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富金壁:“中庸”是富于辨證精神的思想方法


中庸是孔子提出的道德觀念與思想方法。

《中庸朱子或問》

《禮記·中庸》(據(jù)說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所撰)記了孔子對它的思考:“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p>

原來是作為政治家、思想家的孔子,長期苦苦思索“道(儒家的政治理想、主張)之不行、道之不明”的原因后,得出結(jié)論:人群有智者、愚者或賢者、不肖者之分,智者、賢者做事往往過頭,而愚者、不肖者往往做得不夠:二者都不當,社會效果不好。

為此孔子提倡一種更合乎社會、自然及人類思維規(guī)律的道德觀念與思想方法,不偏不倚的中常之道,既不“過”,又不“不及”,這就是“中庸”。

當然,《禮記·中庸》對“中庸”道德內(nèi)涵與儒者修身、治國的道理多有闡述,我們這里僅就“中庸”的思想方法及實際應用方面略談體會。

《論語·先進》記載,學生子貢問孔子:“顓孫師(子張)與卜商(子夏)哪個更好些(師與商也孰愈)?”孔子回答:“顓孫師過分,卜商不夠格(師也過,商也不及)?!?子貢說:“這樣說來,顓孫師好些嗎(然則師愈與)?”孔子說:“過分與不夠格一樣(過猶不及),都不好?!?/p>

于右任書《中庸》句

這就是孔子以“中庸”的標準來評價人(包括品德、性格、行事風格)的實例。當然,這里顓孫師(子張)不見得是智者、賢者,卜商(子夏)也不見得是愚者、不肖者。很可能顓孫師(子張)思想性格更激進、偏執(zhí),而卜商(子夏)則趨于迂緩、保守而已。孔子均予以否定。

在君子如何看待樸質(zhì)與文采關系的問題上,孔子的學生子貢說:“樸質(zhì)勝過文采,人就顯得粗野(質(zhì)勝文則野);文采勝過樸質(zhì),人就顯得虛?。ㄎ膭儋|(zhì)則史)。只有文采與樸質(zhì)兼?zhèn)涠诤?,才算君子(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p>

這是應用“中庸”的標準來觀察問題,進行個人修養(yǎng)(“文”與“質(zhì)”兩方面既不能“過”,也不能“不及”,要融洽得當——“文質(zhì)彬彬”)。顯然,“中庸”是一種更為全面、更富于辨證精神的思想方法。

李孝萱繪《二翁話中庸》

《孟子·離婁上》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原來,孟子這話主要是針對某些偏激的文人說的。

東漢趙岐解釋說:“于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后為大?!?/p>

這里是批評“高級的”不孝:中國的讀書人有的死心眼,好走極端:說孝順父母,他就一味討好服從,父母明明不對,他也不勸諫而恭順照辦,結(jié)果使父母違背道義犯了錯誤;說不應貪財,而應清廉自律,他就無論如何也不去當官,家里貧困,他也“君子固窮”,弄得老人衣食無著;娶妻生子后,容易影響孝敬老人,他就索性不娶妻,以免分心——這樣胡鬧起來,豈不也于父母不利?

清道光己酉莫氏刊本《中庸集解》

這就是孔子在《禮記·中庸》所批評的“賢者過之”,于是孟子針對他們提出三條不孝之表現(xiàn),以提防、糾正其過激偏向(至于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那涉及中國人的傳統(tǒng)迷信觀念:祖先之神靈須享受后代兒孫的祭祀,無子絕后,則祖先絕祀,便成餓鬼)。

至于世俗人,《孟子·離婁下》又列其不孝的五種表現(xiàn):“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p>

這是一般小人的不孝表現(xiàn):懶惰、好賭、好酒、貪財,只顧妻子兒女,而不顧及孝養(yǎng)父母;縱欲享樂,耽于聲色,給父母帶來恥辱;好逞強斗毆,連累父母。

這是低級的不孝,即孔子在《禮記·中庸》所批評的“不肖者不及也”,孟子當然也進行了嚴厲批評——無疑這才是全面而辨證地看待孝,是孟子運用“中庸”思想方法的精彩范例。

胡漢民書《中庸》句

順便言及,魯迅先生《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一文,對流行于世的《二十四孝圖》,特別批評了其中的《老萊娛親》與《郭巨埋兒》兩則(其他有迷信色彩的不論),前者是七十來歲的老頭兒故作幼稚頑皮逗父母開心,后者是窮人郭巨為養(yǎng)老母而埋掉幼子——皆矯揉造作,違背事理人情,屬于“過”,不但魯迅批評,古代有識者對殺子養(yǎng)親、割肉醫(yī)母之類事也是予以否定的。

在如何推行儒家的社會理想、道德觀念的問題上,孔子同樣也創(chuàng)造性地貫徹了中庸的思想方法。

如孔子推行“仁”,主張“仁者愛人”,但他并非憑空地要求人們?nèi)蹌e人,而是給“愛人”找到了一個牢固的立足點與出發(fā)點——愛己。人誰不愛己呢?誰愿意遭受痛苦呢?那好吧,你不愿意遭受痛苦,就請你別把痛苦施加到別人身上——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恕”。

你希望自己幸福,希望自己理想實現(xiàn)嗎?那么,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也讓別人幸福,讓別人的理想也實現(xiàn)吧——這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是“忠”。

舊高麗抄本《中庸章句》

有了從“愛己、利己”出發(fā)的“恕”、“忠”,“愛人”的“仁”也就不遠了。

與此關聯(lián),儒家講孝親,即孝順父母,這是容易做到的。由“孝”又衍生出“悌”與“友”,即愛兄長、愛弟妹。這也極其順理成章:哪里有孝順父母而不愛兄弟姐妹們的呢?既在家里尊老愛幼,“泛愛眾”也就不難做到了。

孟子又表述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博愛,已經(jīng)很高尚了。可高尚源于平凡,愛人始于愛己,這就是“中庸”,是儒家教育群眾、實現(xiàn)社會理想的智慧。比起墨子的“摩頂放踵,以利天下”來,雖說殊途同歸,然而似乎更易于為大眾所接受。

《呂氏春秋·察微》記了兩件有關孔門師生為善并討論為善后是否接受報酬的事。

其一是,魯國本來制訂了法律:如果有人能出錢把為他國人做奴隸的魯國人贖回來,就可以到魯國國庫去領取一筆補償金。

明嘉靖刊本《中庸或問》

子貢贖回了在外國做奴隸的魯國人,回國后卻謙讓起來,不去領國庫的補償金??鬃又懒耍f:“賜(子貢的名)做錯了!從今以后,魯國人沒有人再去贖自己人了。領取補償金,于自己品行無損,卻硬是不拿,魯國就不再有誰去贖人了。”

因為別人一見子貢不領取補償金,覺得花錢贖回了自己同胞,去拿補償金不夠體面,也就不好意思拿了??蛇@樣做于己既費力又吃虧,于是一般人就不再去贖人了。

《淮南子·齊俗》也記了此事,總結(jié)說“子貢謙讓,反而妨止了人們行善(子貢讓而止善)”。其二是,子路救了一個溺水的人,那人用一頭牛來謝他,他收下了??鬃勇犃?,贊許說:“這么一來,魯國人就會見死而施救了?!?/p>

《淮南子·齊俗》也記了此事,總結(jié)為“子路接受謝禮,鼓勵了更多的人施恩德(子路受而勸德)”。

明刻本《中庸》章句

孔子清醒地認識到,世上畢竟品德高尚者少,品德一般者多。如果一味提倡為善不求報答,那么為善的人能有多少呢?為善者又能堅持多久呢?讓為善者得到適當?shù)暮锰?,才能鼓勵眾人向善、行善。這就是“中庸”的原則——不使賢者過分,而引導一般人向善??鬃邮歉呙鞯摹?/p>

今西方許多國家都有這樣的法律:如果拾財物者將所拾財物交還本人,他將得到百分之幾的報酬;如果所拾財物在半年或一年內(nèi)無人認領,拾物者可歸為己有。據(jù)說,施行這種政策,西方、日本拾金不昧現(xiàn)象非常普遍。這倒與孔老夫子當年的中庸主張暗合了!

而我們曾在一段時期內(nèi)片面強調(diào)“無私奉獻,做好事不求報”,用心是好的,但效果不甚理想,也是事實。只有從實際出發(fā),順乎人情,導之以義,誘之以利,久而久之,才能習而成俗。

孔子的“中庸”思想,似乎汲取了道家思想的精華?!独献印肺逭拢骸岸嘌詳?shù)窮,不如守中?!薄爸杏埂迸c“守中”顯然有共通之處。第六十章:“治大國若烹小鮮?!辈痪褪菑娬{(diào)要有個“度”,不能“不及”,又不能“過”嗎?

清同治十年刻本《中庸衍義》

回顧歷史,“賢者過之”的弊病,往往比“不肖者不及”為多,其危害也更甚、更烈。典型之例,如一系列“左傾”急性病,以為越“革命”越好,愈夸張愈佳:皆知不求進取、故步自封之為畏葸怯懦,而孰知罔顧事實、自我膨脹、不自量力之為虛偽狂妄浮躁也哉?

誤國誤民則同,而人之好惡則異——皆以“保守”為恥而以好大喜功為榮,是皆不解孔老夫子之所謂“過猶不及”也!

《論語·公冶長》載孔子的話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筆者按,這里指人)鮮能久矣!”至今思之,還是很有道理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相子原創(chuàng) | 黎千駒新著《孔子儒家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評介
禮記集說卷一百二十五
《孟子》卷12告子章句下詩解4仁不必同賢不必識
三字經(jīng)譯文(上)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