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方言短劇
特約記者 顏 銘
陸曉光簡歷
廣東電視臺電視劇中心短劇組總導演、藝術總監(jiān)。60年代在珠江電影制片廠從事動畫創(chuàng)作,80年代起在廣東電視臺從事文藝節(jié)目編導,之后任電視劇導演,2000年起拍攝系列短劇《外來媳婦本地郎》,并任短劇《柴米新人類》《美麗冤家》《大話黃飛鴻》《扭計秀才陳夢吉》的藝術總監(jiān)。
對話《外來媳婦本地郎》
被稱為短劇鼻祖的《外來媳婦本地郎》自2000年開播以來,便以其特有的平民文化貼近性輕松地把國內其它電視劇,甚至境外眾多電視劇集遠拋身后,直取境內外所有電視節(jié)目在廣東的收視排行的第一把交椅。
日前,《外來媳婦本地郎》的播出已經(jīng)突破了千集大關,成為目前國內最長壽的電視劇。據(jù)《外來媳婦本地郎》的導演陸曉光介紹,千集后的《外》劇將會“改頭換面”,力圖再創(chuàng)收視高峰。目前,該劇正式停拍,進入劇情調整策劃階段,該劇編劇將對接下來的劇情進行嶄新設計。在《外來媳婦本地郎》的“休養(yǎng)生息”階段,我們和該劇的導演陸曉光和主管張學問進行了對話,探討《外來媳婦本地郎》成功的各方面因素。
展現(xiàn)廣東本地生活
在《外來媳婦本地郎》里,康家是個舞臺,它一方面體現(xiàn)著傳統(tǒng)的廣州市民文化,一方面又隨著來自河南、上海甚至海外的人加入到傳統(tǒng)的廣州家庭中,南北交流、中西差異在這里交融、碰撞。在這里,極具貼近性的地域文化沖突成了該劇故事最主要的看點。
記者:《外來媳婦本地郎》作為短劇的鼻祖,廣東臺開始決定制作該劇是出于什么原因?
張學問:臺里決定制作這個劇出于四個方面的考慮。第一是因為我們80年代播出的《萬花筒》的收視率比較高,是當時比較受觀眾歡迎的一種藝術形式。早期的《萬花筒》為《外來媳婦本地郎》的制作打下了基礎,我們也有了這方面的經(jīng)驗。第二,短劇的制作成本相對比較低,銷售比較快。第三,從當時的收視率調查看來,這種類型的劇市場比較需要。當然,最后一點,香港1000集的《真情》的高收視率也是促使《外來媳婦本地郎》誕生的一個因素。
記者:這個劇的劇本故事完全是原創(chuàng)的,創(chuàng)作靈感源于何處呢?
陸曉光:創(chuàng)作的靈感應該說來自香港。當時的城市短劇在香港比較流行,而且收視率高,不但在香港反響比較大,廣東也有人在看。所以在這基礎上,我們弄了《外來媳婦本地郎》,展現(xiàn)廣東本地的生活,講廣東老百姓生活周圍發(fā)生的事情,沒想到收視率一下子就上去了。
記者:您能說說具體是如何結合廣東的現(xiàn)狀,展現(xiàn)廣東本地生活的嗎?
陸曉光:廣東地區(qū)外來人員較多,外來人員的落戶和結婚不單是帶來了人才,還帶來了文化。在廣東個別地區(qū),外來工人的人數(shù)大概是當?shù)厝丝诘娜兜剿谋叮詮恼麄€廣東來說,外來人員的進入所帶來的文化對廣東文化的改變日益明顯。家庭組成便是充分突出了廣東的地域文化特點。這個家庭的媳婦們都是從四面八方來的“外地媳婦”,她們每個人都會引出一串故事。這種地域文化沖突就是一個很大也很有貼近性的看點。我們的劇以各種文化間的沖突為主。
記者:那么這些故事都是從哪里搜集來的呢?
陸曉光:劇本里的故事都是我們策劃班子生活中經(jīng)歷的事,或平時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有些是來自報紙等信息渠道。我們曾經(jīng)也弄過一次向百姓征稿的形式,但是出來的效果不太好。很多人是看了《外來媳婦本地郎》之后,仿照寫的內容,沒有新鮮感,所以我們后來極少采用征集來的稿子??傊覀兊膭《际菑钠矫褚暯浅霭l(fā)。
記者:選題上具體怎么體現(xiàn)“平民視角”?
陸曉光:首先是要娛樂性的,要搞笑的,生活化的,從百姓視角來看會喜歡的。當然,如果社會上發(fā)生什么有意思的新聞事件,我們也會將其作為題材。新聞性、時效性強的東西會偶然出現(xiàn),但不是我們這個劇的重點。因為我們的劇都在一個月以前已經(jīng)批好,拍好,也無法變了。我們注重的主要是量的正常供應,保證收視率。娛樂性是我們最看重的,也是觀眾最想要的。
記者:搜集來的這些故事,具體是怎么打造的?
張學問:故事的提綱策劃是由三位固定的女編劇來統(tǒng)籌,具體根據(jù)提綱來收集資料和編寫的班子則是一批流動性比較強的編劇。當然,這就存在一個保持劇本風格一致的問題。我們的策劃班子在看故事的時候,是按照人物的設置去構想提綱。有一個提綱出來之后,所有執(zhí)筆寫故事的編劇就得順著提綱來寫。
熟練的制作流水線
《外來媳婦本地郎》的成功背后,必然有一個合理的制作流程。這個流程的制定不是一兩天就做得到的,它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外來媳婦本地郎》便是成功跨越了這個相當長的摸索期,形成了適合他們劇本身的一個成熟的制作流程。他們是怎么一步步走過來的呢?制作和成本預算之間又應該怎么保持平衡呢?
記者:這個劇播出1060集了,現(xiàn)在的制作流程是什么樣的呢?
陸曉光:一般都是當月準備下個月的劇本,拍完以后就播出。所以在制作上比較有規(guī)律的,按照播出來的定,即“以播定制”。很多電視劇是在拍完了之后考慮播出問題的,像賣片啊。但是我們這個劇卻與之相反,是按照一年播出的量來制作同等數(shù)量?!锻鈦硐眿D本地郎》是一年200多集的量,平均每月在 18集左右。一直是邊拍邊播的模式,即這個月電視臺那邊在放,工作室這邊在制作,保證了供應量。
記者:最開始的制作流程就是這樣的么?
陸曉光:剛開始不是邊拍邊播的。一般是先拍完了幾十集之后,剪完了做完后期再開始播。剛開始的創(chuàng)作階段,模式還沒有形成,不了解這樣一部短劇的制作難度、制作的幅度在哪。而且邊拍邊播有個很大的危機:要播了來不及拍,或者沒有素材拍。這樣的問題就大了,開天窗,沒辦法解決播出的問題。
記者:那后面這個問題是怎么解決的呢?
陸曉光:以前我們用單機拍攝,在鏡頭上會比較講究。后來改成了多機拍攝,這能帶來演員整體表演的連貫性,更有效率。如果用單機的話,一天拍不了一集;多機就能保證一天一集的速度。還有就是后期方面。最初,后期一集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來剪輯。隨著剪輯的熟練流水線形成,剪輯的速度就加快了,但在內容的細節(jié)上卻是越來越注意了?,F(xiàn)在剪一集只要2-3天。同樣,機器的拍攝上,也因為慢慢的熟練后,攝像師自己就能本能的根據(jù)現(xiàn)場調度來抓景別。這樣我們拍攝和制作的周期就短了。
記者:會不會考慮加大外景量,多用真實的場景,就像電視劇一樣?
陸曉光:我們還是以室內劇為主,如果外景戲多了的話,就保證不了播出數(shù)量。而且本身這種低成本制作的類型劇,就是以室內戲為主,輔以室外的戲,跟全外景的劇是兩碼事??隙ú粫黾映杀荆驗檫@是個競爭優(yōu)勢。增加成本的話,就把自己的優(yōu)勢給削弱了。低成本制作才能大量生產(chǎn),如果成本增加,數(shù)量上就會有限制了。
關于該劇的成功
如果要說到《外來媳婦本地郎》成功的因素,恐怕有很多。成熟的創(chuàng)作班底,演員出色的表演,貼近生活的情節(jié),輕松明快的節(jié)奏,方言的搞笑魅力,這些都和該劇的成功密不可分。在該劇成功之后,必然遇到創(chuàng)作瓶頸的問題,他們是如何克服的?相關宣傳推廣情況又是如何呢?
記者:那您覺得這個劇成功最重要的一點是什么?
陸曉光:我覺得最主要的就是我們拍了一個老百姓喜歡的東西。這個老百姓喜歡不是口頭說的,而是真正的百姓喜歡。當然,這和我們劇在內容和細節(jié)上力求真實、貼近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另外,整個劇的風格是輕喜劇,比較輕松,娛樂性強,這也是一個成功的因素。
張學問:最重要的應該是我們有一個比較好的劇本,故事貼近生活,老百姓喜歡看,而且津津樂道。另外還有就是恰當?shù)牟コ銎脚_和時段。
記者:現(xiàn)在發(fā)展到了1000集,有沒有遇到過創(chuàng)作瓶頸?
張學問:1000集之后這個劇該怎么走下去,這對我們來說,挑戰(zhàn)是肯定有的。我們肯定會在劇情等方面做出調整和改變,給出一些新的看點。但是目前這些具體還不是很確定。
陸曉光:創(chuàng)作瓶頸肯定是有的。所以我們現(xiàn)在停止拍攝了,策劃三個月之后重新開播。其實我們每拍兩年,都會停兩三個月,把這故事重新調整方向,讓觀眾有新鮮感。包括場景、演員都會有些改動。場景裝修一下,改變一下風格,讓觀眾有新鮮感。有些演員來不了的,可能就得換。
記者:那換演員會不會影響收視率呢?
陸曉光:不會,因為我們演員量很大,現(xiàn)在牽涉到的主角就有十幾個人。外圍的加上有名有姓的有上百個之多。變動的話最多2到5個,大部分是不會更換的。因為我們用的是本地演員,流動性不大。有時候我們也有電視臺主持人來串個角色。
記者:讓主持人來客串是出于什么考慮?
陸曉光:考慮到《外來媳婦本地郎》的品牌作用??梢宰屩鞒秩擞懈嗟陌l(fā)揮,被更多的人認識,同時名主持也會給我們劇增添光彩。當然,臺里面也希望這樣,主持和表演一體化,香港就是這樣做的。
記者:最近,浙江電視臺錢江頻道引進了這個劇的劇本,對于眾多的引進和模仿者,您有哪些建議?
陸曉光:錢江頻道其實就是將我們劇的粵語變成杭州話,主體內容沒怎么變動??赡芗毠?jié)上會有些調整,主要是臺詞上方面和人物行為上的調整。但是我覺得,如果要提高收視率的話,應該去尋找一些當?shù)乩习傩障矚g的東西來拍。畢竟廣東的文化和浙江的文化是有很大不同的,應當體現(xiàn)出當?shù)氐赜蛭幕厣臇|西。
關于情景劇
《外來媳婦本地郎》被廣東電視臺定義為“短劇”,他們也認為該劇是短劇的鼻祖。中國電視飛天獎就設立了一個“短劇獎”,當初英達的情景喜劇《我愛我家》也獲得此獎項。既然短劇包含情景喜劇,那《外來媳婦本地郎》為何不再細分定義? 《外來媳婦本地郎》和《我愛我家》的主要區(qū)別在哪?
記者:您為什么不把《外來媳婦本地郎》歸為情景劇?
陸曉光:情景劇往往有個明確的限制,比如它的場景不會太多。而《外來媳婦本地郎》的場景是比較多的,我們將它稱為系列短劇。我們每集里面不光有內景還有外景,雖然室內占的比重大,但是外景的存在就能使得場景的變化比較豐富,不會像室內劇一樣,場景比較單一。
記者:那您能說說《外來媳婦本地郎》和《我愛我家》的主要區(qū)別在哪嗎?
陸曉光:《我愛我家》基本上是個侃劇,主要是靠語言幽默來完成內容的,而且場景比較簡單,幾乎都是以家為背景。但是我們的場景就比較豐富,劇本寫到有KTV的戲的話,我們就會去KTV拍。有公園的話,就轉移到公園拍。除此之外,在風格上,《外來媳婦本地郎》和《我愛我家》也有著很大的不同。我們的劇除了語言的搞笑之外,還有動作、細節(jié)上的。我們在表現(xiàn)手法上是不同的。
一家老小憑什么“向前沖”?
ETV湖南經(jīng)視綜合頻道的方言劇《一家老小向前沖》自2004年開播以來,收視率便一路”向前沖”。據(jù)《一家老小向前沖》的制片人、湖南經(jīng)視室內劇工作室主任肖光輝介紹,該劇現(xiàn)在已經(jīng)拍攝了270多集,播出了240集,其中2005年平均收視率在8個點左右,最高收視率達到13點,觀眾滿意度在90%以上。
《一家老小向前沖》不但在長沙和湖南地區(qū)收視率居高不下,而且還“沖”出了湖南:2005年,湖南經(jīng)視將其版權賣給了省外電視臺。配上外省方言播出后,該劇竟然也長期占據(jù)當?shù)厥找暵使谲姷牡匚弧?br>這樣一部湖南經(jīng)視的自拍方言電視劇,以何種魅力長期霸占排行榜前列?我們能夠從《一家老小向前沖》的成功借鑒到什么呢?為此,我們就相關問題采訪了《一家老小向前沖》的導演黃鶴和制片人肖光輝。
我更愿意稱其為情景劇
《一家老小向前沖》開播以來,對它的定義就層出不窮。有人稱之為欄目劇,有人稱之為情景劇,有人干脆說這是短劇。
到底《一家老小向前沖》屬于哪類劇,導演黃鶴給出了一個比較令人滿意的答復:“如果按照電視劇的制作方式來定,那它是一個室內情景劇。如果我把要求更放松一些,在藝術上不強調的話,那它只能說是一個欄目劇了。我干了這么多年電視劇,對這方面要求高一點,我覺得《一家老小向前沖》從某些形式上來說,應該是情景劇。當然,我也更愿意稱其為情景劇。”
我們是以故事情節(jié)取勝的
說到情景劇,我們便想起了早期情景劇的經(jīng)典之作《我愛我家》。同是以家庭生活為主要故事情節(jié)展開的環(huán)境,又同為情景喜劇,那么《我愛我家》和《一家老小向前沖》在哪些方面不同呢?
對此,黃鶴分析道:“我覺得這是兩碼事兒?!段覑畚壹摇返恼Z言形式大部分是以語言結構來表現(xiàn),而我們是以故事情節(jié)來取勝的。他們那個戲主要是靠語言。他們的調度其實不是很豐富,更多的是幾個演員在聚一塊兒用語言和表演來制造喜劇效果。而我們這個劇,完全是在情節(jié)進行過程中來體現(xiàn)喜劇效果的。”
重點不放在地域文化沖突上
“該劇講述的是嚴家的三個外地媳婦與嚴家老兩口發(fā)生摩擦的故事,用輕松幽默的方式展現(xiàn)了新舊文化的更替和交疊、湖湘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沖撞和融合,充滿了濃厚的長沙地方特色和現(xiàn)代都市氣息。”
上面引用的是《一家老小向前沖》在各大平面和網(wǎng)絡媒體上宣傳介紹時所推出的主題。對于這個說法,導演黃鶴強烈表示出不贊同:“那只是小部分。如果完全把主題放在這上面那我們肯定會走進一個死胡同的。我們的重點不放在地域文化沖突上。你能從我們的劇中看到的地域沖突并不多。比如說曉棠這個角色吧,她是北京人,她說的是普通話。但是你只能感覺到她是在說普通話,你并沒有在她身上看到典型的北京人的特點。因為我們沒有強化這個。”
“相反,我們的重點應放到了‘和諧家庭’上,以嚴家這個家庭來反映社會上的矛盾。以點帶面,用小家庭來體現(xiàn)大社會。”
一家老小是一個社會的縮影
以用小家庭來體現(xiàn)大社會這個切入點看似尋常,要實施起來卻不是那么簡單。那么該劇具體是如何以點帶面,用嚴家發(fā)生故事來反映社會現(xiàn)象的呢?
黃鶴:“首先,從嚴家這個家庭年齡層次分布來看,老人、中年、青年、兒童,每個年齡層次都有。另外,農村的、城市的、小市民的、大城市來的受過高等教育的,結構配置的每個部分都是比較全面的。我們可以把這個家庭看成一個小社會,這一家老小本身就是社會的縮影。”
“家庭的事是普通人都比較關心的事,而嚴家發(fā)生的事又是每個家庭都有可能發(fā)生的事。我們以嚴家發(fā)生故事來反映社會現(xiàn)象。有時候一些很時效性的東西突然出現(xiàn)了,我們就把這些東西設置在故事里,讓觀眾看嚴家的人怎么解決,這是一種很直接的反映社會現(xiàn)象的方法。”
普通家庭遇到的問題都涉及
該主旨以家庭生活故事來反映社會現(xiàn)象,那么在題材篩選上會有那些方面的考慮呢?社會熱點、家庭瑣事,更傾向哪方面的題材呢?
黃鶴:“首先當然是要摒棄那些庸俗的東西,一定是要有意義的東西。第二,如果說這個題材不好發(fā)揮,或者這個戲根本沒笑點,我就會斃掉這個題材。再就是劇本比較貧乏的話,沒有實際的內容,只有一點口水,沒有故事,沒有實際的沖突,我們也不能用它。”
“除了上面說的這幾點,只要是社會熱點,我們在選題時都會考慮的。比如最近油價上漲引起的出租車價格上漲,這就是一個社會熱點,我們都可能選擇的。”
“當然,現(xiàn)在播了200多集,不止是社會熱點,哪個方面我們都做了。最近一集就是老大媳婦懷孕了,家里人對她的態(tài)度,孩子生下來之后家里對她的態(tài)度。普通的家庭會遇到的所有問題,我們都可能涉及。這些平平常常的事,摩摩擦擦中能看到一些很有家庭氣息的看點。有時候別以為這件事情很普通,有很多點子很平淡但是也有它的作用。前段時間還做了一集,說一個食客來到嚴家,他很愛吃,發(fā)生了一些故事,最后他吃出毛病來了,脂肪肝。最后只能強迫他,不讓他再吃了。像這樣有意思的小事我們也抓了些,收視率都挺好的。”
我們借鑒他的故事點子
我們都知道,《一家老小向前沖》的故事是以廣東的《外地媳婦本地郎》為藍本的。是否所有的故事都是完全來自《外地媳婦本地郎》? 《一家老小向前沖》有沒有加進去自己的東西?
肖光輝:“我們是以廣東的《外地媳婦本地郎》劇本為藍本,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他們的很多優(yōu)秀的點子。他們那個劇本的內核是很棒的。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很多東西我們要稍加一些改變和加工,來形成一個有湖南特色的新的室內劇。”
黃鶴:“舉個例子,《永不下崗》那集劇的點子就是來自他們的。他們叫做《老大下崗》,就是把老大下崗的過程展現(xiàn)出來。他們這個點子本身就很有意思。我們根據(jù)我們湖南文化的特點和我們自己的一些想法,增加了不少東西,把重心轉向了老大下崗之后的影響。”
要有生活的矛盾和沖突
既然《一家老小向前沖》是按照自己的角度和風格加工改寫的,對于劇本,導演又有哪些特別的要求呢?
黃鶴:“最重要的就是要貼近生活。這是一個喜劇,如果這個喜劇中能夠有生活的沉淀,或者說有生活的矛盾和沖突在里面,然后再讓觀眾笑起來,那么這種笑絕對是更蘊含一層力量的。那種很無聊的搞笑是我們所摒棄的東西,以前我們也試過那種單純靠語言或者靠得罪人而得來的搞笑,那是沒有生命力的。只有笑過以后哭,或者是辛酸的笑,這種笑才是深刻的。
“我們有一個題材是《離家出走》,有關老年人的。老年人現(xiàn)在到底需要什么東西呢?我們這集劇就在探討。他其實其他的東西都不需要,他需要的只是兒女們的關心。有時候兒女回來吃一頓飯,老人家辛苦一點累一點都開心。”
地方文化是認同感的核心
說到《一家老小向前沖》成功的秘訣,制片人肖光輝和導演黃鶴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這點:貼近生活。對于該劇的貼近性,方言能起到多大作用呢?還有沒有其它途徑讓觀眾產(chǎn)生對該劇的認同感?
肖光輝:“地方方言所蘊含的文化是這個劇成功的很重要的一點?,F(xiàn)在全國方言劇,基本上80%都是有收視率的,就是因為它的一種地方文化。如果說的是普通話,可能效果沒那么好。方言既是一種表現(xiàn)手段,又有我們所要表現(xiàn)的文化內容。通過方言這種形式本身我們可以給觀眾一種認同感,而方言所蘊含的地方文化則是這種認同感的核心。”
“除了方言,我們也有很多其它的辦法來營造觀眾的認同感。首先我們的手法和表現(xiàn)形式非常平實、樸素,給人一種就是身邊發(fā)生的事情的感覺。我們拍攝的場景是長沙市內非常普通的老房,外景也都是長沙人很熟悉的環(huán)境,這讓觀眾感覺嚴家就是長沙普通的一家人。
“當然,我們也力圖營造一種思維上的認同。每個人對生活中所追求的東西可能不太一樣,每個人的思考方式也不一樣。但是通過對我們這個劇的觀賞,看到這樣一種輕松幽默形式表現(xiàn)的平實生活,觀眾在這里面,或許可以找到一種答案,一種和自己接近的生活方式或者一種自己需要的生活態(tài)度。我們甚至不排除這種可能,通過長時間的觀賞我們這個劇,會因為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性格的一些東西對觀眾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可能性不能否定。”
故事的改編是關鍵
當年《外地媳婦本地郎》成功推出之后,在全國各地引發(fā)了一窩蜂式的模仿與效法,但卻沒有一部能達到《外地媳婦本地郎》劇在廣東及《一家老小向前沖》在湖南的那種極度火爆情景。同樣是向《外地媳婦本地郎》取經(jīng),《一家老小向前沖》如何做到脫穎而出的呢?那些不太成功的方言劇,能從《一家老小向前沖》得到哪些建議?
黃鶴:“人家用的是廣東的本子,我們用的也是廣東的本子,為什么我們會成功?因為廣東的地域文化和湖南非常不同,廣東是屬于那種慢熱的,和湖南人火辣的性格其實不一樣。我們對他們原始的本子進行了大膽的修改,所以出來的東西,很有湖南特色,這是第一點;還有一點,就是方向已經(jīng)轉變了。他那個劇,‘外來媳婦本地郎’,更多是從一個外來人員的結構入手,而我們是從‘和諧家庭’入手。”
肖光輝:“最重要的還是它的內容,它的故事。有的劇效果不太好,可能是在創(chuàng)作的第一環(huán),它的故事結構上面,沒有把握得很好,或者說這個創(chuàng)作的隊伍,把握一些東西上面稍微淺了一點。這樣的劇可能剛出來的時候大家會看個新鮮,但是它要保持它長久的生命力恐怕會有點問題。所以關鍵是在第一環(huán)上,第一環(huán)的風格定位在哪里,要求在哪里,這些都是值得好好思考的。”
觀眾更愿意接受輕喜劇
如果說貼近性是《一家老小向前沖》的成功關鍵,那么可不可以出現(xiàn)這樣一種形式的方言情景劇,它的題材是貼近生活的,但是不以喜劇形式來表現(xiàn),而是以正劇或者苦情劇來呈現(xiàn)的呢?
肖光輝:“如果做成正劇表現(xiàn)手法上可能要有變化,難點是可能做成正劇沒有那么生活化。長沙人說話本身就比較幽默,如果按正劇來處理,當然也可以,但是有些故事可能要改變,表現(xiàn)的內容面可能會窄一些。”
“反映今天生活的東西如果決定在一種輕喜劇的位置上,我們要表現(xiàn)的內容會更寬泛一些,觀眾從欣賞角度上也更能接受一些。太嚴肅的話可能不適合我們電視臺現(xiàn)在這樣的收視群體和收視率要求。人們還是喜歡輕松的東西。”
情景劇成為未來文藝主打
《一家老小向前沖》作為湖南經(jīng)視的自拍電視劇,它的成功和湖南經(jīng)視的品牌定位有何關系?它的成功是否對湖南經(jīng)視的風格定位有一定的影響?
肖光輝:“經(jīng)視節(jié)目創(chuàng)作理念就是不斷推新,走在全國綜藝和文藝類的前列,所以在對節(jié)目的研發(fā)、推進、改造方面我們臺里抓得很緊。2003年我們在找新的突破點,通過對市場的考察和反思我們自己的節(jié)目,發(fā)現(xiàn)綜藝節(jié)目確實有些往下走的趨勢,對自拍劇、室內情景劇未來的前景比較看好。我們這部劇的推出和我們的成功都和臺里的指導思想密不可分。”
“正因為《一家老小向前沖》的成功,也讓經(jīng)視在風格定位上和節(jié)目方向上有了新的改變。我們今年就進行了一些戰(zhàn)略調整,在情景劇、自拍劇方面加大了力度。我們現(xiàn)在臺里又有一個 100多集的自拍劇正在開拍了。自拍劇將作為臺里的文藝自辦節(jié)目的主打方向來發(fā)展。”
肖光輝簡介
1996年至1999年,任湖南經(jīng)濟電視臺節(jié)目部主任,電視劇《環(huán)珠格格》第二部、第三部制片主任,現(xiàn)任湖南經(jīng)濟電視臺室內劇工作室主任,長篇室內劇《一家老小向前沖》制片人。
黃鶴簡介
中國湖南經(jīng)濟電視臺導演、主持人、湖南著名笑星、北京誠成影聯(lián)影視策劃有限責任公司總經(jīng)理, 1984年起從事影視劇創(chuàng)作與拍攝,曾導演、主演、策劃電視劇近千集、電影三部,作品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