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郁消愁湯:柴胡、當歸、白芍、白術、茯苓、薄荷、陳皮、半夏、香附、酸棗仁、遠志、焦三仙、生龍牡、甘草。
臨床主癥:悲愁、納呆、少寐三癥并見。
2、溫經湯:臨床主癥:經期小腹涼甚,冬日手足涼,唇口干燥。
3、血府逐瘀湯《醫(yī)林改錯》主癥:叩擊右脅肋痛并引劍突下疼痛,凡辨證屬氣血瘀滯見此主癥者,皆可用本方。
4、足跟化瘀湯 丹參30克、川牛膝10克。 印會河所傳授 主癥:兩足跟按之痛,初觸地行走時痛甚,行走后反漸覺痛減。
5、隔下逐瘀湯《醫(yī)林改錯》 主癥:臍上1寸處痛明顯,兩關脈尤以右關脈澀象顯著。
6、桂枝茯苓丸 主癥:左少腹(臍的左下方)按之悸動而痛,脈右寸浮而澀,左關弦細澀。
7、升陽益胃湯:黃芪30克、黨參、白術、茯苓、陳皮、半夏、白芍、澤瀉各10克,羌活、獨活、柴胡、防風、炙甘草各6克,黃連、生姜各3克,大棗3枚。
主癥:呼氣費力而吸氣正常,體力勞動時尤甚;脈沉細而弱,兩寸尤甚,但兩尺重按有根;舌淡紅,苔薄白而水滑。
8、七味祛痰湯:紫菀、桔梗、杏仁、陳皮、前胡、枳殼各10克,炙甘草6克。
主證:咳嗽頻繁,咳吐白色稀粘痰且不爽,胸部憋悶,尤以天突穴下至10厘米胸骨之間憋悶嚴重,以致痛苦異常。
9、小柴胡湯
抓主癥:用手敲擊他的右脅肋,病人感覺右肋弓下疼痛,同時右肋弓下也有壓痛者。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yè)中醫(y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