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寬家長學校 張旭玲老師
家庭和睦是幸福生活的基礎,夫妻各盡其責,互相尊重,以平常心對待親子關系,孩子也會因此懂得感恩,了解對家人的責任。
中國的文化是“家文化”,中國社會是一個“家文化”的社會。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位,是以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幸福、快樂、充分發(fā)展作為前提條件的。
- 家庭帶給成員之間情感和物質的滿足,讓生活更有安全感。
- 孩子是父母生命和價值的延續(xù),讓生活更有意義。
關系和諧的家庭,家庭成員都樂于承擔家庭責任,營造充滿愛意的家庭氛圍,感恩彼此對家庭的付出,這些正能量塑造了整個家庭樂觀、努力、積極的個性。關系和諧的家庭,家庭利益被擺在至高無上的位置,每個家庭成員都為維護家庭的團結、繁盛盡到自己的力量。同時,又不過于干涉其他人的選擇,彼此既親密又保留舒適的距離。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要從避免形成不良的親子關系開始。寵溺:寵溺孩子的父母,會培養(yǎng)出不懂感恩的孩子,無論父母為自己做多少都覺得不夠。這類孩子只會索取,認為父母對自己好是理所當然。控制:父母全權掌控孩子的生活,大事小情都替孩子做主,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缺乏責任感。冷漠:在沒有親情的環(huán)境里長大的孩子,對父母的感情也是淡漠的。孩子不是父母的負擔,也不是父母的全部,偏向任何一端都可能帶給孩子壓力,也容易引發(fā)自己的焦慮。以平常心對待孩子,既將感情投入給孩子,也要把感情投入給自己的愛人,實現(xiàn)情感的平衡。不要對孩子報以不切實際的期待,根據孩子的天賦區(qū)別看待孩子的能力。有些家長學習西方的教育方法,把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當做目標,這明顯不符合中國的家庭文化。西式教育有其優(yōu)點,但這是建立在權力與義務、自由與責任的基礎上。學習西方賦予孩子權利與自由,也不能忘記讓孩子承擔義務與責任。最重要的,還是家長自身的心理健康,避免焦慮、抑郁,家長有個好心態(tài),和孩子才能有更好的親子關系。愛孩子,也要讓孩子了解家庭成員的責任和義務,讓孩子知道父母為生活付出的努力。但是,不要因為自己工作辛苦,就以此為說辭,要求孩子必須考個好成績。家庭中,每個人都應該做好自己的事,各自承擔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比如,晚回家要通知家人知道,不然家人會擔心,這就是情感責任。要考慮到自己的行為對家人的影響,考慮到其他人的感受。樹立父母的權威,不要帶孩子去應酬或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責。
不要讓孩子卷入父母的沖突。
多子女的親子關系,行為規(guī)則要一致,由大帶小。
單親家庭的子女教育,要多關心,不要因為愧疚而對孩子過度補償。
婚姻有別于單身生活,兩個人通過婚姻聯(lián)結在一起,用愛、友誼、責任構筑起牢固的城堡,共同承擔對家庭的責任。早期的婚姻制度,女性并不需要外出工作,基本上秉持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而現(xiàn)在,女性在職場上做著和男性相同的工作,這些“職業(yè)女性”能像男性一樣呼風喚雨。隨著女性的經濟獨立,婚姻不再是一個必要的選項。和諧婚姻的基礎是互相忠誠、互相尊重、互不嫌棄以及沒有經濟負擔。有些人試圖將對方塑造成自己想象中的樣子,這種做法基本是徒勞無功的。溝通是雙向的,既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要重視對方的想法。重要的事情需要一家人商量,而不是一個人拿主意。爭吵是婚姻的插曲,很多夫妻吵架的時候爭得面紅耳赤,過后卻后悔自己情緒失控,傷了對方的心。這里有個小竅門,如果自己正在氣頭上,可以改用文字溝通,因為文字有助于平復情緒。家庭關系中的常見問題
第一,爸爸不愛帶孩子。男人天性不善于帶孩子,對男人責備批評的效果遠不如鼓勵來的有效。男人擅長的方面是游戲,可以讓男人帶著孩子一起玩耍。第二,教育理念不一致。需要雙方互相協(xié)調,不要針鋒相對。第三,與雙方父母的關系不和諧。不要和父母抱怨配偶,感激老人幫忙帶孩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