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的主食是面食,比如饅頭、煎餅和面條等,最常見的就是饅頭。通常,家庭中會蒸出一鍋饅頭,一次性吃不完而放在冰箱中儲存。網(wǎng)傳:饅頭放在冰箱冷藏時間太久可滋生黃曲霉毒素,這是一類致癌物,這讓眾多人擔憂,以至于不敢吃冷凍的饅頭,那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jù)。
先來了解黃曲霉毒素的產生條件,12~42℃的溫度下比較適合黃曲霉生長,24~28℃溫度下,黃曲霉就會產生大量毒素。除了溫度以外,也有適宜黃曲霉生長的濕度,適應的相對濕度78%~98%。
總得來說,把食物放在高溫又濕度大的環(huán)境中就會產生黃曲霉毒素。通常冰箱冷凍室的溫度在零下18℃左右,最高濕度小于75%,無論是溫度還是濕度都無法適應黃曲霉生長和產毒。還有,在零下18℃的環(huán)境中大多數(shù)微生物無法滋生,并不會產生毒素,所以冷凍饅頭并不會產生黃曲霉毒素。
不過,需保證饅頭冷凍前沒有受到污染,冰箱干凈。把饅頭放在冰箱冷凍室中,能避免饅頭老化變質,減少微生物以及酶活性,延長饅頭保質期。
肯定地說,發(fā)霉的饅頭不能再吃了。在溫度和濕度合適環(huán)境下,有些霉菌可產生大量真菌毒素,通過肉眼根本無法看出霉菌,不過食物表面呈現(xiàn)灰綠色。雖然切掉發(fā)霉的地方,但卻無法徹底去除毒素;再說了,饅頭本身質地結構松軟,毒素會污染整個饅頭??偟靡痪湓?,發(fā)霉的饅頭必須扔掉。
黃曲霉毒素有很高的耐熱性,通常溫度大于280℃以上才會裂解,日常烹調和加熱根本達不到此溫度。攝入過多黃曲霉毒素可增加患癌風險,這并不是危言聳聽,因為黃曲霉毒素易跟脫氧核糖核酸嘌呤殘基相結合,影響脫氧核糖核酸,導致其結構發(fā)生改變和,功能也會受到損害,久而久之發(fā)展成癌變。
1、勤清洗消毒
冰箱應定期清洗和消毒,盡可能一個月清洗一次,能減少冰箱中的病原體;用0.1%的高錳酸鉀擦拭或是用稀釋過的漂白劑消毒。
2、不能儲存過多
冰箱中的食物不能全部擠放在一起,需留出一定的空間,食物和食物間需留有5厘米左右的空隙。如果食物堆積在一起,可影響冷氣循環(huán),縮短冰箱使用壽命。另外,存放的食物應生熟分開,特別是熟食,應該采取密封存放的方式,這樣可以避免細菌交叉感染。
3、吃之前徹底加熱
建議現(xiàn)吃現(xiàn)買,少吃或不吃剩飯菜。因為某些因素,只能吃剩飯菜,那么吃之前需放在鍋中重新加熱,保證食物加熱加透,這樣殺死大部分病菌。
4、有些食物不能放在冰箱
熱帶水果不能放在冰箱,尤其是芒果和香蕉等,易把水果凍傷,使得表皮變黑,影響口感。另外,也不能把蜂蜜放在冰箱中,不然會出現(xiàn)結晶,降低營養(yǎng)價值。
經(jīng)過以上了解,冷凍的饅頭并不會滋生黃曲霉毒素,因此無需擔心。不過,冰箱應定期清洗和消毒,能清除冰箱中的有害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單增李斯特菌以及沙門氏菌等。值得提醒的是,冰箱中儲存的食物以及速凍食品,吃之前必須徹底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