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職場還是生活上,會講話的人會更受歡迎,所以,再教育孩子時,懂得利用這個強大的交流工具,來增進親子感情,又能解決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能做到這一點,是做父母的智慧,更是孩子的幸運。
點擊加載圖片
一、當孩子寫作業(yè)時
錯誤做法:家長一邊看電視,一邊監(jiān)督孩子,嘴里不停地嘮叨:“認真寫作業(yè)”,“別磨蹭”,“不準看電視?!?/p>
結(jié)果:孩子不高興:“憑什么我寫作業(yè),你可以玩手機,看電視。”
正確做法:大人也看書,不打擾孩子,營造濃厚的家庭學習氣氛。
結(jié)果:孩子心態(tài)平和,心思都在學習上。
點擊加載圖片
二、當孩子通過哭表達情緒時
錯誤做法:家長:“不準哭,憋回去”,“男子漢,不能流淚”,“再哭就不喜歡你了等。
聽到家長這樣說,孩子心里會想:我沒有資格哭,可我控制不住。
哭是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我們作為成年人,再遇到困難、壓力時也都會哭,更何況弱小的孩子??奁呛⒆拥臋?quán)利,也是他們表達情緒的手段。
如果家長過度壓制孩子的情緒,孩子會認為,哭不是好孩子的表現(xiàn),要在父母面前努力做一個好孩子,反而會隱藏自己的負面情緒,有什么不開心的事情,也會隱藏在心底,不愿意訴說。其次,孩子會認為至親的父母都不能接受自己的情緒,別人肯定更不喜歡。負面情緒壓抑久了,孩子可能會采取不恰當?shù)男狗绞?,比如打罵、摔東西等。
所以在面對孩子鬧情緒時,你可以試著這樣說:
看起來你有點累;是什么讓你害怕?(試著去理解孩子的感受)
容納孩子的各種情緒,耐心去感受他此刻的心情,幫他找到走出負面情緒的出口。
點擊加載圖片
二、當孩子拖拉磨蹭時:
大人說:快點!怎么那么笨,搞那么慢!
當孩子聽到家長這樣說時,孩子心里肯定會想:我已經(jīng)很快了,我又不敢頂嘴,搞快了我又搞不好。
這一點我們把它總結(jié)成“慌亂型語言”,大人的世界慌慌張張,小孩的世界不知所措。我朋友就很急性子,她經(jīng)常向我吐槽說和她女兒很難相處,因為她女兒是個慢性子,這種性格差異制造了很多不和諧,也經(jīng)常引發(fā)冷戰(zhàn)。
雖然大人說什么話,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孩子更好,但用心良苦也要講究方式方法,下次再有火氣上來時,試試這樣對孩子說:我們還剩下十分鐘;玩游戲還需要多長時間?
小孩子做什么事往往是沒有時間觀念的,大人要幫他明確時間觀念,又能讓他在既定的時間里玩的開心,這樣媽媽定時的溫柔提醒,對孩子就不再是一種負擔。
點擊加載圖片
三、當孩子犯錯時
大人說:我告訴你多少次了?你是豬腦子嗎?整天就知道吃,這么容易的事還犯錯誤。
孩子聽到的反應是:我很笨,我已經(jīng)這樣了,那就這樣吧,要不怎么辦?
當孩子犯錯時,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父母用一些負面語言教育孩子,我們把這類語言總結(jié)為“警告型語言”,這種語言里無意間透漏著父母的不滿和抱怨,給孩子無形中施加了很大的壓力,長此以往,在孩子心里就會形成自卑、害怕困難、逃避的心理。
當孩子遇到困難或者犯錯時,你可以試著這樣說:
再試一下,你可以的,讓我們一起做好。
你每給孩子一次機會,也是給成功一次機會,幫他找到克服困難,解決錯誤的方法,他會成長的更好,進步的更快。
點擊加載圖片
換種方式,換種語言表達,效果會完全不一樣,這是教育孩子時的「話術(shù)」。父母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孩子,行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言語的力量同樣不可忽視。
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者,應該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對于孩子而言,家長怎么說比說什么更重要。孩子也有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和情感世界,家長的一言一行,乃至一個表情,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塑造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希望這次的育兒分享對大家有幫助,如果大家有什么問題也可以留言給我,咱們一個個慢慢聊。