“單位時間內(nèi)的產(chǎn)出”,才能做到卓有成效。
著名的“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如下圖),把人類的需求都離不開這個5個維度,并且從底層到高層,是以此從低級到高級。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給我們家庭教育工作者的最大啟發(fā)是:
①、普通家庭教育:不滿足孩子的高級的“自我實現(xiàn)需求”,僅僅只是滿足孩子底層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②、精英家庭教育:在高級的“自我實現(xiàn)需求”上,不斷滿足孩子,孩子就會忽略那些底層的低級需求,進而不斷追求高級的追求。
普通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 最典型的,就是我們身邊常見的:月光族。他們幾乎沒有頂層的需求,只知道在底層的生理需求上不斷索取,于是把每月工資花在吃、喝、穿上,甚至還去透支。從來沒有話再高級的“投資自我”上,導致圈層和能力,一直停留在一個水平上,永遠也沒辦法躍遷。
而精英家庭教育的孩子,父母從小灌輸?shù)乃枷胧牵焊呒壍男枨?,才是我們?nèi)松非蟮恼嬷B。所以你看那些優(yōu)秀的人,他們對于低級的“穿”的需求,幾乎沒有任何欲望,而對那些高級的、能提升自我能力、能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事情,舍得投入金錢和精力,而回報他們的,就是更美好的人生和未來。
所以,要想我們的孩子將來出人頭地,有一個美好、璀璨的未來,就要從小教育孩子,不要把時間和金錢花在“無聊的穿”上,而是要花在更有價值、更能有產(chǎn)出的事情上,比如看書學習,比如與人交流學習,比如提升自己的某一項技能等等等。
精英的孩子,都是這樣教育出來的。為什么,我們普通人不行?他們沒有比我們多一個腦袋,沒有比我們多一雙手一雙腳,更沒有一天比我們多幾個小時,為什么我們的孩子,將來就不能成為精英?我相信,只要作為父母的我們,不斷學習和改進我們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我們的孩子,將來也會是人中龍鳳,社會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