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之間的溝通、交流應該有一條親情專線,有些傳達愛與牽掛的獨特方式。即使天涯海角,也隔不斷父母對孩子的舐犢情深。
以前膠東曾有一個特別的風俗:除夕夜,父母想念出門在外的孩子,端一碗餃子到院子的水缸前面,對著清靜的水面呼喊孩子的名字,深信遠在千里之外的孩子就能聽到。當然,讓孩子感應到親人呼喊與回應的,是父母與孩子的血緣聯系,是一條永遠隔不斷的親情專線。
親情專線要建立在孩子年幼的時候,讓孩子從小逐漸了解父母與自己的親密關系,父母的人生觀念以及對自己學習、生活、做人的要求。親子關系根深蒂固之后,孩子無論有什么問題,首先想到的是父母,愿意跟父母敞開心扉地交流。
親情專線要適宜孩子的特點,每天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喊在外玩耍的孩子回家也好,和孩子之間有親密的愛稱也好,孩子在外生活時互相打電話、寫信、視頻對話也好,父母可以依照孩子喜歡的方式來建立與他溝通的方式。
有一天,我看到一個媽媽把幼兒面朝前縛在胸前,好騰出兩只手提東西。懸空著的孩子手腳抓握不到媽媽的身體,掙扎著大聲地號哭。我對她說:“您還是把孩子抱在懷里吧,讓他感覺到您的體溫和氣息、看到您的臉,他會感覺溫暖、安全?!惫唬У綃寢寫牙锏暮⒆玉R上安靜了下來,小臉貼著媽媽的前胸,一臉的甜蜜。因此,父母要依據孩子適宜的方式來建立情感溝通的專線,而不要貪圖省力。
兒子上大學以后,我每年都會在他的生日和中秋節(jié)等重要節(jié)日時,給他郵寄一個小禮包,在里面放上幾樣他喜歡吃的小食品,或者一本他喜歡的書、一件他需要的衣服等。兒子曾對同學說:“我媽媽往這寄東西很麻煩,但每次收到媽媽的禮物,我心里暖暖的。”
親情專線可以有很多方式,歸根到底是父母與孩子之間交流的語言、心靈的感應與默契,能夠深深地融進家庭的關愛、氣息與親密無間。建立起一條這樣的專線,能夠讓父母與孩子有更多的交流與理解,傳遞彼此的關愛之情、感受家的溫暖,了解彼此的生活信息。
親情專線也是一條愛的臍帶,能夠給孩子輸送生存的信息、動力與營養(yǎng)。經由這條親情專線,孩子能深刻地體會“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慈母恩情。
作者:李蔚紅(母親教育研究院研究員)
文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